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 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政由己出,与皇室力量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马”指的是( )
A.司马炎
B.司马懿
C.司马睿
D.司马昭
2.东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这得益于( )
A.北伐取得胜利,东晋恢复中原.
B.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C.东晋统治者励精图治,恢复中原
D.司马睿得到了南北方大地主的拥戴
3.在420- -589 年的这一段时期,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南朝”。这四个王朝指的是( )
A.东晋、宋、齐、陈
B.西晋、东晋、前秦、北魏
C.宋、齐、梁、陈
D.宋、齐、梁、东晋
4.南朝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频繁的一段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南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
C.南朝后期,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实力弱于北方
D.南朝的都城先是洛阳,后是建康
5.古代江南地区是十分荒凉、贫穷之地,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是在( )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时期
6.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 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7.下图是小华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根据笔记内容,概括他学习的主题是( )
A.江南的开发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民族关系的发展
8.下列人物是分类排列的,司马睿应与谁分在一起?( )
A.陈胜、吴广
B.曹丕、刘秀
C.蔡伦、张衡
D.张骞、班超
9. (2019●湖南澧县模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出现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和人口的大迁徙。下列对其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导致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C.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10.(2020菏泽)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与如图中①处相关的史实是( )
A.赤壁之战 B.八王之乱 C.淝水之战 D.孝文帝改革
11.(2020德州)战争可以改变历史走向,推动历史进程。与如图相关的古代著名战役是(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12.(2020深圳)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作品来了解史实。《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桂陵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
祖逖从小勤练武术,钻研兵法,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在北方动乱时,他率领亲族数百人到了南方。他向司马睿要求北伐,以恢复中原。祖逖率领部众北渡长江,当船到中流时,他慷慨激昂地敲着船楫发誓:“如果我不能收复中原,再回来时,就让我像江水一样有去无回!”但是最终他收复的失地又陆续丢掉了,不久他忧愤而死。
材料三
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统治后期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 1)材料一表格中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②包括哪些政权?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祖逖北伐失败的主,原因是什么?从祖逖身上,我们要学习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梁武帝统治后期发生大规模叛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
《汉书》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所示的北方少数民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迁往中原的?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图中所示的中原汉族为什么迁往江南?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
(3)材料三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结合材料一、材料三说说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第18 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政由己出,与皇室力量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马”指的是( )
A.司马炎
B.司马懿
C.司马睿
D.司马昭
【答案】C
2.东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这得益于( )
A.北伐取得胜利,东晋恢复中原.
B.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C.东晋统治者励精图治,恢复中原
D.司马睿得到了南北方大地主的拥戴
【答案】B
3.在420- -589 年的这一段时期,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南朝”。这四个王朝指的是( )
A.东晋、宋、齐、陈
B.西晋、东晋、前秦、北魏
C.宋、齐、梁、陈
D.宋、齐、梁、东晋
【答案】C
4.南朝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频繁的一段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南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
C.南朝后期,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实力弱于北方
D.南朝的都城先是洛阳,后是建康
【答案】D
5.古代江南地区是十分荒凉、贫穷之地,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是在( )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时期
【答案】D
6.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 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答案】A
7.下图是小华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根据笔记内容,概括他学习的主题是( )
A.江南的开发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民族关系的发展
【答案】A
8.下列人物是分类排列的,司马睿应与谁分在一起?( )
A.陈胜、吴广
B.曹丕、刘秀
C.蔡伦、张衡
D.张骞、班超
【答案】B
9. (2019●湖南澧县模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出现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和人口的大迁徙。下列对其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导致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C.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答案】D
10.(2020菏泽)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与如图中①处相关的史实是( )
A.赤壁之战 B.八王之乱 C.淝水之战 D.孝文帝改革
【答案】C
11.(2020德州)战争可以改变历史走向,推动历史进程。与如图相关的古代著名战役是(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答案】D
12.(2020深圳)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作品来了解史实。《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桂陵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C
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
祖逖从小勤练武术,钻研兵法,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在北方动乱时,他率领亲族数百人到了南方。他向司马睿要求北伐,以恢复中原。祖逖率领部众北渡长江,当船到中流时,他慷慨激昂地敲着船楫发誓:“如果我不能收复中原,再回来时,就让我像江水一样有去无回!”但是最终他收复的失地又陆续丢掉了,不久他忧愤而死。
材料三
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统治后期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 1)材料一表格中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②包括哪些政权?
【答案】①东晋;②南朝。宋、齐、梁、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祖逖北伐失败的主,原因是什么?从祖逖身上,我们要学习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东晋统治者腐朽软弱,偏安东南;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学习祖逖发奋图强、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梁武帝统治后期发生大规模叛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
《汉书》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所示的北方少数民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迁往中原的?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图中所示的中原汉族为什么迁往江南?
【答案】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氏族、羌族。)北方战乱,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
【答案】南方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落后。
(3)材料三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结合材料一、材料三说说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答案】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都得到了很大发展。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