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长方形卡纸、圆片、剪刀、三角尺、课件 、
【教学过程】
?
一、图片引入,实物中抽象出圆柱体。
课件引出研究问题。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抽象出圆柱的几何模型)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
??二、通过不同的方法创造圆柱体,在过程中初步感知圆柱的组成。
师:同学们一年级时就已经认得圆柱体了,现在老师要给你们一个挑战,利用老师给你们的材料小组合作创造出不同的圆柱体,看哪个组用的方法最多?
预设1:用大小相同的圆片完全重合地叠加成一个圆柱。
预设2:把一张长方形纸横着或竖着卷起来,可以围成一个圆柱。
预设3:以长方形的边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圆柱。
?
学生分组汇报,并配以教具和课件展示。
?
三、探究圆柱的组成,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
1.认识圆柱的面
老师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圆柱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滚一滚,带着屏幕出示的问题独立思考?(学生独立观察、操作)
①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这两个面有什么关系?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②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了什么?
③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
?
学生汇报:
第一个问题:
生1:圆柱上下两个面是两个圆,他们的大小相等。我把圆柱的上面的圆画在本子上,再看圆柱的下面的圆能否和画的圆完全重合,完全重合说明它们的大小相等。
生2:用一根绳子围出圆柱上面圆的周长,再看圆柱下面圆的周长是不是一样长,一样长说明它们的半径相等,大小相等。
第二个问题:
生3:圆柱的周围是弯曲的,很光滑,没有棱角。
生4:把圆柱横放在桌子上容易滚动。
第三个问题:
生5:圆柱有3个面,一个侧面,两个底面。
?
2.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师:如果你不用观察,操作的方法,能否用别的方法解释圆柱的特征呢?老师给你们一点小提示,可以想想我们开始创造圆柱的过程。
生:我们用大小相同的圆片完全重合地叠加成一个圆柱,所以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大小相等且平行的圆。
生:我们用长方形竖着围成了一个圆柱,长方形的两条长是相等的,而围成的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就是长方形的长,所以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也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也是相等的。
生:我们把长方形以它的一条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长方形的宽平行且相等,所以旋转成的圆柱的上下底也是平行且相等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可以围成圆柱的侧面,所以圆柱的侧面是一个面。
………
?
3.认识圆柱的高
出示高相等,粗细不同的两个圆柱,是什么决定了它们的粗细?
出示粗细一样,不同高度的两个圆柱,是什么决定了它们的高矮呢?什么是圆柱的高?圆柱有多少条高?为什么?
如果把圆柱斜着放,它的高在哪里呢?横着放呢?
如何正确测量圆柱的高?动手测量一下你手中圆柱的高。
生活中由于圆柱的摆放位置的不同,圆柱的高也叫做厚、深、长。(课件展示)
?
四、探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刚才同学们用一张长方形纸可以围成一个圆柱,准确的说是围成圆柱的侧面,那么我现在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变成平面图形,还是长方形吗?一定是长方形吗?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剪一剪,验证一下。
?
生:我们可以把圆柱的侧面剪开,把它展开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是沿哪里剪的?(圆柱的高)这样就把侧面这一曲面转变成了平面。
师:大家的想法很有创造力,那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底面圆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现在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师:大家把剪开的圆柱体再围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结果。(学生操作)
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
生: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
?? 生:我们把圆柱沿着斜的直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与圆柱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
?? 生;我们随意沿弯曲的线剪开得到的是不规则的图形。
?? 生:如果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剪出来的就是正方形。
??? (课件演示)
??
五、小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感受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