与儿街中学语文有效教学导学案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我的母亲 主备教师 杨俊 审核人 八年级备课组 时间 2010.2.26
我的母亲
【 学习目标】:
1. 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 学习重难点】:
1.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学习方法】
1. 阅读课文2---3遍,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就文中读音、词意、段意、感受等在书上做圈点勾画。
2. 通过质疑、比较、讨论等方式,把握课文重点内容、理清思路。
【知识链接】
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 胡 适(1891—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 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 1915年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 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沦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当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 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 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为欢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结束时,因猝发心脏病逝世。 胡适的母亲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第一课时
【夯实基础】
1、掌握下列词语,给加横线字注音。
翳 ( ) 责罚 ( ) 气量 ( ) 广漠( ) 绰号( )
宽恕 ( ) 文绉绉 ( ) 庶出( ) 吹笙 ( )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
广漠: 宽恕 :
文绉绉 : 面红耳赤 :
4.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整体感知】
1.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2.根据我们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纲列出来
【自学收获】
请将自学的收获写下来,准备课堂交流。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
2.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3..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坐着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作简要分析。
【拓展延伸】
1.代表胡适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2.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回忆一下,写一个片段。
【课后检测】
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绉绉zōu 争执zhí 莫如mòu 忍耐nài
B.穈先生mí 侮辱wū 赌博dǔ 寡妇ɡuǎ
C.跌股diē 讨债zhài 轻薄bó 野蛮mán
D.管束sù 活泼pō 披衣pī 射倒dǎo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佃户 羞愧 B.惟一 摹画
C.茶碗 赔罪 D.膀样 嬉戏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他长期住在城市里,再加上父母的溺爱,养成了爱虚荣、怕艰苦。
B.认真复习是我们能否在毕业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的保证。
C.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明白自己错了。
D.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的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4、阅读并回答问题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解释下列词语
(1)待人接物:
(2)罢休: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中加粗字“混”字用得恰当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部分可以表现出母亲什么品质 从何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大部分写母亲谦和可亲的性格,可是在选文的第一段却主要突出母亲有刚气,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组名 姓名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