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重点段落阅读
(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文中粗体字“雷同”能不能换成“相同”?为什么?
2.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这种配合追求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苏州园林的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4.这一段文字的结构方法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总—分—分
5.你认为现代城市中那种整齐划一的建筑布局美吗?和苏州园林所讲究的美有什么不同?评价一下这两种美。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
A.说明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B.说明苏州园林里假山与池沼配合。
C.说明苏州园林又一个入画之景。
D.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
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先______后______。假山堆叠的特点是__________,池沼安排的特点是________ 。
3.文中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里的“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4.这段文字虽然说明的是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设计布置艺术,但它也紧紧扣住了苏州园林的总特点,以部分说明全局。这段文字的内容和课文第二段照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对文中“中国的审美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画面切忌呆板单调 B.讲究色彩的绚丽
C.画面要求热烈奔放 D.讲究结构严谨
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4.第二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隔”指的是___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第二段说明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2.“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句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3.下边的楹联中哪几联写出了这段文字中所说的“画意”?( )
A.满地绿阴飞燕子 一帘晴雪卷梅花(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B.客到烹茶旅会权当东道 灯悬待日邮亭远映胥江(横塘古驿)
C.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D.卧石听涛满衫松色 开门看雨一片蕉声(耦园城曲草堂)
E.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天平山范公祠)
4.文中画线的句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1998年5月第5次印刷作“这才是可取的”,1999年5月第6次印刷作“这是不足取的”。你认为应该用哪一种说法?试简述理由。
《苏州园林》重点段落阅读参考答案
(一)
1.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是败笔,是贬义词;而相同是允许的,是中性词。
2.追求的目的是使游览者产生置身于山间,如在画图中的感觉。
3.刻意表现一种自然美。
4.D
5.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谈,说美和不美都可以。苏州园林讲究自然美,城市布局注重整齐划一有多种原因,较为偏重于人的创造,也是一种美。评价这两种美,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来谈。
(二)
1.B
2.总 分 讲究艺术,给人以置身山间的实感 讲究自然之趣,并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3.“艺术”和“技术”都有技艺的意思。它们的细微差别是,“艺术”是指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作名词,如“一项艺术”,也可表示“形状独特而美观”的意思,如“这盆根雕很艺术”。而“技术”是指操作方面的技巧,比较具体。
4.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三)
1.第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特点。第二段,说明苏州园林花墙和底子的特点。
2.A
3.主要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4.有墙壁隔着 墙上有镂空图案 有廊子界着,廊子两边无所依傍17.着眼在画意 层次丰富、景致幽深
(四)
1.主要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2.“寂寞”是拟人化的写法。这一句将园林中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同时,也暗示游客在不同的时节游览苏州园林都不会感到单调。
3.A、C、D
4.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PAGE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