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22 21:3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背景
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激化:
(1)白银外流,银价激涨;
(2)洋货涌入,手工业者破产;
(3)战争赔款分摊,官吏趁机搜刮百姓;
(4)自然灾害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19世纪40和50年代发生了许多自然灾害,比较重大的有1847年的严重干旱,1849年湖北、安徽、江苏和浙江等长江沿岸四省的水灾,1849年广西省的饥荒。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民不聊生
二、兴起与发展
1、洪秀全与拜上帝教
1836年在广州应试时得到基督教传教小册子《劝世良言》。
1843年建立“拜上帝教”。
1844年到广西传教。后洪秀全回广东撰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
1847年信徒发展为2000多人。
1848年洪秀全撰写《原道觉世训》。
1850年拜上帝教发展为万余人。
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金田村全景
2、前期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永安封王表
东王杨秀清
西王萧朝贵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三、政权的巩固
1、军事突围
北伐
西征
1853年 太平军北伐
1853年 太平军西征
三、政权的巩固
2、政治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绝对平均
革命性
空想性
四年(1854年)正月复兴土木,于原址重建伪宫,曰宫禁。城周围十余里,城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如大兰若状。惟外面纯用黄色涂饰,向南开门,曰朝天门,门扇以黄缎裱糊,绘双龙双凤,金沤兽环,五色缤纷,侈丽无比。且以黄绸十余丈挂诸门外,朱笔大书,字径五尺,其文曰:“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踪,有诏方准进,否则雪云中。”贼中呼刀曰云中雪,忽作歇后隐语,言外必杀也……
——张德坚《贼情汇纂》
四、天京变乱 ——转折
1、原因:
领导者日益腐朽,进取心衰退,权力欲膨胀
3、结果:
当时天京城里的民谣曰:“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2、过程:
五、后期
三河镇大捷
上海近郊战
安庆保卫战
1、重建领导核心
2、后期防御战
干王:洪仁玕
英王:陈玉成
忠王:李秀成
3、天京陷落(1864)
3、《资政新篇》(1859)
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政治:
学习西方,以法治国;公众选官。
经济:
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
开设新式学堂。
资政新篇
请思考:
我们应该怎么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评价太平天国
历史作用:
(1)坚定地反对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2)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
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上的失误;内讧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