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相交线(第一课时)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数学(沪科版)
章节
10.1
学时
一
年级
七年级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对顶角;
2、能运用“对顶角相等”进行简单的运算以及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3.归纳推理中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三、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处于行为规范阶段,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创造力强,敢于质疑、挑战老师,表现欲强、思维能力强,部分学生自我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强,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但仍对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很有兴趣,本节课就是一节挑战自我、富有创造力、思维力的课。另外,小学之中学生们也接触了相交线与平行线,七年级上册对角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点: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通过生活的实例与视频让学生体会,通过自己观察、操作经验总结,通过合作交流形成新知)
2.教学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多种方法探究感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予肯定)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备注
环节
一:
微课
播放
引入
新知
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
播放非物质文化遗产微课视频:《阜阳剪纸艺术》
出示课题:10.1
相交线
思考:1.剪刀中可以抽象出哪些数学中的集合元素?
2.这两条线是什么位置关系呢?
发挥孩子的想象力,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
二:
师生
合作
感受
概念
活动2.观察剪刀剪东西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出示一把剪刀,表演剪的过程,提出问题:剪东西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对顶角的概念:有一个公共顶点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找出图中的所有对顶角
拓展一下:邻补角的定义。
思考:学生们可以自主的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讨论。
学生自己动手,讨论总结。
环节
三:
小试
牛刀
2.想一想:判断下列各图中∠1和∠2是否为对顶角,并说明理由?
思考并利用交互平板电脑作答
仔细
观察
环节
四:
生动
师导
深入
探究
活动3.1.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的两边分别是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得出结论: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提问:如果改变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4.概括形成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学生作图、思考、归纳、总结、推理。
鼓励孩子们使用多种方法探究规律。
环节五:
例题
讲解
巩固
新知
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1=35°,求∠2,∠3,的度数.
变式:如图,直线a,b相交,∠2=3∠1,求∠2,∠3,的度数.
拍照
作答
规范格式
环节六:
当堂
练习
加深
巩固
如图,有两堵墙,要测量地面上所形成的∠AOB
的度数,但人又不能进入围墙,只能站在墙外。如何运用本节知识进行测量?
深入
思考
提升
思想
开发
思维
环节七:
课堂
小结
布置
作业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另外还有那些不懂的困惑?
作业:见进阶练习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