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左传》的相关知识
2、掌握课文一,二段重点实词,虚词
方法与过程
反复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文言文实词,虚词及句式。
教学难点:
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拓展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习了《曹刿论战》,它选自《左传》这部著名的史书,今天,我们将学习《左传》中另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烛之武退秦师》。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左传》的相关文言知识。
二、左传及相关知识(多媒体显示)
《左传》,我国先秦史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与《公羊》、
《
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相传为鲁国左丘明所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
由于郑国曾两度得罪晋国,晋联合秦围攻弱小的郑国,大军压境,郑国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郑伯希望能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困境,危难之际,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去秦国进行交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录音,正音
氾(fán)南
佚(yì)之狐
阙(quē)秦
缒(zhuì)
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
夫(fú)晋
戍(shù)
2.指名几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点评。
3.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整体把握。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智退秦师
晋军撤退
讲解课文第一段
指名学生朗读
重点字词
以:因为.
其:代郑国.
于:对
贰:从属二主.
军:驻军.后省略了“于”字
提问:
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内容?对下文故事发展有何作用?
明确:交代了秦晋围郑及其原因,秦晋大军压境,危在旦夕。
因为秦晋两国军队驻扎在不同的位置,为下文故事发展作了铺垫。
4.学生齐读第一段
六.讲解课文第二段
1.指名一学生读第二段
2、重点字词、句式
于:介词,对。
若:连词,如果。
见:拜见。辞:推辞。
之:结构助词,取消主谓独立性。
犹:副词,尚且。
也已:复合语气词,表肯定延缓语气。
子:对人的尊称,您。
而:副词,才。
是:代词,这。
然:不过。
焉:语气词。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3.提问:
(1)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
(2)面对郑伯的请求烛之武表现如何?
(3)郑伯如何劝说烛之武为国效力的?
(4)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明确:(1佚之孤推荐烛之武,烛之武领命赴秦。
(2)烛之武先推辞,流露出满腹牢骚与委屈,但在郑伯劝说下,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去见秦伯。
(3)郑伯先自责,然后阐明利害关系,用真情打动烛之武。
(4)作用:增加文章真实性,增加文章波澜,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
4.学生齐读第二段,领悟文章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句。
七.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左传》有关知识,分析了文章前两段内容,了解了秦晋围郑的原因,以及面对国家危之,郑国君臣积极应对,共渡难关,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烛之武是如何智退秦师的?
八.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3,4段,背诵1,2段,整理字词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