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山水画的意境》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8分)
1.填空。(4分)
(1)《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
成就最高。?
(2)画家中齐白石、李可染、徐悲鸿、郑板桥分别擅长画____、____、____、_____。画风各有千秋,画作意蕴独特。
(3)“胸有成竹”语出
(作者)《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4) 为人性僻耽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1分)
作者对描画的物件,必须要有深入的研究,有严格的选择、充沛的感情、高度的加工。绝不能把描写物件变成说明性的图解或地理志,使观者看了suǒ然无味、无动于zhōng,这样当然谈不上什么意境。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意境的创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在画水墨山水时,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战场,在枪林弹雨中。(
)画在宣纸上不能涂改,(
)一点疏乎差错都不行。每一笔都要解决形象问题,感情问题,远近虚实、笔墨浓淡等问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充沛(
)
suǒ(
)然无味
无动于zhōng(
)
(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2分)?
(3)“引人入胜”中“胜”的意思是
(
)(2分)
A.胜利 B.比另一个优越
C.优美的景物或境界
D.能够承担或承受
(4)在语段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关联词。(2分)
(5)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B.2017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
C.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的样子。
D.对于校园暴力事件,我们既要反思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还要反思暴力事件发生之前管理者都做了什么?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
的战士,
的渔夫,
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大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探求着忠诚、勇敢、洒脱的真谛。
A.搏击风浪
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B.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搏击风浪
C.坚守阵地
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D.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坚守阵地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你只要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B.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C.小明看了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地说:“我肯定能全部答对。”
D.没有了亲友朝朝暮暮的紧密陪伴,其实也就意味着没有了任何的束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份安闲去沉思。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B.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据业内专家估计,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D.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7.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
8.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运用的论证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B.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C.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D.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
9.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是山水画的灵魂。
B.要深刻认识观察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情感,才能获得意境。
C.中国画不强调“光”,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画家要进行长期的观察,时间会影响观察对象的精神实质的表现。
D.画画光有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
10.学完本课,班里开展“李可染作品欣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9分)
(1)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 在3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拍卖夜场中,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目前是今春拍卖场上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作为今年保利春拍的领衔之作,该画此前预展时估价2.8亿元人民币,引起众多收藏家的兴趣。今晚正式拍卖时以1.8亿元起拍,经过数轮竞价,最终以2.55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达到2.9325亿元。
(2)李方搜集了一些关于《万山红遍》的资料,准备介绍给同学,抄写时出现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4分)
国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甲]围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的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相同。[乙]该系列作品画工独特,扣人心弦,充分显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的精华。画作均为巨碑式丰满构图,采用了大量得自故宫内府的朱砂,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通红一片,在静谧中包含无限喜悦;同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层次丰富。林间白墙、山上飞瀑和山下流泉互相衬托,极具气势,而前景溪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2分)?
(3)李方听说美术馆正在举行“李可染画作展览”,想去参观,但他妈妈想让他在家好好学习,请你帮忙劝说李方的妈妈。(3分)
二、阅读理解(27分)
(一)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3分)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1.作者认为,“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需要做好哪几点?(2分)
2.选文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3.读选文第二段,有的同学认为删掉“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会更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阐明理由。(4分)
4.选文第三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4分)
淡泊之心自高远
覃光林
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南北朝人慧能的这首偈子世世代代被人们所传颂、高僧淡泊名利的思想,以一种“世间万物皆空”的意念去面对尘世间的事物,以一种心中静若水,处事波澜不惊的心境去面对外界的诱感,受到了后人的敬佩和称赞。
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这个词,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不追求,不热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③淡泊之心,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尘世繁杂,谁又能真正静心于其中,哭过、笑过、恨过、痛过,不过是一场蹉跎;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有不公、难过、恨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要经历一些事情,オ真正看清人情世故,才真正体会人走茶凉的苦楚,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人生的价值。常怀淡泊之心,オ能让尘世的种种规划为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真正的淡泊,不是力不能及的无奈,不是心满意足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者的虚伪的自嘲,淡泊,是一种功名利禄,繁华于我如浮云的心境,是一种坚守人生之道的气节。淡泊,抑或是仕道受阻后的醒悟,繁华过后的心归,但无论如何,淡泊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远,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毅。
⑤漫漫人生路,看风起云卷,花开花落,蓦然回首浅浅一笑。守一颗淡泊之心,拥一份淡然之美。一切随心而为,嬉笑怒骂皆自由オ是生活的本意,亮化自我心灵,放眼悠悠天地,淡泊之心自然高远,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⑥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就一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成功赋于的那份慰藉和乐趣。用一颗淡泊的心,怀着感恩的信念,对父母,对朋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保持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被我们浸染了内心的色彩,如果我们先把内心描绘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
⑦人贵有淡泊之心。有了淡泊之心,面对失败才能不灰心丧气,面对成功才会不骄傲自满,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淡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了淡泊之心,才能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去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名利禄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各种烦恼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升华;有了淡泊之心,我们才能挑开一切名利的束缚让人性回归本真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纯净。
⑧学会淡泊,你就获得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超然的人生。
1.文章开篇引用高僧慧能的一首偈子,其作用是什么?(4分)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3分)
3.试分析文章第五段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4分)
4.请围绕文章“淡泊之心自高远”这一中心,仿照示例,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示例:陶渊明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主动远离官场,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得。
三、微写作。(5分)
根据下面这幅画的内容,合理想象,写一段表现其意境的话。要求:①描写和抒情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1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山水画的意境》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8分)
1.填空。(4分)
(1)《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 山水画 成就最高。?
(2)画家中齐白石、李可染、徐悲鸿、郑板桥分别擅长画____、____、____、_____。画风各有千秋,画作意蕴独特。(虾、牛、马、竹)
(3)“胸有成竹”语出 苏轼 (作者)《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4)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1分)
作者对描画的物件,必须要有深入的研究,有严格的选择、充沛的感情、高度的加工。绝不能把描写物件变成说明性的图解或地理志,使观者看了suǒ然无味、无动于zhōng,这样当然谈不上什么意境。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意境的创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在画水墨山水时,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战场,在枪林弹雨中。(因为)画在宣纸上不能涂改,(所以)一点疏乎差错都不行。每一笔都要解决形象问题,感情问题,远近虚实、笔墨浓淡等问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充沛(pèi) suǒ(索)然无味 无动于zhōng(衷)
(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疏乎 ”,正确写法是“ 疏忽 ”。(2分)?
(3)“引人入胜”中“胜”的意思是
(C)(2分)
A.胜利 B.比另一个优越
C.优美的景物或境界
D.能够承担或承受
(4)在语段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关联词。(2分)
(5)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2分)
这样还谈得上什么意境呢?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B.2017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
C.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的样子。
D.对于校园暴力事件,我们既要反思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还要反思暴力事件发生之前管理者都做了什么?
【解析】A.“善辩”后面的“。”应为“:”,这里“:”表示总结上文;C.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去掉顿号;D.并非问句,不用问号,第一个问号改为“,”,后一个问号改为“。”;故选B。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
的战士,
的渔夫,
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大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探求着忠诚、勇敢、洒脱的真谛。
A.搏击风浪
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B.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搏击风浪
C.坚守阵地
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D.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坚守阵地
【解析】根据对象“隐者”可确定第三空为“远离世俗”,排除BD,“战士”搭配“坚守阵地”,“渔夫”搭配“搏击风浪”。故选C。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2分)
A.你只要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B.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C.小明看了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地说:“我肯定能全部答对。”
D.没有了亲友朝朝暮暮的紧密陪伴,其实也就意味着没有了任何的束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份安闲去沉思。
【解析】A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2分)
A.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B.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据业内专家估计,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D.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识。常考的病句形式主要有搭配不当,前后矛盾,否定多余,缺少成分,句式杂糅,表意不明、语义重复等情况,A项,“回响”与“情谊”搭配不当,应修改为“到处充满浓浓的师生情谊”;C项,“超过”跟“以上”语义重复,“超过”和“以上”都是“多”的意思,应该删掉“以上”;D项,缺少主语,可以修改为“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7.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
【解析】先通读文段,然后运用排除法进行解答。第①句为总起性语句,应排在最先。③中的“水墨画”与①衔接紧密,排在①之后,②中“竹如谦谦君子”与第③中的“竹林,风过如……雨来如……”对应的;“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与⑤中提到的文人相联系,而④是对⑤的进一步深化。所以④应排在⑤之后,根据句意,这样即可得到答案B.①③②⑤④。
8.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运用的论证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D )(2分)
A.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B.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C.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D.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辨析。D项是引用论证,其他三项都是举例论证。
9.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是山水画的灵魂。
B.要深刻认识观察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情感,才能获得意境。
C.中国画不强调“光”,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画家要进行长期的观察,时间会影响观察对象的精神实质的表现。
D.画画光有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
【解析】中国画不强调“光”,这是科学的,因为中国画重在表现观察对象的精神实质,对“光”的要求并不高。
10.学完本课,班里开展“李可染作品欣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9分)
(1)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分)
李可染《万山红遍》以近3亿成交 创其拍卖纪录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 在3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拍卖夜场中,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目前是今春拍卖场上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作为今年保利春拍的领衔之作,该画此前预展时估价2.8亿元人民币,引起众多收藏家的兴趣。今晚正式拍卖时以1.8亿元起拍,经过数轮竞价,最终以2.55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达到2.9325亿元。
(2)李方搜集了一些关于《万山红遍》的资料,准备介绍给同学,抄写时出现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4分)
国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甲]围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的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相同。[乙]该系列作品画工独特,扣人心弦,充分显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的精华。画作均为巨碑式丰满构图,采用了大量得自故宫内府的朱砂,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通红一片,在静谧中包含无限喜悦;同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层次丰富。林间白墙、山上飞瀑和山下流泉互相衬托,极具气势,而前景溪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把“围绕”改为“以”(或:删去“为主题”) 。?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显现 ”改为“ 体现 ”。(2分)?
(3)李方听说美术馆正在举行“李可染画作展览”,想去参观,但他妈妈想让他在家好好学习,请你帮忙劝说李方的妈妈。(3分)
示例:阿姨,我们语文课上正在学习李可染先生写的文章,李方去参观画展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欣赏画作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高雅的情趣,对我们的诗歌欣赏和写作也会有很大帮助。我和他一起去,边看边交流,您看行吗?
二、阅读理解(27分)
(一)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3分)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1.作者认为,“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需要做好哪几点?(2分)
2.选文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3.读选文第二段,有的同学认为删掉“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会更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阐明理由。(4分)
4.选文第三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1.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观察、认识现实要站得高于现实。
2承上启下,引出并总领下文。承接上文对意境含义及意境的意义的论述;引出下文对获得意境的方式方法的阐述;采用设问句形式,自问自答,总领下文内容。
(示例)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这段内容引用近义成语、短语,一方面增添了文采,丰富了文章语言,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使前句“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中的“认识全面”的程度具体、形象化,突出了“认识全面”的重要性。故不能删去。
4举例论证,以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词句为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的观点。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4分)
淡泊之心自高远
覃光林
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南北朝人慧能的这首偈子世世代代被人们所传颂、高僧淡泊名利的思想,以一种“世间万物皆空”的意念去面对尘世间的事物,以一种心中静若水,处事波澜不惊的心境去面对外界的诱感,受到了后人的敬佩和称赞。
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这个词,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不追求,不热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③淡泊之心,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尘世繁杂,谁又能真正静心于其中,哭过、笑过、恨过、痛过,不过是一场蹉跎;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有不公、难过、恨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要经历一些事情,オ真正看清人情世故,才真正体会人走茶凉的苦楚,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人生的价值。常怀淡泊之心,オ能让尘世的种种规划为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真正的淡泊,不是力不能及的无奈,不是心满意足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者的虚伪的自嘲,淡泊,是一种功名利禄,繁华于我如浮云的心境,是一种坚守人生之道的气节。淡泊,抑或是仕道受阻后的醒悟,繁华过后的心归,但无论如何,淡泊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远,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毅。
⑤漫漫人生路,看风起云卷,花开花落,蓦然回首浅浅一笑。守一颗淡泊之心,拥一份淡然之美。一切随心而为,嬉笑怒骂皆自由オ是生活的本意,亮化自我心灵,放眼悠悠天地,淡泊之心自然高远,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⑥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就一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成功赋于的那份慰藉和乐趣。用一颗淡泊的心,怀着感恩的信念,对父母,对朋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保持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被我们浸染了内心的色彩,如果我们先把内心描绘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
⑦人贵有淡泊之心。有了淡泊之心,面对失败才能不灰心丧气,面对成功才会不骄傲自满,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淡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了淡泊之心,才能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去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名利禄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各种烦恼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升华;有了淡泊之心,我们才能挑开一切名利的束缚让人性回归本真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纯净。
⑧学会淡泊,你就获得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超然的人生。
1.文章开篇引用高僧慧能的一首偈子,其作用是什么?(4分)
⑴引出论题,充当道理论据,⑵因为人物身份、故事,还能充当事实论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开头讲故事或引名言作用的理解。开头段落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论点后分论点。表述格式一般为: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同时作为(事实或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吸引读者,增强文章趣味性。本文开篇引用唐朝高僧慧能的一首偈子,从其内容来可以看出,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同时又可作为论据,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引用的内容属于诗文,所以还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远;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毅,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筛选。根据第四段中的“但无论如何,淡泊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远,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毅”这句话即可得出答案。
3.试分析文章第五段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4分)
用了道理论证及比喻论证。两者融合在一起,既有道理的严谨和无可辩驳,又有比喻的通俗易懂,震聋发聩,又引人深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结合文章内容和论点套用格式即可。阅读第五段的画线句子,它是一句名言,运用的是道理论证;句中的“贪如火”“欲如水”又是比喻的修辞,所以还是比喻论证。综合运用来从反面论证淡泊的重要性。
4.请围绕文章“淡泊之心自高远”这一中心,仿照示例,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示例:陶渊明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主动远离官场,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得。
王维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主动放弃晋升,才有了“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空灵飘逸……
【解析】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解答此题要调动我们的积累,选择一位有淡泊之心的名人,用与示例相同的句式,表述出其淡泊之心的具体事例即可。比如刘禹锡因为有淡泊之心,所以才会身居陋室而不觉“陋”。
三、微写作。(5分)
根据下面这幅画的内容,合理想象,写一段表现其意境的话。要求:①描写和抒情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100字。
示例:夜空如洗,一弯如钩的残月泛出淡淡的白光。他,双臂环背,倚栏而立,独对冷月,全然忘记更已深,夜已浓。月移影动,寒意渐起,秋虫停息了低吟,唯有那深深的叹息诉说着无尽的离愁和牵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