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实验国际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
高二语文学科试卷
命题人:李加凤 审题人:王绍同
一、选择题(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卓(zhuō)著 质(zhǐ)量 褒(bǒo)义词 因噎(yē)废食
B.勒(lēi)紧 嚼(jué)舌头 袅娜(nuó) 百孔千疮(chuāng)
C.沉浸(jìn) 跻(jī)身 撰(zhuàn)写 大笔如椽(yuán)
D.宽宥(yòu) 车辆(liàng) 仓廪(lǐn)凭栏骋(Chěng)目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丁是丁,卯是卯,事情都已成定局了,你还留在这里干什么?快走人吧!
B.移动通信产业利润丰厚,吸引了很多厂商进入,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因此消费者可得要擦亮眼睛。
C.上初中时,每次考数学总能获得好成绩,老师不止一次地表扬我。那时,我总是暗暗高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嘛!
D.华裔导演李安的最新作品《断臂山》,横扫世界各大电影节奖项。许多影评人认为,《断臂山》是本届奥斯卡最佳电影奖的不二选择。可惜曲终人散时,煮熟的鸭子飞了,李安只得了个最佳导演奖。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由于“嫦娥登月计划”的成功实施,使我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我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B.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改判,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所造成的。
C.我国法律规定:完全出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于承担责任。
D.这本书对我很熟悉。
4. 将下面打乱了语序的六个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②人人生而平等
③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
④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
⑤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所授予的
⑥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A.①⑥④③⑤② B.⑥④③⑤②①
C.⑥②④①③⑤ D.⑥③②④①⑤
5.下列各句话后面括号内对前句标点符号的用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杨绛的《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令人拍案叫绝的著作是如何创作出来的?[第一个“围城”应加单书名号;全句并无疑问,句末问号改为句号]
B.我不知道火车什么时候开。[句号改问号]
C.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分号表各含有逗号的两个分句并列,冒号表总结上文,都用得正确]
D.如果想了解一下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情况,可以读一读《西方名著提要(哲学、社会科学部分)》(英国汉模顿编著,何宁译,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括号文字表注释。书籍有关情况,属句内括号,与其它配用点号都正确]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20分)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数月,亭长妻患之 患:厌恨。
B.众辱之曰 众:众人
C.数以策干项羽。 干:求取
D.与语,大说之 说:同“悦”,喜欢,高兴。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①乃晨饮蓐食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B.①王曰:“以为大将。” ②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C.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②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D.①汉王之入蜀 ②上未之奇也
8.以下六句都是萧何的话,分别编为四组,全是希望汉王重用韩信的一组是 ( 3分)
①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②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③顾王策安所决耳 ④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⑤虽为将,信必不留 ⑥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韩信因家里贫穷,吃不上饭。在亭长家寄食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不给他饭吃,而一位漂母不仅给韩信饭吃,还说不图韩信的报答。
B.韩信身材高大,并带有刀剑,面对别人的侮辱,没有奋起反抗,因为他想到要报答漂母和成就大业,因而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胯下之辱。
C.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就向汉王推荐,汉王让他做了治粟都尉。
D.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领,萧何坚持让韩信做大将,汉王最终同意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
(2)、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3)、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
11.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1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四、名句默写(10分)
13.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14.屈原曰:“ , ,是以见放。(《渔父》)
15.西风紧,北雁南飞, 。(《长亭送别》)
16.路漫漫其修远兮, 。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17.鲁迅称赞《史记》是 , 。
五、现代文阅读(16)
想念地坛(节选)
史铁生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宁静。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
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
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点,或还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了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出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我想,写作的零度即对生命意义的扣问,写作出发的地方即生命固有的疑难,写作之寻求,即灵魂的眺望。
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
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权,当然还有阿谀。现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人呢?名人,强人,人物。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我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
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现在我看虚空中便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经不在地坛,地
18.作者认为“写作”应该“寻的是什么根”?(3分)
19.结尾处“地坛在我”一句的含义是什么?(3分)
20.作者为什么能“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5分)
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地坛里没有人世间的喧嚣,却不乏大自然四季的歌咏,作者喜爱的正是这种“鸟鸣山更幽”的安静。
B.作者不幸致残,心中十分苦闷,“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一句,是作者从心底发出的对生活的质问。
C.地坛是作者在痛苦的思索后走向“安静”的地方,是作者写作道路上的一次零度,因此作者想念地坛。
D.“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此句句式整齐,简洁有力,对虚假的不正当竞争给予了批判。
E.地坛在作者心中已成为一种象征,作者想念地坛,实际上是对一种远离尘嚣的精神境界的。
六、22.阅读下面二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30分)
一、美神维纳斯的雕像双臂残失,许多艺术家想使她复原,但所有的方案都难尽其美。也就是说,如果维纳斯双臂健在,她就可能与其他女神雕像无异,甚至毫无特征。这不禁使人感叹;大自然给了你最出色的一样,就不肯给你另一样;甚至为了完美,它不惜给你制造一个缺憾。
这种情形也经常印证在我们的人生、事业中。
二、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歌喉象百灵鸟一样悦耳动听,可是她的弟弟却是个聋哑人。每当谈及此事,宋祖英就泪流满面,她真情地说:“如果我的弟弟会说话,我宁可自己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完美和缺憾总是常常与人生相伴。
请以“完美与缺憾”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要多角度分析问题。2.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高═考∴试∵题!库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