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调
教材分析:
这是彭修文先生根据江南民歌《紫竹调》改编而成的民乐合奏曲。乐曲以民歌《紫竹调》的音调为主题,通过用加花和变换乐器等方式,将主题重复变化了六次。轻柔婉转的 “紫竹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起伏爽朗,歌唱性很强。这一音调在民间流传广泛,上海的地方戏沪剧和滑稽戏也都将“紫竹调”作为基本音调。
教学目标:
通过听赏民乐合奏《紫竹调》,感受江南地方音乐细腻柔婉、清雅秀丽的风格特点,并能了解江南丝竹音乐中的一些主奏乐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江南地方音乐细腻柔婉、清雅秀丽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1、音画导入(主旋律)
师:你看到了什么?音乐给你怎样的感觉?(音乐如同江南水乡一样细腻柔婉、清雅秀丽)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江南水乡,一起来欣赏一曲民乐合奏曲《紫竹调》。
3、再听,随旋律线哼唱主题,记忆主题
师:这么优雅的曲子,哪位同学能来试着哼一哼?
4、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介绍民族乐器。
丝弦乐器(了解扬琴及演奏姿势)、竹管乐器(了解笛和箫音色的不同)、板、鼓
5、分乐段听辨不同主奏乐器演奏的片段,并由主奏乐器的音色联想画面。
板书:
合奏
竹笛(清亮高亢) 阳光下的紫竹林
二胡(连续性优雅) 微风轻抚紫竹林
合奏
扬琴(有弹性) 雨中紫竹林
合奏
6、聆听全曲,主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完整板书)
过程中听到主旋律画出旋律线,在这一过程中,师以主奏乐器的演奏姿势给予适当的提醒。
7、乐句对比,旋律线引导,学生轻哼,介绍“加花”创作手法。
8、再听全曲,分组模拟演奏姿势。
请同学们一起拿起手中的“乐器”来演奏这首《紫竹调》。
9、小结
20世纪90年代,《紫竹调》在美国灌制成了唱片,成为最早流行美国的中国乐曲。06年上海沪剧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林“紫竹调”。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有机会能够欣赏到更多的中国民乐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