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作业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作业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3 22:0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人民日报》社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指出:“他们(山东省寿张县农民)的庄稼真长得好,一片黑乎乎的要压塌地。虽然下面提出的万斤指标,今年不一定完全实现,但万斤社、万斤乡一定出现,可能不止一个。全县亩产三、四千斤是有把握的。粮食单位产量从百斤到千斤,是个质变,从千斤到万斤,是更大的质变……”据此你认为社论发表于(  )
A.1950年
B.1953年
C.1958年
D.1966年
2.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
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指标
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3.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中“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
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经全面完成
4.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解放全中国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抗美援朝
D.发展社会生产力
5.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着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的思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
B.解决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问题
C.成为顺利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指导思想
D.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6.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
7.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漫画》杂志的某一期封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农村棉花种植获得大丰收
B.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
C.契合了当时的形势需要
D.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8.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忽视了客观规律
9.“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10.下表是1975年江苏省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表格中工业生产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办工业、农业运动的开展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C.邓小平全面整顿政策的推行
D.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政策的落实
11.“文化大革命”时期,群众可以自行成立组织,对认为有问题的人进行批判、斗争、抄家、体罚、关押、拘禁甚至剥夺生命等。这(  )
A.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B.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
C.不利于民主法制的正常发展
D.说明当时阶级斗争异常尖锐
12.下列四幅图中,最能反映“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农业产值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13.有一首歌词写道:“我是牛鬼蛇神,我是牛鬼蛇神,我有罪!我有罪!我对人民有罪,人民对我专政,我要低头认罪。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我要是乱说乱动,把我砸烂,砸碎,把我砸烂,砸碎!”这首歌应该流行于(  )
A.解放战争时期
B.新中国成立初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4.1972年3月6日,一组非常新颖别致的图案出现在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这组图片传递的信息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缓和并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1971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  )
A.西欧欧各国已摆脱美国的控制
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
C.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
D.联合国成为中国反霸斗争的舞台
16.1971年2月,尼克松在提出的外交政策报告中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称呼中国,这在美国官方文件中还是第一次。这表明尼克松政府(  )
A.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B.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试图改善中美关系
D.谋求实现访问中国的既定目标
17.1971年前10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伊朗等9国先后与中国建交。该局面的出现(  )
A.得益于中美关系正常化
B.说明了世界多极化的出现
C.取决于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D.有助于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8.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历史事件是(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材料三 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中共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共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
(3)材料三中提到中共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世界历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材料二 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RED CHINA'S MAO。周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
材料三 1972年2月6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
(1)据材料一,《时代》周刊为什么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你怎样理解图中的“民主统一”?其实现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周刊的封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粮食单位产量从百斤到千斤,是个质变,从千斤到万斤,是更大的质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出现的大跃进运动的显著标志就是浮夸风,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指标,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排除。
2.【答案】D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大失误的探索,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之处指的是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主观地认为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所以,这反映出当时政府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故D正确。
3.【答案】C
【解析】“一在1962年到1965年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说明农村发生了改变,联系时代背景可知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自然灾害、“大跃进”等“左”倾错误造成当时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1960年冬天实行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重点是调整“大跃进”等“左”倾错误造成的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因此有材料中现象 ,故选C。
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故D正确; 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全部解放,故A不正确;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故B不正确;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署,抗美援朝结束,故C不正确。
5.【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标志着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的思路。”可以看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实际上总结新中国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A项正确。《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而不是解决了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问题,故B项错误。三大改造胜利完成是在1956年12月,与题干时间“1956年4月”不符,故C项错误。三大改造胜利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故D项排除。
6.【答案】C
【解析】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1957年已经不是过渡时期了,故A错误。毛泽东的这一区分主要着眼于国内建设环境。与建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无关,故B错误。 毛泽东于1957年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第一次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命题,这就有利于团结社会各阶层分子、调动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故C正确。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与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结合“1958年棉产7000万担”可知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体现,根本不是大丰收,但此漫画内容却契合了当时政治的需要,故A项排除,故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1953—1956年,我国开始对农业合作化的改造,与题意时间信息不合,故B项排除;漫画内容是浮夸风的体现,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事实不符,不是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表现,故D项排除。
8.【答案】A
【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广大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高度集中管理,吃大锅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A正确;材料中反映出的是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不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错误;人民公社体制是超越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不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C错误;经济建设的速度忽视了客观规律是大跃进的实质问题,D错误。
9.【答案】C
【解析】由材料“1962年”“综合平衡”可知,这一对联是对1960年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注解,故选C。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是在1953年提出,其核心是“一化三改造”,排除A;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显然这不符合“综合平衡”的描述,排除B;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片面地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显然也不符合“综合平衡”的描述,排除D。
10.【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75年江苏省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可知,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邓小平全面整顿政策的推行导致经济发展,故C正确。大办工业、农业运动的开展在1958年,故A排除。“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在1960年,故B错误。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政策的落实在1971年,故D排除。
11.【答案】C
【解析】文革期间可以随意对他人进行批判、抄家、拘禁乃至剥夺生命,这是对宪法规定的人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漠视与践踏,本质上是对国家民主与法制的践踏,故排除AB,选C;1956年底,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国内阶级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排除D。
1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不久,这场动乱由思想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呈现下滑趋势。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但不久,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刚刚稳定的形势又陷入混乱,故选C项;A、B、D均不能反映文革时期经济发展的趋势。
13.【答案】D
【解析】由题干中的“我是牛鬼蛇神”、“人民对我专政”、“我要是乱说乱动,把我砸烂,砸碎”等信息可以明显看出是在“文革”时期,主人公是被批斗的人,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4.【答案】B
【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由此可见,题干图片传递的信息是中美关系缓和并走向正常化,故B符合题意;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发生在1971年,故A选项不符合材料;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后,故C不符合题意;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前,故D不符合题意。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二战后初期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局面到70 年代发生改变,说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即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所以答案选B。
16.【答案】C
【解析】尼克松政府在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上承认一个中国,A错误。当时的美国并不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错误。1971年4月,基辛格访华确定了尼克松访华的目标,D错误。29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同时中苏关系也已经恶化,材料中尼克松用“中华人民共利国”,是其想改善中美关系的体现,C正确。
17.【答案】D
【解析】材料中提及的9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壮大了新中国的外交实力,有助于恢复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故D项正确;A是1972年,不符合材料时间;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20世纪60年代,故B错误;当时中国处于文革时期,生产力并不是快速发展,故C错误。
18.【答案】D
【解析】关键信息: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历史现象,D项正确;ABC项的时间信息与特点都与题干材料不符合。
19.【答案】(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原因:“左”倾错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解析】第(1)题,中共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并联系所学有关史实,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一五”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的积累等方面来回答。第(2)题,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的阐述,联系所学可知,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第(3)题,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联系所学史实可知,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联系所学可知,其原因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20.【答案】(1)原因: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即将崩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理解:建立统一的民主联合政府。影响:美国对华奉行全面遏制政策,中美全面对抗。
(2)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
(3)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解析】本题借助美国《时代》周刊对中国问题的关注这一主题命制,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和当时的世界形势和中国的社会状况相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时代》周刊的设计意图。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2月,解放战争进入后期:三大战役即将取得胜利;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即将崩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中国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关注。美国也因此开始遏制中国。第(2)问,“RED CHINA'S MAO”指共产党统治中国,蝗虫的围绕说明了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诬蔑。第(3)问,材料三中的格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其实就是回答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