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学习目标:
1.整体回顾单元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情感。
2.学会记事,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
01
一、内容梳理
《秋天的怀念》以“看花”为线索,写我与母亲之间的几件小事儿,具体表现母亲对我的理解、包容和关爱,突出母亲的伟大和无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本文通过细节描写、人物描写,具体生动的展现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叙事之中还运用插叙补充说明内容,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形象,抒发情感。
《散步》通过记叙祖孙三代在初春田野上散步的温馨情景,体现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文章以“散步”为标题,概括主要事件;详述事件经过,略写起因和结果,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文章一波三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暗示;在细节描写中让我们感受一家四口的人物形象,体会浓浓的亲情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
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借小事儿,揭示大主题,同时“大词小用”来深化主题。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联想与妈妈几次嬉戏的画面,表现母子之爱。
《荷叶 母亲》托荷赞母,通过描写荷叶护莲,联想到母亲护子女,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诗言志,诗传情。学习诗歌要能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发情感。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通过叙述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赞美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赞扬了陈元方的聪明机智,明白事理,同时告诫人们做事要讲信、有礼。
学习文言文我们要积累文言知识,这两篇文章我们要了解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在写作中时也要学会记事讲理,在叙事过程中要重视人物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总的来说,复习时除了掌握作家、作品、生字词等基础知识外。我们要把握主旨,体会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体会细节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品读重点词句,体味写作手法,包括文章标题的妙处等。
02
二、学会记事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我们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回顾后,同学们有没有一些新的启发?能不能换个角度去看本单元的课文呢?本单元的写作练习是:学会记事,今天我们试着从记事这一角度看本单元的文章。
如何记事才能让文章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呢?
(一)明记叙要素
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记叙的六要素”。要详写事情经过(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略写起因和结果。跟中心无关的不写或略写,与中心相关的要详写,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经典回顾:
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是怎样把事情写清的?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的时间: 初春。散步的原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简短的几句话揭示了事件的背景,简洁凝练。
第6自然段(详写)散步的过程中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感觉到了到了责任的大。”详写了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散步的结果 :走小路。
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二)传真情实感
真,是文章的生命;真,是文章的法宝。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同身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真实选择的材料不是道听途说,不是无中生有编造出来的。最好选择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认可。
经典回顾:
例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我双腿瘫痪后发脾气,母亲劝慰我,理解我,关心我;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我答应看花时,母亲除了“母亲生病”,“母亲的嘱托”是转述的,其他都是他的亲身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真切的感受到母爱是理解、宽容、细心、执着。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是勇敢和坚强的。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离世的悲痛、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自责和对母亲深深的挚爱和怀念之情。
(三)锤炼语言
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句段。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抓细节展开描写是写好记叙文的关键。
经典回顾
例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悄悄的躲”、“偷偷的听”,是对母亲的细节描写,贴切的表现出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包容儿子,让他一个人发泄,同时又担忧儿子,体现母爱的细腻。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活......”
对母亲的动作、语言描写,具体形象的表现母亲让我不再绝望的急切心情,以及母亲对我的鼓励,展现母子情深和母亲的坚强勇敢。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出现央求般的神色。
经典回顾:
例如:莫怀戚《散步》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景物描写,描绘了南方早春万物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渲染出春天之美,生命之美;同时暗示了母亲熬过寒冬,将会获得新的活力。衬托出一家人散步的愉悦心情。
(四)适当的写作手法
经典回顾:
例如:《秋天的怀念》
文中“我”的暴怒与母亲的体贴形成对比,“我”对生活的绝望与母亲对生活充满信心,形成对比。通过对比更能表现出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及母亲对我的深沉伟大的爱。
例如《散步》
借助一家人散步这件小事儿,表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大主题。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小细节来揭示大主题。选取我们身边熟悉的细微的小事入手,更有内容可写,写起来会得心应手。
例如:《荷叶.母亲》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雨荷图,作者由此联想到儿女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儿女的呵护,并以红莲自比,讴歌伟大的母爱。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文章自然贴切,新颖独特。
写事时还要把握好记叙顺序:顺序、倒叙、插叙、补序。
经典回顾:
《秋天的怀念》事情的发展过程中,三次插叙,插叙了:“我生病后母亲侍弄的花都死了”,“妹妹对我讲母亲的健康状况”,“母亲的临终嘱托”。丰富文章内容,突出母亲的伟大无私,使中心更明确。
自拟题目时,题目要有意义,要把握好题目的妙处:
《秋天的怀念》一文题目指出了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点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同时自己也是在秋天懂得了母亲的话,要坚强的活勇敢的活。《散步》、《咏雪》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事件。
小结
通过经典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写事时要注意:明确记叙要素、传递真情实感、锤炼语言、选用合适的写作手法等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情感,亦或是写事讲理。
03
三、小试牛刀
下边这件事写得既简单又干巴,不能让人产生阅读的欲望。请你帮忙“添枝加叶”,把它写得丰满、生动一些。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思路点拨:
1.增加细节。如“我”是怎样“不小心”才摔跤的?是踢到了石子什么的,还是一路上有心事、在走神?“我”摔倒时有多狼狈?手哪里受了伤?伤得如何?回到家里,长辈们说了什么?他们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是怎样的?他们心疼“我”还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如有没有观察“我”的伤情,有没有给“我”处理伤口?等等。
2.融入感情。如“我”摔倒后,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发现自己受伤后,是沮丧害怕,还是在自我安慰?回到家里,在长辈的关爱和心疼面前,“我”又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在记事的基础恰当抒情,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感人。
美文赏析:
那天下午放学,我家隔壁的阿姨来接孩子,对我说奶奶病了,叫我快点回家,当时我眼眶红了,因为我不知道奶奶为什么会生病,妈妈经常出差办事,都是奶奶在照顾我。
我心急如焚,哭着跑回家,不小心摔踢到了一块石头,重重的摔了一跤,手擦破了一大块皮,鲜血直流,校服也磕破了,露出膝盖红彤彤的肉。可是我不觉得痛,一路上跌跌撞撞地跑回家。扑倒奶奶床前,奶奶看到我脏兮兮的模样,搂着我哽咽着说“,我的心肝宝贝,你怎么伤成这样,心疼死我了!”
我是感冒了,吃了药已经好多了。
妈妈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拿出家庭医药箱,给我处理着伤口,眼泪啪踏啪踏的落下来;球迷爸爸,顾不得看NBA,帮妈妈当下手,嘴里还一个劲的说“你这小子怎么这样不小心,以后可要注意点哟”
看着大家为我忙碌,心疼不已的情形,我的心热乎乎的,忽而又有些惭愧,只是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让家人如此担心实在不应该。于是,我忍着痛,装出一幅不在乎的样子说:“只要奶奶好好的,我没事,不过,我向大家保证,今后走路一定会小心的。”
04
四、写作练习
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是立意的核心;
2.把要写的事情梳理一遍,看重点写什么,怎样写思路比较清晰 ;
3.要恰如其分地表达你的感情 。
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善于“讲故事”,擅长记事,抓住生活中的美,学以致用,让写作变得简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