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件(18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件(18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03 22:14:43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1.知道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2.能运用物质的不同性质对常见混合物进行分离与提纯
3.了解分离与提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前置题】
分析下列问题,回答属于”分离”还是”提纯”?
A.
生活中,除去食盐里混有的少量泥沙
B.
工业制取的KNO3中混有NaCl,如何得到纯净的KNO3和NaCl?
C.
酿酒厂经过发酵的酒糟里含有酒精和水,怎样将酒精和水分开?
D.
实验室里,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分离就是将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分开,得到各自比较纯净的物质;提纯就是将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除去,得到某种纯净物。
区别:分离得到─────种纯净物,提纯得到─────种纯净物。


举例
方法
适用范围
除去天然水(或食盐)中的泥沙
1────
适用于分离
──────与────(或──────
与──────)的混合物
海水晒盐;
分离氯化钠和少量硝酸钾的混合物
2
───
①──────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固体从其溶液中结晶;或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固体
从硝酸钾溶液中析出固体;
分离硝酸钾和少量氯化钠的混合物
②──────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固体从其溶液中结晶;或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固体
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
3────
适用于分离────不同的────与────的混合物
过滤
可溶性固体
液体
结晶
降温结晶
蒸发结晶
蒸馏
较小
较大
沸点
液体
液体
【自主学习1】
(一)分离与提纯的物理方法
难溶性固体
可溶性固体
较小
较大
较大
较小
选择:
分离或提纯下列混合物,选择的方法错误的是(

A.
KNO3和少量NaCl(降温结晶)
B.
NaCl和少量KNO3(蒸发结晶)
C.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N2和O2(蒸馏)
D.
KNO3和NaNO3(过滤)
D
现有KN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50g,其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请设计实验方案提纯KNO3。
提纯方法:————————————————
操作步骤:—————————————————————
———————————————————————————
降温结晶
先溶解制得较高温度时的饱和溶液,
再冷却热饱和溶液至室温,最后过滤。
【合作探究1】
NaCl固体中含有少量KNO3,欲得到较纯净的NaCl固体,可进行如下操作:①趁热过滤、②加热蒸发至大部分晶体析出、③溶解于水、④用热水洗涤,再晾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③②①④
【当堂训练1】
【前置题】
分析下列问题,回答属于”分离”还是”提纯”?
A.
生活中,除去食盐里混有的少量泥沙
B.
工业制得的KNO3中混有NaCl,如何得到纯净的KNO3和NaCl?
C.
酿酒厂经过发酵的酒糟里含有酒精和水,怎样将酒精和水分开?
D.
在实验室里,怎样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KCl固体中混有MgCl2(KCl、MgCl2溶解度曲线见下图),请设计实验方案除去MgCl2,从而得到较纯净的KCl固体?
思路:除去MgCl2
——
把Mg2+转换为沉淀
MgCl2+
=
+2KCl
操作步骤:
—————————————————————
提纯方法:
—————————
2KOH
Mg(OH)2

【合作探究2】
先加水溶解,再加入KOH溶液至不
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蒸发结晶
沉淀法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写出用到的试剂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尝试给自己利用的方法起一个贴切的名字。
举例
选择的试剂与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化学方法
1
NaCl(Na2SO4)
2
KCl(K2CO3)
3
FeSO4(CuSO4)
4
CaO(CaCO3)
5
Cu(CuO)
6
CO(CO2)
沉淀法
加热法
溶解法
吸收法
气化法
置换法
BaCl2+Na2SO4
=
BaSO4↓+2NaCl
2HCl+K2CO3
=
2KCl+H2O+CO2↑
Fe+CuSO4
=
FeSO4↓+Cu
2HCl+CuO
=
CuCl2+H2O
2NaOH+CO2
=
Na2CO3+H2O
高温
【当堂训练2】
(二)分离与提纯的化学方法
下面是三位同学设计的除去物质中杂质的实验方案,请做出对错评价并说明理由。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案
错误的原因
1
KOH溶液
K2CO3
加过量的石灰水,过滤
2
BaCO3
BaSO4
加适量的稀硫酸,过滤
3
HNO3溶液
H2SO4
加适量的Ag
NO3溶液,过滤(注:Ag
2SO4微溶于水)
带进新杂质Ca
(OH)2
原物质发生了反应
生成微溶性的Ag
2SO4
与HNO3不易分离
【自主学习2】
原则一
不增:
不增加新杂质
原则二
不减:
不减少原物质
原则三
易分:
生成物与原物质易于分离
归纳:(三)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少量可溶性杂质(Na2SO4、MgCl2、CaCl2),得到较纯净的食盐,老师进行了如下实验,老师的实验目的能达到吗?
请做出可行性分析评价。
【典例分析3】
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流程图
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中,还含有Ca2+、Mg2+、SO42-
等杂质离子。为了除去这些杂质离子,可将食盐水进行下列操作:
(1)过滤;(2)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3)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pH调为7;(4)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5)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下列操作及加入试剂的顺序错误的是________
A.
NaOH、BaCl2、Na2CO3、过滤、HCl
B.
BaCl2、Na2CO3、NaOH、过滤、HCl
C.
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D.
NaOH、Na2CO3、BaCl2、HCl、过滤
D
【当堂训练3】
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时,有“两个前后”不能颠倒: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含多种杂质的分离与提纯,
必须注意所加试剂的
_____和
_____,目的是让后加的试剂能把前面加入的过量试剂________
顺序
用量
Na2CO3必须加在BaCl2之后
过滤必须在加盐酸之前
除去
【自主学习3】
(四)多种杂质的分离与提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和方法层面有哪些新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1、物理方法:
过滤、结晶(蒸发结晶、降温结晶)、蒸馏
2、化学方法:
沉淀法
气化法
置换法
加热法
溶解法
吸收法

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1.
不增
2.
不减
3.
易分
【交流共享】化学鲁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核心,积极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以“问题导学”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抓手,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引领学生关心自然、关爱社会、学会做人。
【内容简析】
本专题包括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基本原则、多种杂质的分离与提纯等三个部分。
在复习回顾已经学过的“天然水人工净化、粗盐提纯”等实验涉及到的过滤、结晶、蒸馏等分离与提纯方法的基础上,列表比较这些物理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再由物理方法延伸到化学方法,在系列训练中归纳化学方法的种类,形成除杂的基本思路和原则;最后由一种杂质拓展到多种杂质,在对除杂流程进行可行性评价过程中总结多种杂质除杂的注意事项。
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的方法是重点,因为不能认识这些方法、了解其原理,就无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物质的不同性质对常见混合物进行分离与提纯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学以致用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当由一种杂质拓展到多种杂质时,除杂试剂的选择、除杂顺序的安排、除杂试剂的用量等都是对学生极大的考验。
【目标定位】
学生在了解了天然水的人工净化、粗盐提纯等方法和实验的基础上,再来系统复习“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与运用,是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契机。本着“知识整合和专题训练”的要求,我提出了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进而认识其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物质的不同性质对常见混合物进行分离与提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分离与提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方法阐释】
本节课既要对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的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和提升,又要对学到的方法学以致用和亲手实践,要求高、难度大、容量多,这给45分钟的课堂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因而,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贴近生活实际、问题导学和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列表比较、反思归纳等方法启迪思维、获取新知;实施“自主互助式”教学策略,按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训练”三个模块进行设计,突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课程理念;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进行训练设计,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目的。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导学案
印发《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导学案,指导学生研读学习目标、尝试完成前置训练,为综合课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
环节一
问题导入,认定目标
1.观看视频:《全民战“疫”》
“宅在家里的日子”终于过去了,佩戴口罩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习惯。可你想过口罩的作用和原理吗?(过滤。让空气穿过,截留细菌和病毒)
过滤是分离与提纯混合物的常用方法,你还能说出哪些方法呢?(结晶、蒸馏、吸附等)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2.出示学习目标
1.
知道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2.
能运用物质的不同性质对常见混合物进行分离与提纯
3.
了解分离与提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3.前置题
区分下列问题:说一说分别属于物质的“分离”还是“提纯”?
生活中,除去食盐里混有的少量泥沙
工业上制得的KNO3中常混有NaCl,如何得到纯净的KNO3和NaCl?
酿酒厂经过发酵的酒糟里含有酒精和水,怎样将酒精和水分开?
实验室里,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概念:分离就是将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分开,得到各自比较纯净的物质;提纯就是将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除去,得到某种纯净物。
区别:分离得到─────种纯净物,提纯得到─────种纯净物。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积极创设趣味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开启主动学习和快乐学习的新篇。
环节二
主题探究,构建新知
一、分离与提纯的物理方法
1.问题导学1:聚焦“前置题ABC”,思考:分离与提纯这些混合物分别应用什么方法?(过滤、结晶、蒸馏)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应用这些方法?
2.自主学习1
填表:(一)分离与提纯的物理方法
举例
方法
适用范围
除去天然水(或食盐)中的泥沙
1.─────
分离───────与───────(或────────与──────)组成的混合物
海水晒盐;分离食盐和少量硝酸钾的固体混合物
2.─────
①──────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固体从其溶液中析出(提纯);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固体混合物
从硝酸钾溶液中析出固体;分离硝酸钾和少量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②──────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固体从其溶液中析出(提纯);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固体混合物
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
3.─────
分离───────不同的────────与────────的混合物
选择:分离或提纯下列混合物,选择的方法错误的是(

A.
KNO3和少量NaCl(降温结晶)
B.
NaCl和少量KNO3(蒸发结晶)
C.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氮气和氧气(蒸馏)
D.
KNO3和NaNO3(过滤)
3.合作探究1
现有KN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50g,其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将KNO3和NaCl分离开。
1.操作步骤─────────────────────────────────────────
2.
分离方法────────────
(启发:冷却热饱和溶液时,析出的晶体是什么?为什么NaCl不会析出?)
4.问题导学2:KNO3中混有少量NaCl应用降温结晶法进行分离,那么NaCl中混有少量KNO3时,又如何分离呢?
5.当堂训练1
NaCl固体中含有少量KNO3,欲得到较纯净的NaCl固体,可进行如下操作:①趁热过滤、②加热蒸发至大部分晶体析出、③溶解于水、④用热水洗涤,再晾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启发:为什么要趁热过滤呢?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学,开启学生思维;遵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训练”三段式进行教学,既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系统梳理方法和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又通过合作交流、凝聚集体智慧和突破结晶方法难点,最后进行训练、使知识方法进一步拓展完善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分离与提纯的化学方法
1.问题导学3:再看“前置题D”,思考:实验室里,怎样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用磁铁吸引;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比较两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你首选哪种方法?为什么?
由此受到启发:在选择分离或提纯方法时有什么经验可循?(先考虑物理方法,当物理方法不可行时,再考虑化学方法)
2.合作探究2
KCl固体中混有少量MgCl2(KCl和MgCl2溶解度曲线见下图),请设计实验方案除去MgCl2,从而得到较纯净的KCl固体?
1.操作步骤────────────────────────────────────────
2.提纯方法────────────
启发:(1)为什么不选择过滤、结晶等物理方法呢?(因为氯化钾和氯化镁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趋势相似)
(2)站在微观的角度,阐释一下你的除杂思路?
3.当堂训练2
竞答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回答用到的试剂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最后,尝试给自己利用的方法起一个贴切的名字。
填表:(二)分离与提纯的化学方法
举例
选择的试剂与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化学方法
1
NaCl(Na2SO4)
2
KCl(K2CO3)
?
3
FeSO4(CuSO4)
4
CaO(CaCO3)
5
Cu(CuO)
6
CO(CO2)
4.问题导学4:有位同学跟我讲:做化学除杂题就像“大海捞针”;好歹“针(即原理)”捞到了,稍有不慎又丢了。你可知道为什么?(请看下题)
下面是三位同学设计的除去物质中杂质的实验方案,请做出“对或错”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案
对或错
原因
1
KOH溶液
K2CO3
加入过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2
BaCO3
BaSO4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3
HNO3溶液
H2SO4
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Ag2SO4微溶于水)
归纳:(三)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1.“不增”────────────────────────────
2.“不减”────────────────────────────
3.“易分”────────────────────────────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置题D”的分析比较,由分离与提纯的物理方法到化学方法便水到渠成了,并顺利引出除杂的一般思路,疏通思维便自然生成新知。利用列表比较和总结归纳的方法进行“分离与提纯的化学方法和原则”教学,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又集约资源、高效教学,可谓一箭双雕。
三、多种杂质的分离与提纯
1.问题导学5:前面学习的分离与提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杂质只有一种”,相对单纯和简单。当含有多种杂质时,怎样进行分离与提纯呢?
2.合作探究3
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少量可溶性杂质(Na2SO4、MgCl2、CaCl2),得到较纯净的食盐,老师进行了如下实验,老师的实验目的能达到吗?请做出可行性评价。
1.看图梳理:
2.交流展示:
3.当堂训练3
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中,还含有Ca2+、Mg2+、SO42-
等杂质离子。为了除去这些杂质离子,可将食盐水进行下列操作:
(1)过滤;(2)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pH调为7;(4)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5)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下列操作及加入试剂的顺序错误的是__________
A.
NaOH、BaCl2、Na2CO3、过滤、HCl
B.
BaCl2、Na2CO3、NaOH、过滤、HCl
C.
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D.
NaOH、Na2CO3、BaCl2、HCl
、过滤
4.问题导学6:ABC选项均正确,唯独D错误,错在哪里?为什么?可见,含有多种杂质的分离与提纯,还要总结一些注意事项:
5.自主学习3
小结:(四)多种杂质的分离与提纯
含多种杂质的分离与提纯,必须注意所加试剂的_______和_______,目的是让后加的试剂把前面加入的过量试剂______。
注意: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Na2SO4、MgCl2、CaCl2)时,有“两个先后”不能颠倒:(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除了问题导学、疏通思维外,我采用了“可行性评价”实验方案的题型设计,既低起点小步子螺旋式设计题目、不妨碍理想目标的达成,又新颖有趣、发散思维、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奇。
环节三
交流共享,达标测试
1.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和方法层面有哪些新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2.达标测试
3.教师总结,宣布小组评测结果。
【设计意图】利用最后的总结归纳和达标测试、检测后小组内互评,达到反馈矫正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教有所思】
首先,积极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段《全民战“疫”》的视频,让学生在惊心动魄的“武汉抗疫”场景中体会“口罩的作用和原理”,自然导入课题,紧紧地抓住了学生。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亲身感受和实践化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才会激发学生内心那份巨大的热情和动力。不断地创设趣味情景,将抽象的、复杂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不断体会到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意义。
其次,精细设计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合作探究。在回顾已经学过的过滤、结晶、蒸馏等分离与提纯方法的基础上,列表比较这些物理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再由物理方法延伸到化学方法,并在系列训练中归纳化学方法的种类和形成除杂的思路、原则;最后由一种杂质拓展到多种杂质,在梳理流程图的过程中体会除杂的先后顺序。这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式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既遵循了知识的生成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较好地做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在愉快学习中发展合作探究能力。
第三,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这节课,我采用了“自主互助式”教学策略,划分三部分教学内容: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多杂质除杂,每个部分又按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训练”三个模块进行设计,做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合作互助相协调;“问题导学”和反馈矫正贯穿始终;分析比较和总结归纳自然渗透;善于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和多问几个为什么成为习惯,尤其关注学生交流时暴露出的问题,利用学生的互相修正、补充、完善,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兵教兵”,受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评测练习
通过课堂观察、小组展示和评测、当堂训练和检测来看,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合作高效、训练达标率高,达到了预期目的。
第1.
小组合作评测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策略,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六个学习小组,组长和组员职责明确,按照“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班级展示”三个环节进行活动,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自学(10分)、发言(10分)、合作(15分)、展示(15分),尤其重视抢答率、完整率、亮点或创新点加分。由7位参与听课的教师进行观评,并推举听课组长及时记录和汇总结果。最后六个小组的考核结果全部达标,三组和五组考核优秀。
第2.
当堂训练检测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分离与提纯混合物的常用方法(方法原理),
难点是运用物质的不同性质对常见混合物进行分离与提纯(学以致用)。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精细设计了导学案作为任务清单,使学生借助任务清单自主学习、合作互助,教师认真倾听学生交流展示,抓住时机,及时追问,使学生理解偏颇之处得以纠正,理解不到位之处得以深化,能切实感受到学生思维步步深入、学生心情愉悦高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堂训练1
NaCl固体中含有少量KNO3,欲得到较纯净的NaCl固体,可进行如下操作:①趁热过滤、②加热蒸发至大部分晶体析出、③溶解于水、④用热水洗涤,再晾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训练1虽然是排序,看似降低了难度,但由于“热水洗涤和趁热过滤”的插入,背后诊断的是学生的理解力,增加了出错的概率。教师及时启发诱导——为什么要趁热过滤呢?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到这个关键点上,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得以顺利解决,正确率达80%以上。
当堂训练2
1.竞答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写出用到的试剂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尝试给自己利用的方法起一个贴切名字。
(二)分离与提纯的化学方法
举例
选择的试剂与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化学方法
1
NaCl(Na2SO4)
2
KCl(K2CO3)
?
3
FeSO4(CuSO4)
4
CaO(CaCO3)
5
Cu(CuO)
6
CO(CO2)
竞答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并制定了积分规则——正确1分、不完整0分、错误-1分,激发了小组的思维活力和表现欲,使整个课堂到达高潮,三个小组获得满分。
2.评价题:下面是三位同学设计的除去物质中杂质的实验方案,请做出“对或错”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案
对或错
原因
1
KOH溶液
K2CO3
加入过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2
BaCO3
BaSO4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3
HNO3溶液
H2SO4
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Ag2SO4微溶于水)
该评价题的设计目的是考查学生除杂方案中的细节和易错问题,为归纳除杂的原则做准备,表格设计有利于学生认真对照,所以原因回答精准有力。
当堂训练3
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中,还含有Ca2+、Mg2+、SO42-
等杂质离子。为了除去这些杂质离子,可将食盐水进行下列操作:
(1)过滤;(2)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pH调为7;(4)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5)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下列操作及加入试剂的顺序错误的是__________
A.
NaOH、BaCl2、Na2CO3、过滤、HCl
B.
BaCl2、Na2CO3、NaOH、过滤、HCl
C.
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D.
NaOH、Na2CO3、BaCl2、HCl
、过滤
训练3由宏观转入微观,增加了题目的梯次,且有三个正确选项和一个错误选项,方案设计考察全面。教师及时启发诱导:错在哪里?为什么?学生跟上节奏、积极动脑,在得出正确答案的同时,升华了多种杂质分离与提纯的注意事项,效果非常好。最终本题学生达标率达85%。
评测练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题目设计类型比较单一、题目长、数量较少。二是从小组合作学习看,有些同学自主性差、依赖性强,不够积极主动;从做题习惯看,有些同学比较浮躁、眼高手低,有速度缺质量,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