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同步练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同步练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3 15:5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被载入军事史册,对后世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 )
A.晋文公 楚庄王
B.曹操 孙刘联军
C.东晋 前秦
D.刘邦 项羽
2. (2019●甘肃武威校级期末)下列四个成语中,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
①投鞭断流
②草木皆兵
③风声鹤唳
④破釜沉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3.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北魏
B.曹魏
C.前秦
D.成汉
4.(2019●贵州黔西南中考)我国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女真族
B.鲜卑族
C.党项族
D.契丹族
5.“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北魏孝文帝决定( )
A.在地方建立县制
B.实施汉化政策
C.强化中央集权
D.册封鲜卑贵族
6.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带来的影响是( )
A.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B.加快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C.大大削弱了北魏的实力
D.彻底消除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
7.(2019●北京昌平区二模)东汉末年以后,迁居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族的通婚杂居、相互学习、生产互补,至北朝末年,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等方面基本汉化。汉族吸收了胡服、胡食、胡乐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胡汉差异逐渐消失。
以上材料反映这一时期的特征是( )
A.政权并立
B.商业繁荣
C.民族交融
D.战争频繁
8. 淝水之战同下列历史上的哪几次战役相似?( )
①桂陵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独孤焘是北魏贵族,以下有关他的言行可能发生在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的是( )
①他_上朝时必须穿大袖子的汉服
②在一切公私事中,他的署名都是刘焘
③他曾跟随北魏孝文帝到曲阜祭孔
④他的儿子娶了汉族豪门女为妻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0.(2019●湖北黄冈期末改编)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将鲜卑族的拓跋、丘穆陵、步六孤、贺兰、独孤、贺楼等姓氏改为元、穆、陆、贺、刘楼等汉姓,其目的是( )
A.为内迁作思想上的准备
B.强化民族差异的观念
C.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D.强化汉化标准
11.“(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字。”材料突出说明北魏孝文帝( )
A.重视汉族文化
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
D.潜心文学创作
二、非选择题
12.(2019●福建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5 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1)根据材料一,简述北魏都城地点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迁都原因及意义。
(3)根据材料二,概括迁都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秦汉人丞相临终遗言:“晋朝虽然僻处江南,却是华夏正统,目前上下安和。臣死后,希望陛下千万不可图谋伐晋。鲜卑、羌等归降贵族终怀二心,迟早要成为祸害,应该逐渐铲除他们。
材料二
四方基本平安,只剩下南方的东晋还在抗拒王命。我要亲自统率大军出征,一举荡平江南地区。以我百万大军,把马鞭扔在长江中,就可以阻断长江水流,征服东晋如同疾风扫秋叶一样。
(1)材料一中的“汉人丞相”是谁?材料二是谁说的话?
(2)材料二中说“四方基本平安”具体指的是什么?材料二表明这位统治者听取材料一中“汉人丞相”的劝告了吗?
(3)为灭亡东晋、统一中国,前秦统治者发动了什么战争?战争结果如何?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被载入军事史册,对后世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 )
A.晋文公 楚庄王
B.曹操 孙刘联军
C.东晋 前秦
D.刘邦 项羽
【答案】C
2. (2019●甘肃武威校级期末)下列四个成语中,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
①投鞭断流
②草木皆兵
③风声鹤唳
④破釜沉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答案】C
3.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北魏
B.曹魏
C.前秦
D.成汉
【答案】A
4.(2019●贵州黔西南中考)我国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女真族
B.鲜卑族
C.党项族
D.契丹族
【答案】B
5.“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北魏孝文帝决定( )
A.在地方建立县制
B.实施汉化政策
C.强化中央集权
D.册封鲜卑贵族
【答案】B
6.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带来的影响是( )
A.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B.加快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C.大大削弱了北魏的实力
D.彻底消除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
【答案】B
7.(2019●北京昌平区二模)东汉末年以后,迁居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族的通婚杂居、相互学习、生产互补,至北朝末年,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等方面基本汉化。汉族吸收了胡服、胡食、胡乐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胡汉差异逐渐消失。
以上材料反映这一时期的特征是( )
A.政权并立
B.商业繁荣
C.民族交融
D.战争频繁
【答案】C
8. 淝水之战同下列历史上的哪几次战役相似?( )
①桂陵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9.独孤焘是北魏贵族,以下有关他的言行可能发生在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的是( )
①他_上朝时必须穿大袖子的汉服
②在一切公私事中,他的署名都是刘焘
③他曾跟随北魏孝文帝到曲阜祭孔
④他的儿子娶了汉族豪门女为妻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10.(2019●湖北黄冈期末改编)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将鲜卑族的拓跋、丘穆陵、步六孤、贺兰、独孤、贺楼等姓氏改为元、穆、陆、贺、刘楼等汉姓,其目的是( )
A.为内迁作思想上的准备
B.强化民族差异的观念
C.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D.强化汉化标准
【答案】C
11.“(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字。”材料突出说明北魏孝文帝( )
A.重视汉族文化
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
D.潜心文学创作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2.(2019●福建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5 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1)根据材料一,简述北魏都城地点发生的变化。
【答案】从平城迁到洛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迁都原因及意义。
【答案】原因: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先进;洛阳区位优越,是汉族政治文化的中心;平城的地理环境恶化,区位不利于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摆脱保守势力,减少改革阻力。
意义: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加强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根据材料二,概括迁都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答案】汉化程度高;涉及面广;自上而下;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秦汉人丞相临终遗言:“晋朝虽然僻处江南,却是华夏正统,目前上下安和。臣死后,希望陛下千万不可图谋伐晋。鲜卑、羌等归降贵族终怀二心,迟早要成为祸害,应该逐渐铲除他们。
材料二
四方基本平安,只剩下南方的东晋还在抗拒王命。我要亲自统率大军出征,一举荡平江南地区。以我百万大军,把马鞭扔在长江中,就可以阻断长江水流,征服东晋如同疾风扫秋叶一样。
(1)材料一中的“汉人丞相”是谁?材料二是谁说的话?
【答案】王猛。苻坚。
(2)材料二中说“四方基本平安”具体指的是什么?材料二表明这位统治者听取材料一中“汉人丞相”的劝告了吗?
【答案】前秦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没有。
(3)为灭亡东晋、统一中国,前秦统治者发动了什么战争?战争结果如何?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答案】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主要原因:从前秦看,前秦军队内部不团结,统治根基不稳固;指挥不当,战线过长;苻坚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从东晋看,广大将士士气高昂,团结一心,指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