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之文言文系列《夜上受降城闻笛》 课件—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复习之文言文系列《夜上受降城闻笛》 课件—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共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3 14:2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词系统复习
【原文再现】
【文题解读】
【作家作品】
【背景信息】
【诗歌解读】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写作特色】
【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学常识
考点二:名句积累
考点三:文本品析
【模拟演练】
目 录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原文再现】
【文题解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选自《李益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一说,指唐代灵州的受降城,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闻笛,听到吹奏芦笛的声音。
【作家作品】
李益(748—约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诗人。大历进士。初因仕途不顺,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背景信息】
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结构图解】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月下边塞景色(景中寓情)
心中感受
(直接抒情)
思乡愁绪
【主旨点睛】
本诗通过描写荒凉的边塞,月光如霜的夜晚,幽怨的芦笛声,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
【写作特色】
绘声绘色,情景交融。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了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幽邃的艺术境界。
【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学常识
李益,字君虞,_____代诗人。初因仕途不顺,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______诗名世,擅长______,尤其工于_______。

边塞
绝句
七绝
(1)诗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句子是: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考点二:名句积累
考点三:文本品析
1.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一、二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烽前的沙漠如同白雪一样,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2.“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
“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3.这首诗前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前两句写景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做铺垫。
或:前两句通过写景,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苦寒,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感情基调。
4.前两句为什么把“沙”比喻成“雪”,而把“月(光)”比喻成“霜”?
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自己愁惨凄凉的心境。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情景交融,生发出思乡之情。
5.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抒发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示例:同意。“芦管”是在“沙似雪”“月如霜”的受降城上听到的,由末句的“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这芦管所吹的曲子正是思乡之曲,本诗的自然环境与芦管曲调融为一体,表达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6.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芦管”是理解本诗思想的关键,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模拟演练】
1.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和苦寒,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感情基调;后两句写“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2.这首诗前两句是如何运用比喻描绘大漠月色的?
诗人采用比喻手法,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月光比作严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表现了边地的廖廓和苦寒。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李益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沙似雪”“月如霜”,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无垠的沙漠如同积雪的荒原,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写出了沙的洁白、月的寒冷。
B.《夜上受降城闻笛》开头两句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景象,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C.《春夜闻笛》全篇紧扣一个“闻”字,抒写了自己初春之夜在军中闻笛所引发的感触。
D.《春夜闻笛》第一句写“寒山”,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回大地。
B
【解析】《夜上受降城闻笛》开头两句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景象,但是没有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只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所以B选项是不正确的。
2.这两首诗均写到“闻笛”,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试结合诗句分析。
不同。
《夜上受降城闻笛》表达的是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
《春夜闻笛》表达的是诗人作为“迁客”不能归乡的忧愁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