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2 23:1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理解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资料
一个农村少女无望地伫立在田间,她祖祖辈辈坚守在这块土地上,过着贫穷又落后的生活。随着近代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她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她就是当时旧中国的一个缩影、一个象征。为了改变她贫弱的困境,许多人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地主阶级给她带来了新巧的饰品,但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她的困窘;资产阶级拿来了西方贵妇的裙裳和时髦大方的洋装,可惜不合尺寸且不伦不类,无法穿着。
这时又来了一些年青人,他们探讨着,想要她走出去见识广阔的天地,学习西方文化,从根本上改变她的行为及思想……
设问:(1)地主阶级带来的“新巧的饰品”指的是什么?资产阶级带来的西式贵妇裙裳和洋装又分别指什么?
(2)新来的年青人都有哪些,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
师生总结:“新巧的饰品”指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武器装备。西式贵妇裙裳和洋装分别指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尝试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新来的年青人有陈独秀、胡适、鲁迅、蔡元培等。他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讲授新课: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多媒体展示有关邓婉钰和阿毛的材料:
材料一:善良的觉新爱上了包办的妻子瑞钰,不久瑞钰要生孩子了,正好这时爷爷去世,长辈的灵柩停放在家里,如果瑞钰在家生孩子,就会有“血光之灾”,爷爷的身上会到处流血,只有把瑞钰迁到郊外才能避免。觉新流着眼泪顺从了长辈们的安排,几天后,在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瑞珏难产,生下一个儿子后痛苦死去了
——节编巴金《家》
材料二: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阿毛的故事》 父亲让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 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你打算叫你绝粒。我为什么这样办呢?因为上吊服毒跳井那些办法,都非自己动手不可,你是个14岁的孩子, 如何能够办到的?我因为这件事情,很费了踌躇,叫你坐在屋子里从从容容地绝粒而死。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
许多的光彩,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真是不懂事极了!”……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一“贞烈可风”。
材料三:“属孝贞烈节六万五千零七十八名”
设问:造成这些女性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生:封建思想束缚国民头脑
师设问:袁世凯率文武百官隆重复古祭孔,欲恢复帝制。说明了什么?
生:复辟帝制
师总结:民国建立,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但袁世凯规定“ 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封建思想仍然束缚着国民的头脑,为此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
这也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材料四:“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 ·······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
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三 新文化的过程(板书)
学生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段大字内容,从中找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基本内容等要素
1、开端:_____年陈独秀在___ 创办《 _____》
2、阵地:《 _____》和______大学
3、指导思想:____和______
4、内容:前期:提倡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反对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后期:宣传——————————————
5、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师总结:略
简介四位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陈独秀:首倡“科学民主”、提出“文学革命”;胡适:首倡白话文、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鲁迅:首创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树立新文学典范;
过渡:我们重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4、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思想革命
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指君权神授、等级观念、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男尊女卑、求神拜佛、封建迷信等内容。陈独秀指出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思考:新文化运动为什么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李大钊: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德先生) 科学(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2)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胡 适:《文学改良刍议》(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展示资料:胡适是第一个提出把文言文变成白话文的人,他当时也面临很大压力。有一个学生问胡适:“白话文就没有缺点吗?白话文语言不简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说:“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事我复电拒绝。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
  15分钟后,他挑选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你用了12个字,而我的白话文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1918年,《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1920年,全国各个学校的教科书改用白话文。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思想的统治地位
资料: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上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给他?
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地女子》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化学实验室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
2、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材料一:“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乱”。 ——陈独秀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
4、片面性: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是片面的,偏激的。
性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讨论: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孔,而今人又尊孔?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师生: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小结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