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同步练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同步练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3 15:3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选择题
1.纸发明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现在已知最早的纸出现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宋朝
2.七年级学生林珊在古字画市场发现一张蔡伦的纸,摊主说是秦朝时期的,非常珍贵。但林珊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当即指出,蔡伦纸出现在( )
A.西汉以前
B.西汉初期
C.西汉末期
D.东汉时期
35655253384553.资源回收与再生利用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概念。下列哪一人物的成就的发明过程体现了这一概念的特点( )
A.黄帝
B.扁鹊
C.华佗
D.蔡伦
4.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右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
A.造纸
B.炼铁
C.纺织
D.制瓷
5.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他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炎帝
D.司马迁
6.东汉名医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打开衙门坐堂行医,后来,人们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以纪念张仲景。以下古代医学巨著与他有关的是( )
A.《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水经注》
7.“饮麻沸散,须臾便知醉,肠洗浣,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采取这种救治措施的名医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张衡
8.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 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它就是( )
A.《史记》
B.《道德经》
C.《论语》
D.《春秋》
9.《史记》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有记载的是
( )
A.蔡伦
B.华佗
C.张仲景
D.汉武帝
10.史学名著《史记》记述我国古代( )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
1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谚语来源于道教的传说,道教兴起于( )
A.春秋时期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2.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
A.道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基督教
13.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人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
A.秦朝时期
B.东汉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时期
14.中学生丁态和丁澄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开展了历史考察,他俩考察了下列四大建筑,其中属于佛教建筑的是( )
A.陕西韩城太史祠
B.河南洛阳白马寺
C.四川成都青城山
D.福建泉州老君像
15.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宗教艺术传入中国的通道。在这条交通要道上,哪一宗教最早由此传入我国(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二、非选择题
16. (2019●湖北孝感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者铸刻在青铜器.上面。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简帛写成。
材料二
汉代改进了造纸术后,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材料三
造纸术的传播。
( 1)请从材料一中选取一种书写材料,说明它的不足之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纸的发明给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3)从材料三的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根据所学知识,谈谈造纸术传播的意义。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选择题
1.纸发明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现在已知最早的纸出现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宋朝
【答案】B
2.七年级学生林珊在古字画市场发现一张蔡伦的纸,摊主说是秦朝时期的,非常珍贵。但林珊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当即指出,蔡伦纸出现在( )
A.西汉以前
B.西汉初期
C.西汉末期
D.东汉时期
【答案】D
3.资源回收与再生利用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概念。下列哪一人物的成就的发明过程体现了这一概念的特点( )
A.黄帝
B.扁鹊
C.华佗
D.蔡伦
35179000【答案】D
4.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右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
A.造纸
B.炼铁
C.纺织
D.制瓷
【答案】A
5.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他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炎帝
D.司马迁
【答案】B
6.东汉名医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打开衙门坐堂行医,后来,人们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以纪念张仲景。以下古代医学巨著与他有关的是( )
A.《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水经注》
【答案】B
7.“饮麻沸散,须臾便知醉,肠洗浣,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采取这种救治措施的名医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张衡
【答案】C
8.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 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它就是( )
A.《史记》
B.《道德经》
C.《论语》
D.《春秋》
【答案】A
9.《史记》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有记载的是
( )
A.蔡伦
B.华佗
C.张仲景
D.汉武帝
【答案】D
10.史学名著《史记》记述我国古代( )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
【答案】B
1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谚语来源于道教的传说,道教兴起于( )
A.春秋时期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答案】D
12.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
A.道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基督教
【答案】A
13.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人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
A.秦朝时期
B.东汉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时期
【答案】D
14.中学生丁态和丁澄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开展了历史考察,他俩考察了下列四大建筑,其中属于佛教建筑的是( )
A.陕西韩城太史祠
B.河南洛阳白马寺
C.四川成都青城山
D.福建泉州老君像
【答案】B
15.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宗教艺术传入中国的通道。在这条交通要道上,哪一宗教最早由此传入我国(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6. (2019●湖北孝感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者铸刻在青铜器.上面。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简帛写成。
材料二
汉代改进了造纸术后,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材料三
造纸术的传播。
( 1)请从材料一中选取一种书写材料,说明它的不足之处。
【答案】甲骨和青铜器笨重,书写不方便;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纸的发明给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纸的发明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对社会历史的记载与保存,对思想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从材料三的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根据所学知识,谈谈造纸术传播的意义。
【答案】世界各洲、各国的造纸术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