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22 18:4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堰市第二中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高一语文组 2011-11-7
一、基础知识(30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忸怩(niǔní) 菲(fěi)薄 绯(fēi)红 干(gàn)练 长歌当(dàng)哭
纤(xiān)巧 解剖(pōu) 悄(qiǎo)然 爪(zhǎo)牙 殒(yǔn)身不恤
戊戌(xū) 山阿(ē) 冰屑(xiè) 炮(páo)制 自怨自艾(yì)
颓圮(pǐ) 长篙(hāo) 创(chuāng)伤 瞋(chēn)目 迥(jiǒng)乎不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苍桑 犒赏 浸渍 浪遏飞舟 呕心沥血
凌侮 漫朔 茫然 民生凋敝 杞人忧天
廖廓 斑斓 沉绽 天伦之乐 开门揖盗
和蔼 暮霭 堕落 绿草如茵 功亏一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走出国门对我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只有埃及,才真正让我找到了 异国他乡的感觉。
②、8月7日,加拿大军队开始在北极地区进行演习,加拿大总理哈珀 演习地助阵捍卫北极领土。
③、世博省区展馆江西省实体馆在设计理念上重点突出了厚重的文化 ,比如洁白的釉彩和古老的青花。
④、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画山水。
A、做客 光临 积淀 擅长 B、作客 亲临 积淀 擅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做客 光临 沉淀 善于 D、作客 亲临 沉淀 善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21世纪教育网
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杨柳青木版年画里,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完满无缺,这都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吉祥。
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教育部提出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对一种学生主体发展的尊重,是为了让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
B、张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C、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D、上级既然下达了任务,虽然时间紧,我们也只能勉力为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B、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有《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
C、巴金,我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课文《小狗包弟》选自他的小说《家》。
D、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的代表作品是《史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疆界) 夫晋,何厌(满足)之有
B、朝济(渡河)而夕设版焉 乃引(举起)其匕首提秦王
C、今行而无信(凭信之物),则秦未可亲也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宠爱)
D、樊将军以穷困(贫穷)来归丹 微夫人(那人)之力不及此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C、然亡郑,子亦有不利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9、选出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10、对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⑤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⑥是寡人之过也
⑦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①③/②⑦/④⑥/⑤⑧ B、①③/②⑦/④⑤/⑥⑧
C、①②/③⑦/④⑥/⑤⑧ D、①⑦/②⑧/③⑤/④⑥
二、(6分,每空1分)
11、按课文要求填空
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⑵、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⑶、波光里的艳影, 。
⑷、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⑸、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⑹、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
21世纪教育网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代赠 (唐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2、从这首诗中找出3个富有意蕴的意象。(3分,每空1分)
、 、
13、下列各项是对这首诗的分析,找出分析错误的一项(3分)
A、题目《代赠 》,代拟的赠人之作。诗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 诗中所写的时间是秋日的黄昏。诗人用直接抒情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 ,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
B、首句点明了时间、地点 :“楼上黄昏 ”;接下“欲望休”三字则维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凄然而止。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女子的姿态,而且也透露出她那无奈作罢的神情 。
C、第二句,“玉梯横绝”,“绝”是断的意思,玉梯横断,无由得上,终是情人前来,也无法登上玉梯前来相会;“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
D、三四句仍然通过写景来进一步揭示女子的内心感情。这里的芭蕉,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开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这里用芭蕉未展的新叶、丁香未开的花蕾,暗喻女子愁肠百结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壁:安营驻扎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属于
C.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哄骗
D.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披靡:人马溃退。
15、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英勇无畏的一项是(3分)
①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②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③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④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21世纪教育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16、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在汉军兵临城下之时的饮酒夜歌,既表现了他的穷途末路,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这位昔日驰骋疆场的英雄的悲壮人生。
B、在兵围垓下之时,项羽对虞姬的“悲歌慷慨”,表现了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的儿女情怀,司马迁的这段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逼真。
C、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到渡过了淮河后仅有一百多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这次战斗的惨烈,正是这惨烈的战争场面使项羽认识到自己是大势已去。21世纪教育网
D、文段结尾处写“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侧面表现了这位末路英雄的威势,此时的项羽仍然威风凛凛、不可侵犯。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⑵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⑶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沿着乡路回家 [ 彭学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我是从祖国的心脏北京出发的。
  ②坐在飞机上时,我就对每一片云朵,格外亲切。因为这些云朵都是飘往故乡的,都带着阳光的韵脚,与我一同赶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③现在,我出差邵阳,走在邵怀和怀新的高速公路上。那些云朵,也赤着脚板跟了过来。一朵,两朵,三朵,碗碗花般开在天上,与地上的野花遥遥对望。
  ④虽是秋天,万物却都刚刚苏醒一样,一切正在生长。春天的脑袋在山影间露出来,对我们挤眉弄眼。雨洗晴好,风揉地绿。这新的绿,这鲜的色,这柔的光,这嫩的唇,都湿湿的、亮亮的,染山山青,染水水绿,染花花开,染鸟鸟鸣。那些鸟,就站在秋色的枝头,新奇而快乐地转着头,点着尾,原地转身一跳,又一跳,那树上树下的景色就被它看了个够。它也许很奇怪,已是秋天了,这树上树下怎么还会长出这么多绿色的小芽,奇怪那花骨朵儿怎么还一山一山地凝结着,奇怪那花朵绽放时怎么那么好看。于是,这些鸟就高兴地在那里拼命地跳跃、歌唱。
  ⑤这鸟,实在不知道该怎样描绘这秋天的春色,就只好在长一声短一声的鸣叫里,打量十月。十月笑了,深一脚,浅一脚,走进了乡间的田野,走进了农家的庄园,和乡亲们一道打扮秋天。乡亲的泥腿,裹满了十月的阳光,一片金色。金色染上稻谷,四处翻滚金色稻浪;金色染上包谷,包谷好像肥牛壮马;金色染上大豆,大豆爆裂一阵阵芳香。那红红的李,那刺刺的栗,那黑黑的葡萄,都一山一山地挂着,一个比一个香甜,一个比一个好看。它们是乡亲们在春天里栽种的汉字和音符,现在熟成文章和锦书了,比作家们的小说耐读,比画家们的丹青好看。
  ⑥一个个村庄掩映在一片片绿色里,散落在一片片金色中。或密密麻麻一大片,相亲相爱,或稀稀落落几小栋,寂静安详。虽有琉璃的瓷砖楼阁不时跳出视野,但更多的是木板瓦房忽隐忽现。儿时的农家就是这样的,朴素、端庄、恬静、大方。那木板的瓦房,那飘荡的炊烟,那长满庄稼的田野,那没有高墙的院落,才是乡村的正色,很地道,很民间,也很中国。如果,农村都变成了瓷砖和琉璃,变成了街道和高墙,那么乡村的滋味就没了。每一个城市的发展都不以一大片乡村的终结为代价,每一个乡村的变化也不以牺牲其本质为目标。
  ⑦是的,有乡村,就有城市。乡村和城市,是公路两边的客人,打马而过,就安家落户了。乡村悠闲古朴,显示的是宁静和强劲的生命;城市忙碌新鲜,彰显的是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城市和村庄,本互不相识,但因了高速公路的联姻,有了感情,成了亲戚。城市里的人到乡村来踏春野炊,村庄里的人到城市里去打工挣钱,一来二去,城市和村庄就相互依靠,血脉相连了。城市有难,村庄会给城市修一栋楼,送一袋粮;村庄有难,城市会给村庄搭一座桥,给一只船。上次南方的雪灾,这次四川的地震,我们就充分感受到了城市与村庄的这种默契和深情。现代的高速公路,是什么呢?是连着城市与乡村的筋骨,是连着乡村和城市的血脉,是人类写在大地上的、最长最美的诗。
  ⑧离开湖南短短5年,高速公路居然星罗棋布、四通八达了,这不免让我有很多感慨。现在,又欣闻我湘西吉首至茶峒的高速公路很快就要全线贯通了,我更加欣喜若狂,因为那是我的根和家,是我留在家乡的一颗永不停息的心脏。有一条最近的路连通我跟家的距离,接通我与家的血脉,哪能不高兴?
  ⑨春天时,我带着春天离家。秋天时,我把春天留下。
  ⑩不管那琴弦一样悠远的高速公路,会不会为我弹上几曲家乡小调,我都会年年如此,携乡愁回家。
  ⑾我要去家乡看望我的乡亲。我要去家乡看望我的乡情。
  ⑿我要昼夜不舍地,带去所有游子对家乡的问候和报答。
   (选自2008年12月5日《光明日报》)
18.文章第②小节“坐在飞机上时,我就对每一片云朵,格外亲切。因为这些云朵都是飘往故乡的,都带着阳光的韵脚,与我一同赶路。”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9.④⑤两小节在描写上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各找出一例并分析体味其妙处。这两节描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与文章的主旨有什么联系?(6分)
20.“春天时,我带着春天离家。秋天时,我把春天留下。”请结合前文理解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
21.第⑥节写道“如果,农村都变成了瓷砖和琉璃,变成了街道和高墙,那么乡村的滋味就没了。”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作者这样说的理由。(4分)
22、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4分)
A、 纵观全文作者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家乡秋天的美丽和富饶。
B、作者认为乡村应有乡村的朴素、端庄、恬静、大方、悠闲古朴的特点,反对城市形貌特征的侵入。
C、文章在描写家乡的秋景时,借用鸟的视角,鸟的心情来表达我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视角独特,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写作上值得借鉴。
D、句式上整句与散句结合,参差错落,富有韵律美。色彩明丽,给人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秋天故乡图。
F、文章的结尾采用了间接的抒情方式,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眷念,且由己及人 ,表达了普遍的思乡情怀。
五、语言运用
23、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巴金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24、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我校是禁烟单位,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要求:①符合场合;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③不超过20字。(3分)
六、作文(60分)
请从亲人、老师、同学、工人、农民这几类人中,选择你所熟悉的人,写一篇记叙文,要凸显人物的个性(凸显人物的个性,首先要写能表现个性的事;凸显人物的个性,还要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来表现)。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