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2 23:3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史实;能讲述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 围绕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与当前日本政府不敢正视历史和国内右翼势力极力否认歪曲历史的态度,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时事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着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2005年5月19日上午10点45分,卢沟桥上一位来自日本的耄耋老人,缓步走上因久经风霜而凹凸不平的桥面。在桥的中间,他突然双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为什么日本老兵要在美丽的卢沟桥下跪呢?
讲授新课: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学生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91页)
七七事变的时间、地点、发动者、简单经过、影响
师:为什么说七七事变后的抗日战争才是全民族的抗战?
师生:七七事变之前(西安事变之前),蒋介石一直推行不抵抗政策;
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师:为什么日本全面侵华首先在卢沟桥爆发?
师生: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过度: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展示材料: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陷落。在北平保卫战中,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师设问: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对日政策如何?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1937的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准备抗战的演说,提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 “最后关头”演说
两党再次合作
国共两党发表抗战宣言,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国民党决心抗日
改编部队:
过度:两党再次合作,共产党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3、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讲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自主学习二(阅读教材92-93页)
淞沪会战的时间、借口、主要战役、结果、意义
生(略)
四、南京大屠杀
自主学习三(阅读教材93-94页)
南京大屠杀的时间、手段、结果
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一直没有忘记这血泪的历史,但是……
作为中国人,你应该如何对待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师生:1、做为中国人,要世世代代铭记这段惨痛的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从中吸取教训,居安思危,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和工作,为祖国的进一步强大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2、学习和回顾这段历史,绝不是为了煽动国人的复仇心理,应谨记和平来之不易,应以中日友谊为重。
师:在中国青少年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我们要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面向未来、振兴中华。
【板书设计】
-108585142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