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2 23:3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时间目标?
生:1946年6月围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3月陕北与山东解放区
师:面对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战,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略进攻的序幕,一年以后,主力决战时机已成熟,战略大决战后,国民党败逃台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讲授新课:
师:人民解放战争获得胜利其主要原因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抗战胜利后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人民翻身解放给与支持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学生依据教材P114-115自主学习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政策改为实行()的土地政策。?
2、时间:1947年。
3、措施
(1)颁布《》。大纲规定:没收()土地,废除()的土地制度,实行(),按照农村人口()分配土地。?
(2)制定了()总路线。其内容是:依靠(),团结(),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的土地制度,发展()。?
4、实行地区:所有解放区
5、结果: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
6、意义
(1)土地改革使农村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       的积极性。?
(2)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师:概括总结各时期土地政策的演变:
大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抗战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胜利的基地
解放战争时期:①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②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过度:有了民众的支持,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师设问:中共为什么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反攻的突破口?
生:结合P115小字分析(略)
过度:经过一年的战略进攻,消灭国民党精锐部队200万人,迫使国民党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地,被动防御。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时机成熟,于是决定发起三大战役。
三、三大战役
师: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以下表格
-4826080010师: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
师生: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兵力在五大战场中唯一超过国民党军队。
敌军态势上,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意图未定。
我军态势上,东北根据地支援战争物质力量雄厚,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
战局延伸上,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师:通过动画演示简单讲解过程
辽沈战役经过:解放军以部分兵力围困长春,主力南下围攻锦州,并在塔山、黑山狙击敌人后援部队。锦州解放,截断敌人向关内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的局面,围困在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关门打狗围锦打援)
淮海战役经过:解放军在碾庄一带围歼国民党一个兵团,在双堆集歼灭;蒋介石嫡系部队,在陈官庄一带全歼被围之敌,解放徐州。
中间突破肢解敌人,(猛虎掏心)
平津战役:分割包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瓮中捉鳖)
师:解放军为什么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
师生: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兵家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过度: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百万雄师过大江,开始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1927年4月21日毛泽东发出百万雄师过大江,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蒋家王朝覆灭。
师:共产党迅速取胜的原因:
师生:部队士气:解放军打仗勇敢,士气高涨;(董存瑞)
将帅素质:国民党指挥失当,毛泽东等正确的军事策略
人心向背: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政权性质:国民政府腐败,不得人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是展示资料:世纪回眸: 曾经亲密无间,也曾相互猜疑,无奈兄弟阋墙,携手共抗外敌,万众期盼统一。
请思考: 1.国共历史上有过两次合作,是哪两次? 2.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呈现怎样的特征?
生: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