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17课 安塞腰鼓
21世纪教育网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这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 ,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①听读:
在课文中,找出反复出现,并标志文章脉络的一个句子
好一个安塞腰鼓 !
(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词组,或句子)
好一个_________安塞腰鼓 !
壮阔的安塞腰鼓
豪放的安塞腰鼓
火烈的安塞腰鼓
有力的安塞腰鼓
返
元气淋漓的安塞腰鼓
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
奇伟磅礴的安塞腰鼓
……
好一个
※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安塞腰鼓
※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的安塞腰鼓
※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
②朗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明原因
本文的语言特点:
多用短词、短句,铿锵有力,具有节奏感;
运用反复、排比,层层递进,具有层次感;
善用夸张、比喻,形象生动,具有画面感。
③品读:
作者用饱含激情的语言,高度赞美了安塞腰鼓,从中你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源泉,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延伸拓展,感悟写作
听《黄河协奏曲》,你感受到了什么,课外以此为话题作文。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附表2:
优秀课例征集与在线展播活动推荐表
课名 《安塞腰鼓》 学科 语文 年级 初一
使用教材 人教版 版本与出版时间 2009年6月
教师姓名 侯雪莉 性别 女 年龄 30 教龄 9年
联系电话 手机 电子邮件
工作单位 邮编
本课主要优点简介 内容充实,注重学生活动,教学效果好。该课曾获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创新大奖(最高奖项)。
共享说明 授课者是否同意将课例作品用作网上展播:1.√是 2.□否 签字: 侯雪莉 2010 年 6 月 20 日
推荐与评审 学校推荐意见: (公章)2010年 月 日 区教研部门推荐意见: (公章)2010年 月 日
区电教部门推荐意见:2010年 月 日 市电教、教研部门审核意见:2010年 月 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东湖中学 侯雪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腰鼓中蕴涵的生命与力量的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民族精神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以诵读为载体,情随文动,口随情诵,完成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3.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以诵读为载体,情随文动,口随情诵,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把握、感受到腰鼓艺术中奔腾的生命力量,激发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课程介绍】
《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深刻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情感的课文,充分展现了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完美结合。因此,在设计课程时,重点放在“读”字上,通过听读,朗读,品读,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激发起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理解文章厚重的文化内涵。
【学习者分析】
1. 学习本课例之前,学生已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和能力:
有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和朗读能力
2.学生存在的问题是:
学生对黄土高原的文化比较陌生,对理解文章内涵,构成一定障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资源和媒体选择】
Powerpoint软件,MPEG文件,FLASH视频文件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要一起去一块神奇的黄土地,在它的脚下流淌着一条叫黄河的母亲河,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子孙们,在这片黄河流域开始了五千年的文明。这片黄土地,曾经亲眼目睹过秦始皇横扫六合的战车,曾经亲耳聆听过汉高祖“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歌声,也曾经目送过唐明皇那些浩浩荡荡西出阳关的商旅车队。直到今天,在这片位于我国西北部神奇土地上,仍然绽放着璀璨的民间艺术之花。同学说说,在我们的黄土地上有哪些民间艺术? 由教师操作多媒体课件提供黄土高原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剪纸艺术,秦腔,面塑,刺绣,布艺,皮影戏,安塞腰鼓……(教师适当提示,总结)本环节设置,使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激发他们对安塞腰鼓文化的兴趣。
腰鼓资料简介 根据视频播放以及课本上的资料,学生简要概括出关于安塞腰鼓的有效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给大家: 概括:演奏地点:黄土高原 演奏形式:常常是几百甚至上千人。历史:两千年以上 美誉:天下第一鼓 …… 播放MPEG文件,简要介绍安塞腰鼓本环节目的,吸引学生兴趣,消除他们对这种艺术形式的陌生感,使之获得直观的感受,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听读 播放名家范读视频材料。学习任务:找出反复出现,并标志文章脉络的句子参考:学生会很容易找到“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3.顺势用“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的句子,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播放FLASH视频文件,在听读的过程中,培养模仿能力,通过合作,探讨,实现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环节设置目的: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整体气势,把握节奏,然后通过选取词句,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
朗读 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这部分语言上的特点,或者你喜欢的原因。 ( 学生总结) 语言特点:多用短词、短句,铿锵有力,具有节奏感;运用反复、排比,层层递进,具有层次感;善用夸张、比喻,形象生动,具有画面感。 通观全文,一个接一个的生动画面,在眼前浮现;一个又一个的短句,如同急促的鼓点,在心灵的鼓面上敲击出动人心魄的节奏;层层推进,气势恢弘。 朗读,讨论,点评。环节设置目的:指导学生多美读,从美读中体味它的气势,品味语言的特色,进而加深对内涵的理解。
五.品读 品读课文,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参考意见: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源泉,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我们的民族经历了上百年的屈辱,重新走向辉煌,直到今天傲然于世界民族之林,靠得不正是这样一种精神吗?它不受遏制,它永不消亡,它只会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勃发,喷涌,沸腾,燃烧! 本课重点环节。学生活动分组合作讨论,自由发言,挖掘文章精神内涵。在三个层次的“读”中,情随文动,激励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启发,归纳,感受到腰鼓艺术中奔腾的生命力量,激发起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最终实现一次较高水平的审美体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延伸拓展 播放《黄河协奏曲》(录象定格画面,全课结束)从激昂的音乐和黄河奔腾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以“黄河”为话题作文 播放MPEG文件环节设置目的:既是对课文的延伸,也是对主题的深化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民族精神的热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