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04 17:3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盛装酒精的试剂瓶上贴有的标志是
2.消防安全是保障我们人身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消防通道可以随意堆放杂物
B.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所有的爆炸都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
D.将发生爆炸时,应就近隐蔽或卧倒,护住重要部位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B.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C.加高化工厂的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A.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
B.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先进行灯火实验
C.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D.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5.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天然气中也含硫元素
B.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C.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D.一定质量的煤燃烧所产生的SO2的质量比CO2多
6.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A.硫粉
B.煤粉
C.面粉
D.石灰石粉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有毒气体
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电器失火可用水基型灭火器熄灭
D.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
8.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氢氧化镁〔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氧化镁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氢氧化镁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氢氧化镁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氢氧化镁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Mg(OH)2
MgO
+
H2O
9.北京时间2018年2月22日,在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武大靖勇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首金。在剧烈的高强度运动中,人体有些部位会感到酸痛,这是因为体内产生了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乳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乳酸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2:1
C.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乳酸的化学式量是90
10.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对比可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②③对比可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D.实验中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1.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
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乙酸分子由两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乙酸中氧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D.乙酸燃烧的产物只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
1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13.有关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紫色石蕊溶液可区分CO和CO2
B.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C.C、CO、CO2都具有还原性
D.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二、填空题
14.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是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1)下列做法无助于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是_____。
A.使用节能灯泡
B.加大石油进口,减少国内原油开采
C.用秸秆制秸秆燃气
D.大力开发利用风能,替代化石燃料
(2)氢气是洁净的高能燃料,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前应该______,请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现阶段,我国的能源仍然以化石燃料为主.为防止煤自燃,煤场将大煤堆分散成若干个小煤堆,这样做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许多家庭以天然气为燃料,当发现燃气泄漏时,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A.赶紧打开换气扇
B.关闭气源阀门
C.打开门窗通风
D.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
15.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热水的温度大于70℃,请据图回答.
(1)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
______

(2)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
______

(3)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16.下列实验中,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请回答: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

(3)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4)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7.⑴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2个氩原子______;
②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
③醋酸溶液中的阳离子是______;
④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______。
⑵化学——我们的生活
,利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①梅花扑鼻香自来,从分子性质的角度解释,这是因为__________。
②将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置于薄铜片上,用酒精灯火焰加热铜片。能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③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作用。
④打开汽水瓶塞,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与____有关。
⑤英语中有句谚语“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说明苹果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水果,苹果为人体提供的对应营养素是_________

⑥装汽水的塑料瓶属于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或“复合材料”)。
18.下图是某火力发电厂处理废气的示意图。
(1)煤是_____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写出处理过程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把废气转变成CaSO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该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________(填“酸雨”或“温室效应”)的产生;
使用新能源也能达到这一目的,请举一新能源的例子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9.已知A、B、C、D是四种化合物,甲、乙是两种单质;A是含碳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0,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1)写出A、C、甲、乙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
(2)写出物质C与B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0.如图中
A~I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均由
H、O、C、Fe
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其中
B、E、H
为氧化物。A
为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C
是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

I
的组成元素相同,E
和H
的组成元素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A
的化学式为_____。
(2)E→F
的转化在自然界非常普遍,该过程的名称是_____。
(3)C→D
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请写出一个符合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
I→F
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四、实验题
2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示意图。
①实验时,取下橡皮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待反应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②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_____(填序号)
A.使用的红磷量不足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实验中弹簧夹没有夹紧
(2)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①燃烧化石燃料会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不仅如此,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既要节约使用化石燃料,又要开发利用新能源。
②我国已经开发和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其中含乙醇10%,使用这种乙醇汽油的好处是_____(写出一点)。
(3)有野外作业人员在酒精炉上用白纸做成的轻便纸锅煮食物(如图)。
①酒精(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在煮食物的过程中,纸锅不会燃烧的原因是:_____。
③请从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角度,说明图中让固体酒精与纸锅底部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目的:_____。
22.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是①______。
(2)A装置可用于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方法制取氧气的主要实验步骤有:①加热
②向试管中装药品并固定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⑤停止加热
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___(填序号)。
(3)B
装置可用于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实验室利用下列反应制取氢气,____(填“能”或“不能”)用B装置制取并收集氢气。
(4)C实验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__,并生成_____色固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实验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少量水,其作用是___。
(5)D实验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是通过对比_____的现象得到的。
五、计算题
23.某工业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每生成1t
产品,需要通入含有0.2%(体积分数,下同)的惰性杂质CH4的新鲜原料气2800m3。
经分离器分离产品后,剩余气体中含有大量未充分反应的原料与
3%的CH4。在连续生产的条件下,可对剩余气体采用部分循环、部分移走的操作,一方面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节省成本,另一方面也避免装置中CH4越来越多而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已知在此生产条件下,CH4在每吨产品中的溶解量为2.3m3,。计算每生产
1t
产品需要移走气体的体积。
24.煤是一种化石燃料,用煤作燃料生成的SO2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有一种煤每燃烧1
t就会释放出53.3
kg
SO2。如果将产生的SO2用熟石灰来完全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那么燃烧5
t这种煤产生的SO2在理论上需用多少千克的Ca(OH)2来吸收?(计算结果取整数)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A
4.D
5.D
6.D
7.D
8.A
9.C
10.C
11.D
12.D
13.A
14.
B
检验氢气的纯度
2H2+O22H2O
及时散发热量,使温度达不到煤的着火点,从而破坏燃烧条件
BC
15.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氧气参加
4P+5O22P2O5
16.(1)2H2O22H2O
+
O2↑
(2)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液面逐渐降低;液面逐渐上升且有气泡产生(4)CO2+H2O
=
H2CO3
17.2Ar
Ca
H+
CO
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乳化
压强
维生素
合成材料
18.不可再生
CaCO3
CaO+CO2↑
2SO2+2CaO+O2
2CaSO4(或2SO2+2CaCO3+O2
2CaSO4+2CO2)
酸雨
太阳能、风能、氢能等等。
19.CH4
CO2
O2
H2
H2O+CO2=H2CO3
20.C2H5OH
光合作用
Fe+2HCl=FeCl2+H2↑(或Fe+H2SO4=FeSO4+H2↑)
2H2O22H2O+O2↑
21.烧杯中的水将流入集气瓶内,约到刻度1处
AB
温室效应
节省石油资源
C2H5OH+3O22CO2+3H2O
温度没有达到纸张的着火点
使火焰的外焰加热、增大固体酒精和空气充分接触
22.长颈漏斗
③②①④⑥⑤
不能
火星四射
黑色
防止高温生成的熔融物炸裂集气瓶底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23.110m3
24.308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