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35张ppt)+视频+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35张ppt)+视频+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3 21:23:27

文档简介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评



1.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
A.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
B.意大利
——萨拉热窝事件
C.德国——慕尼黑阴谋
D.苏台德区——慕尼黑阴谋
2.发生在一战中,因为战役极其惨烈,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的战役是(  )
A.滑铁卢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攻克柏林战役
3.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C.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B.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D.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这两大军事集团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B.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
西斯同盟
C.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6.(2013?山东济宁?15)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
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属于同盟国的是(  )
A.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B.英国、法国、俄国
C.德国、俄国、意大利
D.英国、奥匈帝国、法国教



【课程标准】
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
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学目标】
1、掌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一战的主要史实;
2、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学重点】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设计思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第二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课的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大事。本课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因后果的发展为线索展开,首先从“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引导学生追根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接着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最后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是上好本课的关键。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视频直观感受、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方法】
提问引导法、讨论法、讲解法、图示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比也发生了变化,随之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对,引起战争,今天我们就学习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第一篇章:矛盾重重
暗流涌动——探战争之源
播放视频《萨拉热窝事件》片段,提问: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索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根据这些问题探究:
有人说,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就不会爆发,这种说法正确吗?
过渡:让我们通过材料中的数据来说明。
观察表中各国家在不同时期工业产量位次的变化,再比较所占殖民地的位次,看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存在必然性
由此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议一议: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问题:1、漫画中德国水兵在英国水兵面前挑衅似地挥扬着德国国旗。德国人凭什么那么“牛”?
2、“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
3、德国在全球为争夺“阳光下的地盘”都做了哪些准备?
由此探究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
三、第二篇章:硝云弹雨
炮火连天——再现一战经过
同学们阅读课本P36-37,思考以下问题:(自主阅读
梳理进程)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标志: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条主要战线: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教师释疑,重点讲述:1、交战双方:意大利见风使舵
2、三条战线:东线、西线、南线
3、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播放视频)1916年,法德展开的一场会战,双方投入兵力100万伤亡70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德军使用了毒气弹,是一战的转折点
4、结果:同盟国(德国)失败,探究加速战争结束的因素。
重点讲解美国参战
一战开始后,美国宣布中立,这种政策一直持续到1917年4月,美国加入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1、为什么美国在战争开始时保持中立?
2、美国在此时参战的原因?
3、美国参战的作用?
解答:战争初期,美国保持中立可以同时与同盟国与协约国进行经济贸易,大发战争财。
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交战双方都已经精疲力竭,此时参战,可以增加在战后分赃会议上的分量。
大大增加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四、第三篇章:感悟历史——反思一战教训
思考和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通过材料)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
??????德国还要催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
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日本的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攫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意大利则要??????在地中海建立霸权??????
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争夺战后世界霸权。
点明:目的决定性质,由目的得出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通过材料和表格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材料: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
  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踢良机”趁火打劫,掠夺殖民地,扩张海外市场……日本基本上由农业国变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沿着盛极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
  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世界经济史》
通过材料分析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美国、日本迅速崛起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1、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2、遇到矛盾,谈判解决
3、理智爱国,反对恐怖行为
4、反对霸权,维护和平
5、发展经济,提高国力。
拓展延伸:
一战中大量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弹、远程大炮等均运用于战争,给双方及整个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新式武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的进步?它对战争有何作用?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
使战争由平面发展为立体,其范围、规模、杀伤力、破坏力和激烈程度均达到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空难。
科技成果被应用于战场,是战争发展的需要,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加大了战争的空难,战争的需要也反过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小结:梳理知识框架
结语:这节课到这儿就都讲完了。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板书设计:
一、
原因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
直接原因(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3、
具体原因: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
二、进程
1、开始的标志
2、交战双方
3、主要战线
4、重要战役
5、结束
三、评价
1、性质
2、影响
四、启示(共35张PPT)
(1914—1918)
课程标准:
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
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小小辩论台
有人说:如果普林.西普不刺杀斐迪南大公,那么一战可能就不会爆发。
矛盾重重
暗流涌动
——
探战争之源
第一篇章
英、法、德、美比较表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3
2
4
3
1
4
2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5
2
4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8.1
4.6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结论:
观察表中各国家在不同时期工业产量位次的变化,再比较所占殖民地的位次,看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1、漫画中德国水兵在英国水兵面前挑衅似地挥扬着德国国旗。德国人凭什么那么“牛”?
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
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殖民地。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1、漫画中德国水兵在英国水兵面前挑衅似地挥扬着德国国旗。德国人凭什么那么“牛”?
2、“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
3、德国在全球为争夺“阳光下的地盘”都做了哪些准备?

巴尔干问题
突尼斯问题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后果
1879
1904
1907
三国协约
1892
三国同盟
1882
1882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882
1882
1907
代表同盟国集团
代表协约国集团
军备竞赛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局部冲突不断,大战一触即发。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具体原因
“火药桶”巴尔干半岛
“只需要一点点星星之火,就可能酿成滔天大祸!”
——美国总统顾问
豪斯上校
1914年3月
——巴尔干半岛
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汇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是十分重要。
德皇威廉二世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的第二天,
德皇威廉二世叫嚷:“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不发动就永远没有发动的机会了。”
硝云弹雨
炮火连天
——再现一战经过
第二篇章
阅读课本P36-37,思考以下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标志: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条主要战线: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交战双方
同盟国:
德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帝国
保加利亚
协约国:
英国
法国
俄国
塞尔维亚
比利时
意大利
日本
意大利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协约国进行的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
B
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C
意大利要帮助塞尔维亚实现民族独立。
?
D
意大利的背信弃义导致了三国同盟的分裂。
【B】
请思考
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英法

东线:波罗的海沿岸至罗马尼亚

德、奥匈
南线:巴尔干
塞尔维亚
奥匈
主要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
凡尔登战役
1916年,法德展开的一场会战,双方投入兵力100万伤亡70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德军使用了毒气弹,是一战的转折点
相关史料
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协约国联军总司令。
1918年11月11日,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思考:哪些因素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美国参战
一战开始后,美国宣布中立,这种政策一直持续到1917年4月,美国加入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1、为什么美国在战争开始时保持中立?
2、美国在此时参战的原因?
3、美国参战的作用?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退出了战争。
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也在1917年对同盟国宣战。
第三篇章
感悟历史
学史寻鉴
——反思一战教训
思考和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小孩:不一定。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老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他们俩谁说得更有道理?
思考和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
??????德国还要催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
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日本的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攫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意大利则要??????在地中海建立霸权??????
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争夺战后世界霸权。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目的——性质
塞尔维亚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但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非正义性。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一战”是规模空前的战争
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
  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踢良机”趁火打劫,掠夺殖民地,扩张海外市场……日本基本上由农业国变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沿着盛极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
  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世界经济史》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美国、日本迅速崛起
材料: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1
2
3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给对方以巨大的杀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投入使用的德国飞机
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使用的氯气弹
拓展延伸
一战中大量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弹、远程大炮等均运用于战争,给双方及整个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新式武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的进步?它对战争有何作用?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请思考:
我们应该运用科技造福于人类!
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
使战争范围、规模、杀伤力、破坏力和激烈程度均达到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科技成果被应用于战场,是战争发展的需要,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加大了战争的灾难,战争的需要也反过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何启示?
1、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2、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3、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阵亡者的墓地遍布欧洲大陆
4、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当堂达标:
1.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
A.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
B.意大利
——萨拉热窝事件
C.德国——慕尼黑阴谋
D.苏台德区——慕尼黑阴谋
2.发生在一战中,因为战役极其惨烈,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的战役是(  )
A.滑铁卢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攻克柏林战役
3.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B
A
当堂达标:
4.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C.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B.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D.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这两大军事集团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B.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
西斯同盟
C.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6.(2013?山东济宁?15)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
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属于同盟国的是(  )
A.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B.英国、法国、俄国
C.德国、俄国、意大利
D.英国、奥匈帝国、法国
D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