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散步》教学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22 20:25:24

文档简介

平定县“八学四环节”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 散步 ; 主备: ;审核: ;授课人: ;
授课时间: ;学生姓名: ;班级: ;小组: ;
一、自学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嫩( )芽 霎( )时 桑( )树 水波粼粼( )
强( )壮 背( )起了母亲 散步( )
强 背 散
勉强( ) 我背( )上的…… 散( )文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
②两全:
③各得其所:
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3.认真阅读(朗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正文内容、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
(2)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我”劝母亲散步→② →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
→⑤ →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在文中圈画出你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这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二、说学
一、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展示预习成果。
预习1、 预习3(1)(2)
(二)从全文来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二、仔细品读课文,感悟文中浓浓的亲情。
1.这篇散文通过写一家人“散步”,表现了怎样的情感道德?又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的?
2.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3.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三、演学
(一)、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写作特点。
(一)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2.但是春天终于来了。
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二)请在文中圈画出自己认为写的优美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分组讨论,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然后发言,说出自己的认识。
(三)文中共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仔细品读,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第一处:
第二处:
(四)读完全文,你认为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分组讨论)?
四、扩学
一、拓展延伸,进一步感悟亲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谈谈你对亲情和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游 子 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答题。
骚扰电话
①单位分了一套新房,我们一家三口欢天喜地地搬了进去,留下老母一人孤苦伶仃地呆在旧房里。
②也曾想与老母一同搬进新房,可妻子早就与老母闹矛盾,儿子也不愿与唠叨的奶奶在一起,只好作罢,只哄说今后每星期一定来看妈。
③我们的心情随着新房明快起来,生活充满了欢歌笑语,记忆中的老房子渐渐生疏模糊起来,也懒得再去走动。
④一天,我从外地出差回来,妻子告诉我说家里经常有莫名其妙的电话打来,刚一接,对方马上就挂断了,感到十分奇怪。我说如今城里有些青年闲得wú liáo_______,专爱听女人声音求刺激,骚扰别人,你莫管它。可不久我也接连不断接到此类电话,有时夜深人静伏案写作,电话铃响了,刚一声“喂”,对方顿了一下,马上就挂断了,弄得我灵感顿失,有时忍不住一通臭骂。
⑤一个星期天,一家人忙着准备晚饭,我备好钱正准备买酱油,电话铃又响了,顿了一下便挂断,我十分恼火,说明天一定上邮局安装一个来电显示或防恶意呼叫功能,看到底是何人捣乱,告他个骚扰罪。气呼呼下楼时我突然见楼梯底下一黑影猛一闪急于出门,吃了一惊,可一见那人步履pán shān__________,便一声“站住”,断住来人去路。再一看,我惊呆了:啊,是母亲!
⑥母亲一见是我,赶紧低下头,说对不起,不该打此电话骚扰你们,让你下楼看我,我更奇怪了,我问母亲难道这些电话都是你打的?母亲头更低了,说有时想你们想得太厉害,可又不敢常来看你们,只好打个电话听听你们的声音,心里就踏实多了。又说偶尔几天家里电话没人接,就担心不过,想是不是家里出了事?也不来通知我一声。有时我很晚仍听出你在读书写字,真想劝你多保重身体,可你总嫌我,只好闷在心里。每个星期天,我都乘车到你家新楼下,听一家三口欢声笑语,心里真比蜜甜。
⑦我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霎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母亲怔怔地看着我,两行清泪也不由自主地落下来。我紧紧拉住母亲那布满老茧的手,俩人哆嗦着,一步步上楼,直到迈进那温暖的家里,仍不晓得分开。
1.根据拼音写出文中空缺的两个词。
(1)wú liáo_______ (2)pán shān__________
2.第①段中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与第②段“哄”字相照应的句子是:
4.母亲常打“骚扰电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我”和母亲各自怎样的心理活动?
手法:
“我”:
母亲:
6.《散步》和本文都是写家庭亲情的,它们告诉了我们怎样共同的道理?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学习反思】23《散步》导学案(教师用)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两方面揣摩、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和结构以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3.把握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继承和发扬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导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导学难点】
本文选材特点:通过“散步”这种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小事,表现浓浓的亲情、人性美和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课时】一课时
【预习导引】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嫩(nèn)芽 霎(shà)时 桑(sāng)树 水波粼粼(lín)
强(qiáng)壮 背(bēi)起了母亲 散步(sàn)
强 背 散
勉强(qiǎng) 我背(bèi)上的…… 散(sǎn)文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极短的时间
②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③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本文作者不属于重要作家,故此环节也可以省略)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大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
3.认真阅读(朗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正文内容、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
一家三代四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我”,母亲、儿子、妻子
(2)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我”劝母亲散步 →②全家一起散步 →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 →④“我”决定委屈儿子 →⑤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走小路。
4.在文中圈画出你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这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导学过程】
一、导入:有人说,幸福的家犹如港湾,让我们的心疲惫时靠岸,有人说,浓浓的亲情犹如甘泉,滋润我们枯涸的心田。家因为有了真爱而温馨,因为有了亲情而美好。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是一所老房子,是一张旧照片,还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步》,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进行一次别样的心灵之旅。(此环节亦可配放合适的音乐或投影图片)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情况。
预习1、预习3:(1)(2)
(二)从全文来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和睦、互敬互爱、互相体贴)
三、仔细品读课文,感悟文中浓浓的亲情。
1.这篇散文通过写一家人“散步”,表现了怎样的情感道德?又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的?
(敬老爱幼。“我劝母亲散步”,“解决走大路和走小路的分歧”,“‘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
2.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要依从儿子,走小路。最后,“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走了小路。表明了“我”是对母亲非常孝敬的一个人。)
3.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因为小路难走,恐怕稍有闪失,摔伤了自己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慎重。表现了他们的责任感,体现了“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写作特点。
(一)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致使一些老人经不住严冬的折磨而死去的怅恨之情。也表达了“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和焦虑之情)
2.但是春天终于来了。
(表露出“我”盼春春至的欣喜之情,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一个“熬”字形象地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漫长的严冬身体和精神所经受的折磨之巨)
(二)请在文中圈画出自己认为写的优美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分组讨论,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然后发言,说出自己的认识。
总结:
1.“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谐。)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含义深刻,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形象地说明了中年人身上责任的重大)
(三)文中共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仔细品读,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绿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通过对初春景色的描绘,显示了春天不可遏制的生机,同时暗示了熬过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名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老人疼爱孙儿的内心世界)
(四)读完全文,你认为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分组讨论)?
(以小见大,也就是“滴水见太阳”。文章选取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平平常常的散步这样的小事来写,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五、拓展延伸,进一步感悟亲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谈谈你对亲情和母爱的理解、感受。
游 子 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是伟大的,无穷的,像春天温暖的阳光,子女是永远报答不了的,但我们要终生铭记父母的恩情,用我们的孝心,给他们以幸福。】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一篇秀美隽永的散文,完成了一次愉悦的心灵之旅。在旅行中,我们体会到,亲情不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不只是父母无私的付出,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是今天课堂上的片刻体会,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实践。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小家永远亲情洋溢,我们的“大家”永远爱意无限。
七、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答题。
骚扰电话
①单位分了一套新房,我们一家三口欢天喜地地搬了进去,留下老母一人孤苦伶仃地呆在旧房里。
②也曾想与老母一同搬进新房,可妻子早就与老母闹矛盾,儿子也不愿与唠叨的奶奶在一起,只好作罢,只哄说今后每星期一定来看妈。
③我们的心情随着新房明快起来,生活充满了欢歌笑语,记忆中的老房子渐渐生疏模糊起来,也懒得再去走动。
④一天,我从外地出差回来,妻子告诉我说家里经常有莫名其妙的电话打来,刚一接,对方马上就挂断了,感到十分奇怪。我说如今城里有些青年闲得wú liáo ,专爱听女人声音求刺激,骚扰别人,你莫管它。可不久我也接连不断接到此类电话,有时夜深人静伏案写作,电话铃响了,刚一声“喂”,对方顿了一下,马上就挂断了,弄得我灵感顿失,有时忍不住一通臭骂。
⑤一个星期天,一家人忙着准备晚饭,我备好钱正准备买酱油,电话铃又响了,顿了一下便挂断,我十分恼火,说明天一定上邮局安装一个来电显示或防恶意呼叫功能,看到底是何人捣乱,告他个骚扰罪。气呼呼下楼时我突然见楼梯底下一黑影猛一闪急于出门,吃了一惊,可一见那人步履pán shān ,便一声“站住”,断住来人去路。再一看,我惊呆了:啊,是母亲!
⑥母亲一见是我,赶紧低下头,说对不起,不该打此电话骚扰你们,让你下楼看我,我更奇怪了,我问母亲难道这些电话都是你打的?母亲头更低了,说有时想你们想得太厉害,可又不敢常来看你们,只好打个电话听听你们的声音,心里就踏实多了。又说偶尔几天家里电话没人接,就担心不过,想是不是家里出了事?也不来通知我一声。有时我很晚仍听出你在读书写字,真想劝你多保重身体,可你总嫌我,只好闷在心里。每个星期天,我都乘车到你家新楼下,听一家三口欢声笑语,心里真比蜜甜。
⑦我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霎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母亲怔怔地看着我,两行清泪也不由自主地落下来。我紧紧拉住母亲那布满老茧的手,俩人哆嗦着,一步步上楼,直到迈进那温暖的家里,仍不晓得分开。
1.根据拼音写出文中空缺的两个词。
(1)wú liáo:无聊 (2)pán shān:蹒跚
2.第①段中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词是:欢天喜地、孤苦伶仃。
3.第③段中与第②段“哄”字相照应的句子是:
记忆中的老房子渐渐生疏模糊起来,也懒得再去走动。
4.母亲常打“骚扰电话”的原因是:关心(思念)儿子
5.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我”和母亲各自怎样的心理活动?
手法:细节描写。
“我”:母亲,儿子对不起你,你抚育儿子这么多年,这么关心儿子,儿子却把你抛弃了。
母亲:儿啊,你终于明白了,妈想你们啊!妈这辈子不想别的,只要你们过得幸福快乐,妈就知足了。
6.《散步》和本文都是写家庭亲情的,它们告诉了我们怎样共同的道理?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提示:扣住“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都会老的,我们应该用真挚的爱孝敬老人”回答即可
【教学反思】(共19张PPT)

住我家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主要经历】 1966年初中毕业,1969年上山下乡,作为知青插队于四川内江农村,1972年参加工作,历任重庆电影公司职员,重庆川剧院乐队队员,第三军医大学新闻干事,1978年莫怀戚以“老三届”身份考入四川大学,1982年中文系毕业。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副教授。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嫩芽
nèn
霎时
拆散
熬过
分歧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shà
chāi
áo

lín
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1.散步人有哪些?
2.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
3.结果如何?
1.散步的时间?
春天
2.散步的地点?
田野
3.散步有哪些人?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4.文中写"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而不用"三代人散步",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读来更觉温馨,一家人的感觉更加强烈,同时也写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和延续。三代人相对就有些僵硬,不如原来的写法温暖。
5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母亲为什么现在很听"我"的话
母亲年龄大了,要接受儿子的照顾和关心,因此现在很听“我”的话。
6."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是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看看这些景象,作者为什么想到"生命"
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7.散步发生了什么?
分歧
8.结果怎样?
全家人走小路
9.母亲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母亲爱她的小孙子
10.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孝顺
11.为什么说我和妻子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是三代人,“我”的一家三口和母亲;母亲是因为老了,累了,而作者也愿意背负;儿子因为年龄小,妻子愿意背负;“我”和妻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出于对各自背上的亲人的关爱,出于对生命的赞美和爱护;正如作者自己说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确,对于作者来说,就是整个世界,母亲为自己操劳了一辈子,到了垂暮之年,儿子应该好好让其享天伦之乐,作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小心翼翼地背着;儿子是未来的希望,是新生事物,是“我”的延续,所以,“我们”小心翼翼地,这对于作者来说,就是整个世界 。
母亲
儿子
小路
分歧

听从
听从
妻子
大路
听从
1.由此可见,文章的主题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老师的阅读建议
建议大家这样来品味语言
以“字、词、句、段对人物的表现作用”为话题,自选文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点。
  如:我们在田野上散步: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
  1.“散步”紧紧扣题,全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
  2.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
  3.“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
  4.这个句子的句式很美,这样写很庄重,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最后一句的修辞手法及深刻含义
(夸张)
以轻衬重
责任感
使命感
心灵的倾诉
爸爸妈妈,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
以 “家(父亲、母亲)是 ,
我是 ”
的句式写几句话(可以用上比喻等修辞),来表达你对家人的深情。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们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山珍海味,也许是一枚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毕淑敏《孝心无价》
教师心语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
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如果爱是左右手》片段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手递给孩子,
一只手递给老人;
爱如果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朝霞,
一只递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手递给未来,
一只手递给历史;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早春,
一只递给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