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3 19:3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品味文章,引导学生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正、侧面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人物,激发学生的想象,了解梁任公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
学会圈点批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大事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格,了解刻画人物的角度和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1.借助工具书自我化解文字障碍,了解梁启超及作者梁实秋;
2.给出学习目标;
3.梳理文章结构。
制作课件。
教学设计过程
导入新课
(PPT1)
梁实秋,一个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教授,一个历时37年并以一己之力翻译出完整的《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家,一个给中国文坛留下两千多万字文学创作的文学家,就是这样一个为世人所景仰的巨匠,却深深折服于一个人——梁启超。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现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先生一起去近距离接触一个鲜活、可爱的任公先生。(PPT2)
出示学习目标。(PPT3)
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正音。(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PPT4)
戊戌(wù xū) 叱咤(chì zhà)风云
莅(lì )校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篌(kōng hóu)
酣(hān)畅?? 蓟(jì)北?
2.探究:这篇文章题为记一次演讲,似是记事实是写人。那么读完文章后,任公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作者的话来归纳他又是怎样的人呢?(PPT5)
(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老师明确)
明确:(1)演讲有魅力,听众受感染。
(2)他是一位有学识的学者;
(3)他做事认真,治学严谨。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

突破重点,分析写法。
1.这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那么我们学过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描写方法有哪些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并思考文中对梁启超及其这次演讲做了哪些描述,画出描写的句子,比如说外貌、语言、表情、内容等。(3分钟)
(学生读课文,勾画写人物的语句,然后回答,老师引导整理。)
明确:正面描写:
⑴ 外貌:
① 身材──短小精悍
② 步履──稳健
③ 气质──潇洒
④ 眼神──光明四射
⑵ 演讲时的神态、语言、动作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表情:?痛哭流涕,张口大笑(丰富)
侧面描写
听讲者的感受和表现
小结:通过正面及侧面描写,这样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人便走进了我们读者心中。关于其学问,他的开场白就是很好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梁启超是怎样进行自我介绍的?
2.我们该如何理解他的这两句开场白呢?你认为梁启超有实力自负地说 “可是也有一点喽”吗?请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观点?
明确:
(1)一句谦逊而自负的话,“翻”“点”两个动词让我感到梁任公的幽默,感到他的老顽童形象。(品语言、品动作)
(2) A.十六个字的《箜篌引》,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以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演绎能力,讲解生动,演绎精妙。
B.随时引证许多作品
C.书法秀丽
过渡:如果你是这样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师,你也可以自负。怪不得“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或许这不能说是自负,而是自信,是因为实力而底气十足。遗憾的是,当时没有留下什么影音资料,所以我们无缘一睹先生的风采,也无缘聆听他的声音了。但是,我们可以模仿先生作一次演讲。同学们先两人一组演练,然后我们请一个同学配上动作上讲台表演。
3.有人说:“演讲开始几分钟内,要有相声般的幽默,力求起语不凡、奇峰突起;演讲的过程中,要贯穿小说般的形象;讲到高潮处,必须有戏剧般的冲突;结束前要出现诗歌般的激情,应意蕴无穷。”这段除了提到梁任公独特的开场白之外,还提到了他演讲的声音,他的声音有什么样特点?
明确:沉着而有力,宏亮而激亢。
过渡:演讲时如此沉着而有力,宏亮而激亢的声音,是多么的具有感染力啊!让当时听讲的人个个陶醉于其中。关于任公先生有学问、有文采我们讲的比较多,也容易理解。那么至于其“有热心肠”这点,我们还需进一步理解。
四、探究难点,分析人物感情。
1.探究:如何理解“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这段话?全体学生齐读《箜篌引》,并且试着把这首词翻译成现代文。(幻灯片补充背景故事,教师引导探究。)
(1)我们在读这首诗时,读出来的是喜还是悲?
(2)诗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硬要渡河的人,还有一个劝说不要渡河的人,最后结果怎样了?
(3)你们觉得这个硬要渡河的人怎么样?
(4)我们该如何看待“强行渡河”行为?
2.关于《桃花扇》(课件出示《桃花扇》简介)
探究:此段表达的是左良玉面对崇祯皇帝驾崩末世来临时无可挽回的叹息。崇祯1644年死去距任公先生当时已是近几年来300年,先生读此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是什么触动了先生内心怎样的伤痛呢?
明确: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月,下诏变法维新。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可见讲到这想必他联想到的是自己的国家。由南明王朝的腐败无能以至被灭亡联想到清王朝的腐朽无能以至灭亡,恨铁不成钢,虽已事过境迁,但在先生的心中仍是耿耿于怀。
3.关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
探究:梁任公先生读此诗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可见先生一定是与这首诗产生了共鸣的,为什么呢?这段的描写又表现出了他的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1920年代是中国最为动荡混乱的年代,先生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国家的动荡让他涕泗交流,战乱平定国家安定让他张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
课堂小结
通过分析和体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演讲时,梁任公先生心底潜藏的就是那样的情景,就是那样的情感,甚至于是他自己也变成了那样的人,所以他的演讲自然就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以至于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更有甚者,听了他的演讲后对中国文学也产生了强烈的爱好。老师此时也深受触动。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文章开头所说的“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这并不是说他从此钻进了故纸堆,已经不再过问窗外之事,而是说他把实现政治追求的阵地转到了校园,转到了讲台上。他这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想通过他的言传身教,以他的学识、热情、魅力去培养下一代人,去培养中国的青少年。换句话说,他就是想以这样的方式圆他“少年中国”的梦想。也许,这就是作者说他“有热心肠”的真正内涵吧。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他的《少年中国说》中的片段,来共同感受任公先生的“热心肠”吧!
布置作业
请模仿本文写人手法描写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要求:
1.抓住细节,突出特征;
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
3.不出现姓名;
4.下节课由各小组推荐,本人朗读,由听众辨别是谁,看谁写得最像。
板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有学问 开场
有文采 声音
有热心肠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