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词系统复习
【原文再现】
【文题解读】
【作家作品】
【背景信息】
【诗歌解读】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写作特色】
【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学常识
考点二:名句积累
考点三:文本品析
【模拟演练】
目 录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原文再现】
选自《杜诗详注》卷二十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江南,这里指湖南一带。杜甫和李龟年重逢是在潭州(今湖南长沙)。逢,遇到。李龟年,唐玄宗时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
【文题解读】
【作家作品】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后世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背景信息】
《江南逢李龟年》大概作于公元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历经“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到此地的著名乐师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当年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结构图解】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追忆往昔,开元盛世
国家动乱,颠沛流离
【主旨点睛】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描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再次相逢,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写作特色】
前两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铺垫;后两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学常识
杜甫,字______,是____代伟大的_____主义诗人,被尊为“_______”,与李白并称“_______”。
子美
唐
现实
诗圣
李杜
考点二:名句积累
(1)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的句子是: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艰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诗人与李龟年相逢是在什么季节和地方?你是从诗中哪里读出来的?
诗人与李龟年相逢在暮春时节(或:春末夏初)的江南。
诗中“落花时节”点明了时间是暮春(或:春末夏初),“正是江南好风景”,交代了相逢在江南。
考点三:文本品析
2.“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寻常,平常。几度,多次。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3.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恋。????
4.“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或有哪些寓意)?
①指具体的时令——暮春三月;
②象征二人漂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
③象征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极盛而衰的社会现实,表达家国之痛。
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
▲“落花时节”有哪些深层意蕴?
第一,是指暮春百花凋落的季节;
第二,暗指诗人和李龟年青春已逝,彼此颠沛流离,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都随时光流逝;
第三,暗示国家动乱,盛世繁华不再。
▲有人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1)自然的景色;
(2)国家的衰败;
(3)作者自己和艺人(李龟年)的颠沛流离。
5.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以乐写哀)。
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7.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表达诗人对国运衰颓与人生凄凉的感慨的。
(1)地点对比,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宅第和江南;
(2)时间对比,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后;
(3)荣辱对比,过去是特承顾遇,现在是流落江南;
(4)盛衰对比,过去是开元盛世,现在是国家衰败。
【模拟演练】
阅读《江南逢李龟年》,完成下面各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1.这首诗前两句写了什么?后两句写了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前两句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交往。
后两句写诗人在江南与李龟年的重逢。
全诗抚今追昔,流露出诗人对大唐盛世风光的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家动乱、彼此颠沛流离的感叹之情。
2.“落花时节”只是写景吗?
不只是写景。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