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七年级第一学期是衔接小学与初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据了解,我校七年级很多学生还没有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课堂总是依赖老师的讲解,不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本课的设计旨在运用自读课文的阅读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我校学生与阳春实验中学的学生在这方面相差应不大,故设计此教学方案应用于本节课。
【教学目标】
1.利用旁批学会独立阅读、自主学习,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2.能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
3.理解文章的主题。
【重点难点】
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与策略;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思路】
第一: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换的语句,以及“我”心理变化的语句。完成表格,理清思路,复述故事情节。
第二:理解作者回忆五十六年前往事的目的。通过设置主问题“哪些人帮助了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人物以及思考文章主题。
第三:学生利用批注的方法,展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悟,进一步培养自读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对学情进行诊断,从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上发现其中关键性问题所在,最终形成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生:课前带着不同任务多次默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圈点勾画,并完成导学案。
【教学活动】
课堂导入:攀岩视频导入。
任务一:理清思路,复述故事
【任务与意图】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换的语句,以及“我”心理变化的语句,完成表格,理清思路,复述故事情节。掌握默读课文的方法以及圈点勾画的基本技巧,明白通过找六要素来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换的语句,以及“我”心理变化的语句。
2.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地点
事件
“我”心理
酷热的星期天
犹豫,但渴望勇敢快乐
来到悬崖
初爬悬崖时
伙伴们离开“我”,“我”上不去下不来
父亲喊“我”下来
“我做不到”,信心全无
“这看起来能做到”,“然后找到了”,顿时有了信心
父亲教“我”移动右脚,走第二步
父亲继续指导“我”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走下悬崖
3.学生展示完成表格内容,并根据表格内容进行复述故事情节。
4.教师明确按照找六要素来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
任务二:把握主题,探究原因
【任务与意图】
学生找出文中体现主题的段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获得成长与感悟,有哪些人提供了帮助?这是基于主问题的设计,让学生透过这个问题,从而再次对课文内容进行从头到尾的品读,展示自己的独特见解。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主题的段落,并朗读出来。
2.找出这个段落中起到画龙点睛的句子,引出两个“一小步”。
3.学生讨论“哪些人对我的成长与感悟提供了帮助。”
4.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讨论结果。
5.教师明确学生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一小步”。
任务三:批注课文,展示感悟
【任务与意图】
学生批注课文,找出运用了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培养学生从描写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批注,从细节处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也鼓励学生多角度批注课文,批注有价值的佳句以及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者是重点、难点、
疑点。这是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读课文,批注课文。
2.学生展示自己的批注。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我懂得了(请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本节课的感悟或所学到的知识)
,不明白的还有
。
教师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童年时克服恐惧,收获自信的一段回忆,故事从生活中的一则插曲引申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深沉而令人信服。我们还学到如何条理清晰地叙述一件事,体会了课文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还有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我们要学习它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生动地叙述一件事,最后运用议论抒情的手法将一般经验上升为普遍的人生经验的写作方法。
【布置作业】
1.阅读《悬崖上的一课》。
2.你有文中“我”那样类似的经历吗?是怎样克服的?请写作周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