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3 15:4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 复习游记的文体特点,重温四篇课文的内容。
2. 了解游记的写法,把握写景的角度和方法。
一、课堂导入
? ? ?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而阅读游记,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四篇游记文章。
二、复习游记特点,把握课文内容
1. 游记
游记就是旅游见闻,是记述和描写旅途中的见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2. 游记“三要素”
游记在内容上主要包含三个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所至:即作者的游踪
所见:即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
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所思所想。
一篇游记中“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三者缺一不可。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看看本单元课文中的这三个要素:
题目
所至
所见
所感
《壶口
瀑布》
第一次:
河滩上
第二次:
谷底—河心
厚重的黄河
奔腾的瀑布
脚下的石头
积极向上、勇往直前
坚强不屈
《在长江源头各
拉丹冬》
山脚—草坝子
—砾石堆—冰山
—冰窟—冰河
—砾石堆
险峻的雪峰
壮美的冰塔林
狂风肆虐的冰窟
勇于攀登
不畏艰难
《登勃
朗峰》
马蒂尼
—阿冉提村
—黑首—高地
沿途的秀丽景色
奇形怪状的山峰
五彩斑斓的天空
赞美
向往
喜悦
《一滴水经
过丽江》
玉龙雪山顶
—丽江坝
—四方街
—玉河
—城外
—金沙江
晶莹的玉龙雪山
美丽的丽江坝
古老的四方街
向往
热爱
三、把握游记写法特色
(一)游记不是简单的参观记录或单调的景物描写,它是一种内容丰富、形式自由的文体,好的游记既要得读书思考之助,也要讲究写法上的创新。
本单元几篇在写法上又各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壶口瀑布》:时间和视角的选择。选择枯水季看瀑布的独特时间点,走进“河心”定点观景的描写视角。
我们知道作者两次观察瀑布,略写雨季看瀑布的情形,详写的是第二次枯水季看瀑布的情形。
而作者在观察时,选择低处河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作为立足点,观察瀑布仿佛从天而降,这样最能体现出瀑布如千军万马的气势。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大量呈现作者的身体感受,表现出个体主观的观景意识。
从文章写法的角度看,作者反复叙写自己在各拉丹冬的身体状况,使读者在阅读“所见”的同时也读到了“所见的人”,体会到她身上的乐观与坚强,阅读感受也更亲切、真实、可信。
《登勃朗峰》:奇妙的联想和奇特的经历,不拘泥于单纯的景物描写。
《登勃朗峰》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妙趣横生。
《一滴水经过丽江》:虚构一个旅游者兼讲述者——“一滴水”,用它串起文章,形成时空线索,又用它与读者交流,抒发情怀,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感受。
除此之外,本文并不拘泥于详细描写具体景物,而是着力表现景物背后的丽江的人文精神,采用全景式叙写,这与常见的游记也有所区别。
(二)那么一篇游记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交代清楚游踪
游览一个风景点,往往会经过很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路线也会忽东忽西,来回交叉。那么在记叙时,要有一个清楚明晰的顺序,这样便于读者了解景物的地理位置及特征。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中作者的游踪是:各拉丹冬雪峰脚下:“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草坝子:“海拔接近六千米”“频频小震酝酿着一两次大地震”——砾石堆:“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冰山:“整个冰塔林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冰河:“滑极了”——砾石滩:“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
从这个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作者游览的时候,都去过什么地方,在这个地方有什么代表性的景物,作者下一步要去什么地方,展现的清晰明了,使读者能够迅速把握文章内容。
2.体现相关知识
?一篇好的游记往往还具有知识性。读者不仅能够从中了解景物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怀,还能从中获取相关知识。
《一滴水经过丽江》第13段:“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作者谈到了丽江的历史,谈到了巴东文字。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1段:“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一股长江考察热,一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在此迈开了认识长江的第一步。短短几年里,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作者谈到了长江考查及中外勇士的探险。
这都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而这些知识的选取就需要我们在游览时用心搜集相关材料,能够恰如其分的运用。
3.融入独特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游记对于画面的描写是动态的,要写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其中还会渗透作者独特的情感,即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壶口瀑布》第5段:“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这句话写出了黄河水愤怒时的力量之大,作者借助黄河水,生动地写出了中华民族有耐力,有钢铁般的意志。
游记文章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的描绘,让人了解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姿,进而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神往和赞叹之情。所以写作时,要突出作者对景观的独特感受,融情于景,使外在的自然风光与作者内心的独特感受水乳交融,从而更强烈地打动读者。
4.突出景物特征
?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是你感受最深的景物来写,鲜明地呈现其独特、令人难忘之处。
《一滴水经过丽江》,作者在介绍丽江古城时,为何浓墨重彩地描绘四方街呢?因为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这里交通四通八达,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形状像印玺,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和地域特色。
《壶口瀑布》一课,作者重点描述了第二次枯水季节到壶口看瀑布的情景。而作者单单描述瀑布用了两个大的段落来写它奔腾激越、令人震撼的声势。
作者都是抓住了景物中最富有特征或最具有代表性的来写,这样能够使读者被深深吸引,久久不能忘怀。
我们知道,游记是以写景为主的文章,一定要突出景物的特征,那么把握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就变得尤其重要。接下来我们就以这四篇课文为例来给大家讲讲写景角度与方法。
(1)移步换景法
?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例:《登勃朗峰》前文在写作者徒步攀登勃朗峰时,先总体勾勒“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然后又选取沿途有代表性的景物(隧道、峡谷、清流、岩壁、瀑布、怪石等)一一分别予以描述。
我们要注意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然后再把所见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具体展现出来,避免记流水账。
(2)定点观察法
?所谓定点观察法,就是观察者选定一个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观 察对象有次序地进行观察的方法。
例:《壶口瀑布》中作者第二次在枯水季节去壶口瀑布,“我一直走到河心……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我们可以看出这块大石头就是作者的立足点。
作者选择低处河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作为立足点,观察瀑布仿佛从天而降,这样最能体现出瀑布如千军万马的气势。
运用定点观察法,我们一定要注意立足点的选择,因为它的好坏,往往关系到观察活动的成败。立足点不同,观察时事物呈现的面貌也不同,所以一定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和观察的需要,选择最理想的立足点。
(3)动静结合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壶口瀑布》第3段:“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作者先写瀑布的动景,接下来写静景”山和天”,以动衬静,衬托壶口瀑布奔腾激越、令人震撼的气势。
(4)多感官并用
例:《一滴水经过丽江》第10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此处作者从视觉的角度描绘了丽江古城的安静、自然。
第13段:“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丽江人民的闲适与怡然自乐。
第14段:“这些人来自远方 ,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夜晚水的冰凉。?
多种感官并用来描绘景物,将景物描绘得及其细腻,让人如身临其境之感。? ? ? ? ? ? ? ? ? ? ? ? ? ? ? ??
(5)善用修辞,语言优美 ?????????????
在写景时运用修辞手法,能够使景物生动、形象、具体,更好地突出景物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例:《登勃朗峰》第4段:“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连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比作美女的纤指,比作塔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勃朗峰周围山峰的石头奇形怪状、难以有双。
例:《壶口瀑布》第4段:“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他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富有气势地写出了黄河水流在龙槽两边滩壁上散开的画面,赋予了黄河水流以生机活力。?
四篇课文除了多处运用修辞手法,还运用一些优美鲜活的词语,使得文章景色形象灵动,富有感染力,给读者以无限美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四、写作训练
? ??? 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
提示:
1. ?? 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
2. ?? 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舍与叙述详略。
3. ?? 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
? ? ?接下来老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给大家讲解这篇作文的构思: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游记的文体特点,重温了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以四篇课文为例学习了游记的写作技巧及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游记作文中能够有所借鉴,对你们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