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3 15:3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汉的兴衰
知识结构
知识点1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 夺取政权,建立 ,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西汉宗室 在公元 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

3.光武中兴(重点)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
(2)措施: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 ,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 ,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 ,缓和民族矛盾。
(3)表现: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知识点2外戚宦官 交替专权(难点)
1.背景: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 ,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 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 , 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2.表现: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 的局面。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
3.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知识点3黄巾起义
1.原因:东汉后期的 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 频繁发生。
2.爆发:184年, 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3.影响: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选择题
1.西汉灭亡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2年
C.公元前9年 D.公元9年
2.新朝仅存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王朝。其建立者是
( )
A.刘邦 B.吴广 C.王莽 D.陈胜
3. 公元9年,废孺子婴(刘婴) ,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的西汉外戚是( )
A.刘邦 B.项羽 C.王莽 D.刘秀
4.他推翻了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他是( )
A.刘邦 B.刘彻 C.刘景 D.刘秀
5.东汉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建立时间是( )
A.公元前9年 B.公元9年 C.公元前25年 D.公元25年
6.史称公元25年刘秀所建政权为“东汉”的原因是( )
A.因其统治区域相对于前朝而言在东方
B.因刘秀起兵于东方
C.因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了希望和生机
D.因刘秀政权的都城在前朝都城的东面
7.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不属于其统治措施的是( )
A.释放奴婢 B.减轻刑法 C.合并郡县 D.统一度量衡
8.东汉初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这种景象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武帝一统 D.高祖之治
9.“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 余年。”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皇帝早逝 B.幼主即位 C.宦官得宠 D.外戚专权
10.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政,借机反复把持朝政的分别是( )
A.太尉与丞相 B.御史大夫与刺史 C.外戚与宦官 D.诸侯王与太后
11.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开始于( )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9年 C.公元25年 D.公元184年
12.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 )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张角
13.下列关于黄巾起义叙述错误的是( )
A.朝政腐败是其根本原因 B.因起义军头裹黄巾而得名
C.推翻了东汉的统治 D.使东汉统治一蹶不振
14.(2019年江苏盐城)“公元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
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东汉
15. (2019年湖南长沙校级期末改编 )农民起义通常意味着失去土地的农民的起义,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下列关于农民起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泽乡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B.刘邦率领农民军,歼灭了秦军主力
C.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
D.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三、材料题
16.【河南洛阳新安期末】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王朝,又因皇帝姓刘而被称为“刘汉”,汉朝为中华文明的延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留下了历史的教训。
材料一
(1)材料一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新朝和东汉政权的建立者,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及政权建立的时间。
(2)图1中的皇帝施政的结局如何?图2中的皇帝施政的措施有哪些?结局如何?
材料二 “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3)材料二的情景出现在东汉末年,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民间一种怎样的情绪?
材料三 “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
(4)材料三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哪一次农民起义的情景?请写出这次农民起义的影响。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17.简答题。
我国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统一的大国,分为西汉(公元前202- 9年)与东汉(公
元25- 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说出西汉和东汉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是什么?
(2)归纳两汉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东汉的兴衰
知识结构
知识点1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 夺取政权,建立 ,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西汉宗室 在公元 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

3.光武中兴(重点)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
(2)措施: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 ,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 ,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 ,缓和民族矛盾。
(3)表现: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知识点2外戚宦官 交替专权(难点)
1.背景: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 ,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 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 , 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2.表现: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 的局面。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
3.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知识点3黄巾起义
1.原因:东汉后期的 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 频繁发生。
2.爆发:184年, 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3.影响: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选择题
1.西汉灭亡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2年
C.公元前9年 D.公元9年
【答案】D
2.新朝仅存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王朝。其建立者是
( )
A.刘邦 B.吴广 C.王莽 D.陈胜
【答案】C
3. 公元9年,废孺子婴(刘婴) ,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的西汉外戚是( )
A.刘邦 B.项羽 C.王莽 D.刘秀
【答案】C
4.他推翻了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他是( )
A.刘邦 B.刘彻 C.刘景 D.刘秀
【答案】D
5.东汉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建立时间是( )
A.公元前9年 B.公元9年 C.公元前25年 D.公元25年
【答案】D
6.史称公元25年刘秀所建政权为“东汉”的原因是( )
A.因其统治区域相对于前朝而言在东方
B.因刘秀起兵于东方
C.因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了希望和生机
D.因刘秀政权的都城在前朝都城的东面
【答案】D
7.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不属于其统治措施的是( )
A.释放奴婢 B.减轻刑法 C.合并郡县 D.统一度量衡
【答案】D
8.东汉初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这种景象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武帝一统 D.高祖之治
【答案】B
9.“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 余年。”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皇帝早逝 B.幼主即位 C.宦官得宠 D.外戚专权
【答案】D
10.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政,借机反复把持朝政的分别是( )
A.太尉与丞相 B.御史大夫与刺史 C.外戚与宦官 D.诸侯王与太后
【答案】C
11.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开始于( )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9年 C.公元25年 D.公元184年
【答案】D
12.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 )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张角
【答案】D
13.下列关于黄巾起义叙述错误的是( )
A.朝政腐败是其根本原因 B.因起义军头裹黄巾而得名
C.推翻了东汉的统治 D.使东汉统治一蹶不振
【答案】C
14.(2019年江苏盐城)“公元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
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东汉
【答案】D
15. (2019年湖南长沙校级期末改编 )农民起义通常意味着失去土地的农民的起义,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下列关于农民起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泽乡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B.刘邦率领农民军,歼灭了秦军主力
C.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
D.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答案】C
三、材料题
16.【河南洛阳新安期末】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王朝,又因皇帝姓刘而被称为“刘汉”,汉朝为中华文明的延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留下了历史的教训。
材料一
(1)材料一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新朝和东汉政权的建立者,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及政权建立的时间。
【答案】王莽,公元9年;刘秀,公元25年。
(2)图1中的皇帝施政的结局如何?图2中的皇帝施政的措施有哪些?结局如何?
【答案】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了各地农民起义,最终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使东汉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材料二 “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3)材料二的情景出现在东汉末年,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民间一种怎样的情绪?
【答案】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当时的黑暗统治,试图反抗的情绪。
材料三 “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
(4)材料三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哪一次农民起义的情景?请写出这次农民起义的影响。
【答案】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从此一蹶不振。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统治者要想统治长久,要实行仁政,关心人民生活,爱惜民力等。
17.简答题。
我国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统一的大国,分为西汉(公元前202- 9年)与东汉(公
元25- 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说出西汉和东汉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是什么?
【答案】“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
(2)归纳两汉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答案】共同原因:吸取前朝繁民劳众、激化社会矛盾的教训。可从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注重文治,善于用人纳谏;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政策的有效性、持续性、稳定性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