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文档属性

名称 记承天寺夜游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4-01 19:01:00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请你猜猜他是谁五年间谪官栖迟,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那得此清幽山水 ;
三苏中天才独绝,若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还是公游戏文章。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苏轼因此下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一点丢了脑袋。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记 承 天 寺 夜 游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宋·苏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考考你 户欣然念遂盖寝空明 门高兴的样子想到,考虑于是 就睡觉澄澈明净原来是耳罢了但:只是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念无与为乐者考考你苏轼为什么去承天寺,整个过程通过哪些动词表现出来? 张怀民,于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初时寓居在承天寺。他曾筑亭住所旁,在那里可以纵览江山胜况,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词赠他,词中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名句。苏辙也为他写了《黄州快哉亭记》。文章说张怀民虽然屈居主簿的小官,但心地坦然,不把迁谪之事放在心上,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感之容,是品格清高超逸,有过人自制力,性格倔强的人。解—起—行—念—至—寻—步你能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吗?“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影——藻、荇交横}比喻 “积水空明”,比喻院中月光清澈透明, 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 。
“藻荇交横 ”,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是此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月光如水,皎洁空灵、清丽淡雅、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欢欣喜悦遗憾欣慰、恬适悲凉、落寞、达观、欣喜 →→→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包含着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映照出作者不因被贬而忧郁的光明磊落,了无尘俗的旷达心境。 司马迁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世人往往利欲熏心,致使有眼无珠看不到美景。苏轼正是因为不汲汲于名利,所以才能“闲”。
略带凄清的月夜美景与作者旷达而幽冷的心境浑然一体,达到完美和谐的至境,令人回味。确实做到了文短而意深。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
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
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吾兄弟老矣,当以时自娱。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所谓自娱者,亦非世俗之乐,但胸中廓然无一物,即天壤之内,山川草木虫鱼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
——苏轼解读——要欣赏山水,就是要心胸开阔,心无杂念。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苏轼<定风波> 法国《世界报》评论苏轼:
“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 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 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选材
意境
情感四季景色
山水长卷庭院月夜小景色彩明丽
雄奇壮观空灵皎洁
素雅脱俗叹为观止
神往陶醉欣喜豁达
些许悲凉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不正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关于“月亮”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
“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慢慢走,欣赏啊!让我们把这句话放在人生的路标上,让我们都像苏轼一样拥有诗性智慧,有一个诗意人生。作业1. 课外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探寻文化名人和他们血脉相通的山水风景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一个小课题.(选做)
2.背诵默写. 中国的文人似乎与山水、自然有着特别的情结,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好像永远无法割断的情愫。人生得意时,他们走向自然,向山山水水一花一草笑谈自己心中的万丈豪情;仕途失意时,他们退隐江湖,自然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多情文人与美丽山水结合的结果就是那一篇篇传诵千古的至情至性的美文,景以人名,人以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