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沁园春·长沙》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必修1中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词的上片中作者将生机勃勃,明丽可爱的秋景和昂扬、奋发的革命精神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也可以扣住上片当中的一些语言进行细致地揣摩,通过分析意象来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本课是学生高中阶段诗歌鉴赏的开始,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潜心诵读,涵咏揣摩凝练、形象的语言体会意境、把握情感,发展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诗歌的学习与高中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对于诗歌中的意象没有概念。而在本课的学生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掌握通过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方法,并且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对其他诗歌的鉴赏中去。并且不断运用,最终实现诗歌鉴赏能力的掌握和突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激情背诵课文,掌握诗中“舸”“遏”“遒”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揣摩用词的传神之妙。
3.学习意象的概念及诗歌鉴赏方法——意象分析法。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诗歌,体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大崇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豪情。
2.通过对比,感受不同的诗歌意境,借助意象分析法,品析诗
歌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毛泽东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宽广胸襟,追求完满人生。
【教学重点】
1.通过意象分析法,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反复吟诵诗歌,感受宏大崇高的意境。
【教学难点】
运用意象分析法,联系上下文揣摩用词的传神之妙
【教学用具】
多媒体
黑板
粉笔
【教学方法】
品读法
讨论法
谈话法
演示法
讲授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教师活动预设]朗读诗歌
[学生活动预设]
倾听并正音,注意逎、遏等词语
[设计意图]从课文出发直观感受《沁园春长沙》宏达崇高的意境
二、拓展阅读,强化意境的直观感受
[教师活动预设]
(一)ppt展示更多地毛泽东诗词
《采桑子
重阳》(1929)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长征》(193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浪淘沙
北戴河》(1954)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沁园春雪》(1936)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咏蛙》(1910)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二)提问:读完这几首诗,用一个词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预设]阅读ppt内容,并思考回答(宏伟、壮阔、积极、崇高)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毛泽东诗词,进一步感受毛泽东诗词一以贯之的宏达崇高的意境,思考后用准确语言表达。诗歌意境这个概念对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五首诗的拓展阅读能够强化学生的感受,为学生思考后的准确表达打下基础,也为进一步对比阅读作铺垫。
三、对比阅读,思考不同意境的来由
[教师活动预设]
(一)ppt展示与《沁园春
长沙》一样同是描写秋的诗句,感受诗词的不同意境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凄清寂寥)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萧瑟苍凉凄苦)
3.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凄凉)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萧瑟深远)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恬淡闲适)
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绚丽清朗)
(二)提问:为什么同是写秋景我们却能感受到不同的意境呢?
[学生活动预设]阅读并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不同的诗歌意境,激发学生思考,引出意象的概念,提高学生对意象的认识
四、认识意象,为品味诗歌做准备
[教师活动预设]以法国诗人改写李清照《声声慢》为例,介绍意象,强调意象的重要
性。
[学生活动预设]倾听并思考
[设计意图]学习意象的概念,认识意象,了解意象的重要性,为运用意象分析法细
读诗歌,品析诗歌做准备
五、品析意象,学习意象分析法
[教师活动预设]
(一)请学生划出《沁园春·长沙》中的意象
(二)提问:为什么这些意象会带给我们宏大崇高的感受?
(三)请学生分小组品味词句中描写意象的形容词或动词等并交流。例如“层林”的
“层”,“鹰击”的“击”。
[学生活动预设]划意象,思考品味并分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诗歌意境的秘密不仅在意象的使用和选择上,更在意象的描写上,要着重品味描写意象的形容词和动词。学会意象分析法,为以后的诗歌学习,诗歌鉴赏打下基础。
六、小结提升,感受伟大崇高之美
[教师活动预设]
小结: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是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结合下半阙诗句分析)毛泽东看世界总有一种宇宙的视野,比如他晚年曾在一首词中把地球视为“小小寰球”;他曾写下“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没有伟大的心灵就写不出崇高的诗句。毛泽东诗词所体现出来的那豪气那种斗志,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罗曼·罗兰《贝多芬传》的开篇段落这样结尾:“———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英雄缺乏的时代,是一个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泛滥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学习这首诗感受这种豪情,不是要让大家都去搞政治,都去做伟人,而是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通过细细品读伟人的作品,伟人的传记,把伟大心灵,崇高理想作为自己的目标与追求,像毛泽东笔下的雄鹰搏击长空。
(二)请学生齐诵课文。
[学生活动预设]倾听,齐诵
[设计意图]把对诗歌的品读从语言的品味上升到情感的体会和认同,进行美的熏陶。
【作业】
运用意象分析法,品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并写一篇鉴赏小品,不少于400
字。题为“《沁园春·雪》的意象细读”。
【板书】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山
林
看(景)
江
舸
意象
鹰
鱼
宏大崇高——意境
忆(人)
同学少年
革命豪情——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