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折线统计图 北京版(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折线统计图 北京版(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03 17:33:35

文档简介

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10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与条形统计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难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发现、动手实践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观看影片,激发学习兴趣
视频里的同学们在进行什么比赛呢?是啊!热爱科学的同学们应用科学研究发明了机器人,这是2008年全国青少年机器大赛的一段视频。老师带来一份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统计情况。(课件出示)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参赛队伍/支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根据这一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复习条形统计图
为了更清楚地反映每年的数据情况,我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表示呢?
机动环节:试教后看时间而定,时间不够就简单说说怎么绘制。
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以上的数据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展示)我们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谁多谁少也一目了然)
用你的手,我们一起来比划一下这七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
大家比划出来的线路是怎样的?老师用课件画一画,请仔细观察屏幕。
揭示课题
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由学生感兴趣的机器人玩具引入课堂,激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活动复习旧知为新知做对比,然后用手势呈现数量的变化情况,为折线统计图的形成与学习作好铺垫。
完成导学案
提出要求
仔细观察两幅统计图,在小组内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优势?完成导学案。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完成导学案(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引导)
3、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1)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表示(
)。
(2)不同点:(1)条形统计图是用(
)来表示各数量,折线统计图是用(
)表示各数量,然后把各点用(
)顺次连接起来。
(3)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看出(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
),还可以清楚地表示出(
)。
(4)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何感想?
(5)根据这7年的变化趋势,请你预测2013年参赛队伍可能会是多少?
(学生汇报后,教师适当地做科普教育)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通过点的高低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线的起伏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并从这些变化中发现数量的发展趋势,同时做出预测,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帮助学生自己去认识、读懂折线统计图,学生在对比、观察、分析、发现中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强化认知
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
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吗?(学生举例)
老师这里有一幅折线统计图,请你来当一当小小解说员,和同桌说一说从图中你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你能从图中读懂了什么?
这里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如果你是医生,看到这份体温报告你会说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感悟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读懂折线统计图,会对统计图中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对比感知,强化特征
折线统计图很有用,能告诉我们很多的信息,是不是在哪儿都能用呢?下列两组数据选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合适呢?(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姓名
刘晓乐
谢仁杰
周荣华
刘扬
方丽
谢佳怡
身高/厘米
136
146
140
138
148
152
朱坑小学五(2)班6位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年龄/岁
0
2
4
6
8
10
身高/厘米
50
85
101
115
130
141
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表
对于不同的个体,用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每个个体数量的多少。
看来,有的数据需要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有的数据则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好,关键要根据数据的特征和我们的需要来选择。
过渡:大家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深的了解,想不想试试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接下来,我们就把陈东的0-10岁身高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设计了“6位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与“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表”这组对练习,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统计图更大程度上只存在合适与不合适之分,并不存在对错之分。
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1、绘制折线统计图
(1)绘制之前,大家先想象一下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画成折线统计图后大概是怎样的?
(2)教师提出要求:好,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格子图,先在小组内交流:画折线统计图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绘制,好吗?(教师巡视,指导画法。)
(3)展示作品,纠正问题
2、绘制折线统计图阅读思考:请你从画好的折线图中找一找,填一填。
陈东从(
)岁到(
)时长得最快,长了(
)厘米。
陈东身高115厘米时是(
)岁。
陈东3岁时的身高可能是(
)厘米,你是怎么想的?12岁时呢?
说一说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导学案
仔细观察两幅统计图,在小组内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优势?完成导学案。
1、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表示(
)。
2、不同点:
(1)条形统计图是用(
)来表示各数量,折线统计图是用(
)表示各数量,然后把各点用(
)顺次连接起来。
(2)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看出(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
),还可以清楚地表示出(
)。
3、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何感想?
4、根据这7年的变化趋势,请你预测2013年参赛队伍可能会是多少?
作业纸
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
年龄
0
2
4
6
8
10
身高/cm
50
85
101
115
130
141
阅读思考:请你从画好的折线图中找一找,填一填
陈东从(
)岁到(
)岁时长得最快,长了(
)厘米。
陈东身高115厘米时是(
)岁。
陈东3岁时的身高可能是(
)厘米,你是怎么想的?12岁呢?
(4)陈东会一直长下去吗?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掌握其特点,并能根据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掌握折线统计图的作图步骤,会画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折线统计图的作图方法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分析观念,体会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图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生问好,正式上课。【视频激趣
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马上就是五一小长假啦!同学们期待吗?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个游玩的好地方,请看大屏幕。师:这么美丽的地方同学们去过吗?俗话说,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呼!这么多人来咱们的家乡旅游,邹老师也感到很自豪,我收集了这些年到洈水来旅游的人数,并把它做成了统计表。请看大屏幕。师:现在我想请大家帮忙对这组数据进行分析,你首先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点?(设计意图:统计来源于生活,通过生活中同学们感兴趣的放假游玩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顾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让学生养成数据分析观念。)课件出示2013-2018年洈水风景区游客数量条形统计图。师:从条形统计图中你看到了什么?预设:生1:我能看到XXXX年游客数量是多少。生2:我能看到XXXX年是多少。师:除了大家刚才讲的之外,老师给大家标注了几个容易忽略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每幅统计图一定有标题,这条横着的线上标注的是不同的年份,我们把它叫做横轴,单位是年。这条竖着的线上标注的是旅客的人数,我们把它叫做纵轴,单位是万人。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复习回顾,你能总结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吗?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出各部分的数量是多少。师: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风景区每一年的游客数量有变化吗?你能用你的食指来比划比划这种变化吗?师:比划的真好,可是如果能边读数据边比划会不会更清楚呢?我们一起来比划一遍。师:如果把我们的手指看成一个移动的点,把刚才的比划过程画下来,会是怎样呢?我们来看看。这是一条有起有伏的折线啊,你们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导入部分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条形统计图有关知识点和用手势比划数据的变化过程,引出统计图的另外一种画法,揭示课题。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为后面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做了铺垫。)【新知探究
合作学习】(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师:同学们,我们第一次学习折线统计图,你想知道关于折线统计图的哪些知识点呢?生1:我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怎么画?生2:我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用?生3:我想知道有了条形统计图为什么还要学习折线统计图?生4:非常好,我也有这样的疑惑。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累积的学习新知识经验,自己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同时通过一系列问题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连接起来,明确目标,层层推进)师: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来看一看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1:它们的横轴和纵轴一样。生2:它们都是用来表示同一组数据。生3:条形统计图是条形表示数据,而折线统计图中有点、有线。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更重要的是有人注意到了折线统计图中有点还有一条条线段,(板书点、线)那这些点在图中表示什么?线段又表示什么?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解决,请同学们看到我们的学习单活动一。我请一个声音洪亮的同学读一读我们的活动要求。(两人小组交流
汇报学习成果)师:他们的汇报语言清晰流畅、内容完整精炼,非常精彩。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他们是了解了,那大家掌握了吗?我要考考大家。(课件出示两条变化幅度不一样的线段)请同学们观察,这两条线段表示数的增加。可他们俩又有什么不同呢?(活动一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得出折线统计图中点和线段的意义,从而概括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折线统计图里的点和每一条线段的特点。如果我们将所有的线段连成一条折线,我们能够看出什么?请同学们看到我们学习单上的活动二.(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学生补充
老师点评)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非常精彩,预测也比较合理,感受也很真实,我和大家的感受一样,作为松滋人为家乡的旅游发展感觉自豪。(对于汇报中出现的问题要指出来)通过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整体变化情况,而且能够根据这种变化对数据进行预测。(活动二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比观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的学习方式研究折线统计图的整体变化趋势,并鼓励学生根据这个特点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同时通过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让学生从数学中提炼生活知识和生活态度。最后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为后面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做好铺垫。)师: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总结出了折线统计图的两个特点,你能用一个关联词将这两个特点用一句话说出来吗?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部分的数量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的变化趋势。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师:折线统计图的这两个特点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应用,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折线统计图,它有什么作用?(PPT展示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师:上面这些折线统计图的数据都是源于生活,我们把它做成折线统计图也是为了服务于生活。(板书)希望同学们多多留心生活中的数学。(设计意图: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重要,本环节通过把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统计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折线统计图的作图方法师:刚才同学们分享了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运用。下面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邹老师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问题。春天是去洈水游玩的好季节但又是疾病高发的季节,邹老师感觉这两天有点不舒服,我收集了这几天的体温数据,请同学帮我看一下我的身体情况怎么样?师:首先,我想知道我这几天体温的变化情况应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更合适?(找后进生答)那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说折线统计图怎么画吗?请同学们看到我们的学习单活动三找画法。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说说你觉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什么?师:折线统计图会画了,可是我的问题还没解决啊!我得找个大夫问一下。(活动三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体温变化情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通过自主学习找到折线统计图的作图步骤。同时通过模拟和医生对话的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练习巩固
合理运用】师: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那是不是什么时候都适合呢?请同学们想想,这两幅统计表用什么统计图描述更合适?说说你的理由。(出示两幅统计表)师:第二幅统计图不仅反映不同年龄的身高数据,还反映这些年身高的变化情况,所以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现在请同学们看到学习单练一练,完成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的绘制。(自主完成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投屏展示作图情况)统计图画好了,那你从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请独立思考这几个问题,思考好了举手告诉老师。我们可以通过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但是也要考虑实际情况。【总结收获
情感升华】同学们,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同学们收获了这么多知识,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统计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希望同学们多多留心生活中的数学。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特点
应用
作图步骤点
数量的多少
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描点
标数线
数量的变化
连线
位置
升降
陡缓“会说话”的折线统计图
执教:
指导:
【教学内容】
基于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例1(单式折线统计图)内容的巩固和拓展。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完整性,即: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做出决策,知道统计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决策。
2.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趋势并进行合理预测,理解折线统计图“会说话”。
3.会用折线统计图来“说话”,培养学生统计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趋势并进行合理预测。
【教学难点】
会用折线统计图来“说话”,培养学生理解统计的批判性。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学生用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
折线统计图“会说话”。
同学们,最近笑笑妈妈很苦恼,她想买房,但又犹豫不决,现在买,担心房价下跌,那就买贵了;现在不买吧,如果房价上涨,那将来买就要花更多的钱,究竟现在买还是不买?大家能给她出出主意吗?
生:现在买
生:过段时间买
师:大家想法各不相同,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比较科学的决策呢?
生:()我觉得买房是件大事,不能随意作决定,可以把最近一段时间长沙的房价收集起来作参考。
师:这是个好主意!你这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整理数据,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比较科学的决策。(PPT2)
笑笑妈妈通过网络,找到了权威数据,并绘制成了折线统计图。
出示2018年4月——2019年3月长沙市房价统计表。
PPT:折线统计图。
师:请大家观察图,想一想,你认为笑笑妈妈现在要不要买房呢?
生:我觉得可以现在买,因为从图上看,现在是房价最低的时候,现在不买,很可能过几个月就上涨了。
生:我觉得可以过段时间再买。房价虽然降低了,但并不见得就是最低点,说不定还会继续下降呢,我听爸爸说,现在国家政策要调控房地产,近段时间肯定不会涨。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刚刚大家从折线统计图中读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尤其是张华同学还谈到了国家政策,非常好,我们在进行预测时,综合考虑才能做出更科学的决策。这真是一张“会说话”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师:笑笑妈妈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建议。她觉得折线统计图很有意思,这不,她给笑笑布置了一个作业:绘制笑笑0-10岁的身高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说话的”。
1.师:笑笑从自己的体检记录本中找到了每年身高的数据,可是呀,她太粗心大意了,折线统计图画了3次都画错了,直到第4次才画正确
师:这四张统计图,哪一张才是正确的?请先独立观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停顿2s)谁来说说你的想法,请你说。(PPT4)
生1:我觉得首先可以排除2号图,因为人的身高不可能呈下降的生长趋势。
生2:我觉得可以排除1号图,因为4岁了不可能只有61cm,我4岁上幼儿园时,已经有1m高了。
生:我觉得是3号图。人在出生的第一年是长得最快的,后面长得慢一点,4号图中4-5岁长得最快的,这不符合规律,应该画错了。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们请笑笑来揭晓答案。(ppt:正确)
师:大家果然是火眼金金,刚刚我们通过点,线,结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到了这张说真话的折线统计图。(板书)
2.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张说真话的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PPT5)
生:我发现笑笑3-4岁这一年长得少,有点不正常。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是的,笑笑在3岁这一年生了一场大病,所以是没怎么长。通过分析身高数据,我们能发现笑笑成长过程中的事情,数据的确能说话。
师:那你预测笑笑11岁的身高会是多少吗?
生1:我认为笑笑11岁身高
147厘米,比10岁时长高6cm,因为9-10岁她长了6cm。
生2:我觉得笑笑会长高30cm。
生3:不可能、不可能,笑笑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一年长高30厘米,她0-1岁时才长高了24厘米呢。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
小结并板书:是的,折线统计图能帮助我们分析趋势,进行合理预测,这真是一张会说话的折线统计图呀!
三、我会用折线统计图“说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年4月10号是笑笑爸爸最兴奋的日子,因为他的老板会给员工涨工资。今年,笑笑爸爸想让老板给他多加点薪水,这不要攒钱买房。于是,笑笑爸爸对老板说:“老板,这几年我的工资都没怎么上涨,我为公司也做出了不少贡献,能不能今年给我多涨点工资呢?”老板说:“没有啊,你的工资涨得很快呀”。笑笑爸爸为了说服老板,准备绘制一张自己的近五年工资增长的折线统计图。这个任务请你们帮助笑笑爸爸来完成。
教师提供一组数据,学生二人一组绘制折线统计图。(教师提供不同坐标的绘图纸)
3.师:好的,刚才大家都非常认真的帮助笑笑爸爸绘制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
师:咦,同样一组数据,为什么统计图看起来不一样呢?
师:大家仔细看一看,是画错了吗?
生:没有画错。第一张图,每一年的工资数,点对应的数据都是对的,第二图也是对的。
生:呀,我发现了秘密,这两张统计图的确没有画错,但是这两张统计图不一样,你们看,虽然横坐标一样,但是纵坐标不一样,第一张图,纵坐标一格代表1000元,第二张图,纵坐标一格代表5000元。因为纵坐标每一格代表的数据不一样,所以统计图画出来不一样。(师:原来如此。那如果你是笑笑爸爸,你会用哪张图说服老板涨工资?
生:我会选择图1,因为这张图折线看起来很平缓。老板,你看,这是我近五年的工资,几乎没有涨啊,今年多加一点吧。
师:哈哈,你说得好有道理,情真意切。
师:如果你是老板,你不想工资上涨那么快,你会选择哪个统计图呢?
生:我会选择图2。“哎呀,你看,这条折线上升得这么快,你这五年工资上涨可不慢,我对你不薄呀!”
师:你可真是个鬼机灵的老板。
师:同学们,这两张统计图都说了真话,但是,不同的立场,他会选择不同的统计图,来说不同的话,我们需要仔细的甄别,不要被表象欺骗。
四、课堂总结
总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它虽然不能开口,却能用点,线来“说话”,当我们用心去读懂它说的话,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趋势,合理预测,科学决策,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啊!今后我们将继续用数学来研究生活。
【板书设计】

会说话的”折线统计图
点、线
分析趋势、合理预测单式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下册数学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提问:同学们喜欢看机器人动画片吗?说一说你在动画片里认识了那些机器人?下面老师给大家看几组机器人参赛作品(课件出示情境图)。
淘淘也非常喜欢机器人,他收集了2006年至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一些数据,请看统计表。
为了更好的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用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2.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数据信息并回答,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导入新课。除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课。
1.出示折线统计图。
2.观察统计图后,思考:
(1)横轴表示什么?每格表示的数量是多少?纵轴表示什么?每格表示的数量是多少?
(2)纵轴0~390部分为什么这样设计?
(3)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教师引导读。(你从折线上获取了那些数学信息?你会正确的读出来吗?试一试)
3.比较两种统计图。
课件出示2006年到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比较一下两种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
4.引导学生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5.讨论:在实际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
6.探究提升。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体会?
7.请同学们观察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师提示依次连线。(课件演示2006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数量的点的标法。)
三、巩固练习。(11分钟)
1.完成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布置课后作业。(3分钟)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完成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2题。
单式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
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
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