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重点:
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8个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教学难点: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汉字、2个偏旁,正确书写“春、冬、雪”三个汉字。
2、借助插图,想像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感受四季不同的特征。
3、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的音韵美。
4、了解大自然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认识四季特征、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一、穿越时空,激趣导入
1、同学们知道一年中有几个季节吗?(指名回答)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彩色粉笔相机板书,学生随老师书空)
2、春夏秋冬像四个神奇的魔方,不断的变化着,它们各有各的美好,今天就让我们坐上时光的列车,进行一次四季旅行,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奇妙!
3、这次旅行的名字就是——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对颜色比较敏感,因此在书写课题时用彩色粉笔来书写相对应的季节,来调动孩子的愉悦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美景,读词识字
1、在旅行之前,我们先要拿到车票。请大家把书打开到识字一,自己读课文,只要你能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车票就拿到了。
2、(车票拿到了吗?那我们就出发吧!小眼睛可要睁大呀!)欣赏四季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春景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师:这就是绿意盎然的——春天。)相机出示词语齐读:春天。
你感觉春天怎么?
预设:
生:美。师:那你来读出春天的美。
生:温暖。师:所以
“春”字下面有一个暖暖的太阳。让我们读出春天的温暖。
(2)夏景图:列车在不断地行驶。你又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就是骄阳似火的——夏天。夏天真热呀!老师边做流汗的动作,相机指出:“夏”字两横代表汗水多。认读:夏天。指名读出夏天的热。
【设计意图: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孩子特别喜欢把“夏”和“复”弄混,“夏”里面的两横,孩子们总是少写一横,因此在孩子刚接触这个字时就通过形象的识记来加深孩子的印象,由此来尽量避免今后学习中的混淆不清。】
(3)秋景图:大自然又换上了新装,瞧,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描述画面。(师:这就是硕果累累的——秋天。)师相机指出:禾苗长出了果实,有的像火一样红,这不就是“秋”吗?认读:秋天。你能读出农民伯伯的喜悦吗?指名读,齐读。
(4)冬景图:列车继续行驶。你又看到了什么?指名描述画面。(这就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大家看“冬”字中的两点像什么?(雪花)认读:冬天。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形象的声音和生动的画面,能迅速把孩子带入教学情境中,不但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且把说话与识字相结合,从多方面来培养孩子的语文能力。】
3、过渡:欣赏完四季的美景,大家知道四季分别有什么明显的天气现象吗?请同学们睁大发现的眼睛去大自然中找一找。
师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这是什么季节?有什么特征?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4、指名学生交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句子说清楚,读完整。
5、相机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你能读准这些字音吗?自己读,指名读。
6、正音: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准后鼻音“风、霜”。
7、去掉拼音,采取多种形式读词(指名读、齐读)。
8、认识秋霜:
(1)同学们见过“霜”吗?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画面,师小结:在寒冷的清晨,树叶上、窗户上、地面上,常常会出现一层薄薄的结晶,这就是——霜。因为霜常常在深秋出现,所以把它称为“秋霜”。认读生字,巩固读音。
(3)观察“霜”字,(霜是什么结构?上面的偏旁叫——雨字头。)识记字形,认识“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做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出示“雨”字头变化的课件)
(5)师范写“雨字头”,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6)你还知道哪些带有“雨字头”
的字呢?指名说,(出示带有“雨字头”的课件,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读了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雨字头的字大都和天气现象有关)齐读。
8、再读词语巩固。
【设计意图:秋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先联系生活所见交流,再借助图片简介,可以加深学生对秋霜的认知。同时结合汉字字形教学,使形义结合,不光便于学生掌握生字,还扩大了识字量。】
三、比较发现,认读短语
1、过渡:同学们,这些自然现象都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的呢?
出示短语,采取多种形式读词正音(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2、引导学生发现四个短语和刚才学习的四个词语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比较交流,师小结:短语比词语多了一个字,这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动词。(指名读:吹、落、降、飘)
3、学生圈画动词,再读短语,结合自己的理解配上相应的动作,边读边想一想怎样记住这四个生字。
4、把自己的金点子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1)吹:结合动作发现吹要用上口。是呀,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枝,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用“春风刮”行不行?比较得知“刮”太猛,吹是轻轻的,柔柔的,所以用了“吹”。你能读出来吗?
(2)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草字头+洛。一个“落”字可以看出雨下得怎么样?
(很大,很有力气。)你能读出来吗?
(3)降:认识“双耳旁”。
出示课件:降,最早的古文字中,左边是一座土山,沿着山势向下走留下一串脚印。由此看出,降的本意是指从高出向低处走。左边的山,后来就演变成“双耳旁”。
而秋霜是因为气温下降才形成的,所以用了“降”。结合动作,发现和“落”的意思相近,所以它们可以放在一起变成一个词——降落。
(4)飘:引导学生做动作,发现雪轻轻柔柔的,一会儿飘到西,一会儿飘到东,这都是风的功劳(课件凸显“风字旁”)。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根据生字的特点分类教学,突出难点。借助动作演示落实四个动词,巧妙地将生字的音形义结合。】
5、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短语,比一比谁能读出季节的特点。
6、课间操:师生一边拍手,一边合作读。
师:什么吹?
生:春风吹。
师:什么落?
生:夏雨落。
师:什么降?
生:秋霜降。
师:什么飘?
生:冬雪飘。
【设计意图:把课间操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既巩固了学习内容,又帮助学生缓解了紧张的学习。问答式的合作,揭示了短语的结构,加强了语文知识的学习。】
四、课堂练习
1请学生将这四个生字宝宝,送到正确的词语中:
雪花飘
春风吹
秋霜降
夏雨落
2、练习:照样子,说一说。(课件出示练习)
3、小结:孩子们这次四季旅行开心吗?旅行中,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旅行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再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出示字卡认读。
五、指导写字
1、过渡:读的字正腔圆,真棒!接下来该我们的小手显示本领了!喊出我们的写字口号:我是中国人,写好中国字!
2、出示:雪。
(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上下结构,上宽下窄,横钩决定整个字的宽度,要写的长一些,下面的部分稍扁,位于雨字头中间。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观察书空后自主描红、临写。(提醒:练字先练姿,头正、腰直、臂开、足安。另外提醒大家:最好一次完成,不涂不擦,写字时讲究一看,二写,三比照。)
(4)反馈,评比。
3、出示:春、冬
(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撇捺舒展(字的结构很重要、位置很重要、有哪些关键笔画需要注意的。)
(2)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边讲解要领,边示范:
春:三横长短有变化,撇捺舒展像裙摆,日字沾撇不碰捺。
冬:折文上小下要大,撇捺舒展像裙摆,两点竖中线上站,上点略小下点大。
(3)师巡视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4)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中注重引导孩子观察字的结构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书写中,把写字要点编成口诀,利于学生掌握。】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春夏秋冬,了解了他们各自的特点,还结交了很多有趣的汉字朋友,收获可真多呀!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文中的短语。
2.
在作业本上写一写本课的生字,并各组两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