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2章地球的“外衣”南日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2章地球的“外衣”南日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11-23 13:30:23

文档简介

南日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班级 姓名
年级:初二年级 学科:科学 整理:钱敏达 审核:
内容:§2.1大气层 课型:新授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了解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感受用图表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图的能力。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的规律
2、难点:对流层的特点及探究对流的形成
新课准备
1.为什么地球上被流星撞击而成的坑窝那么少?
拓展与提高
1.大气的成分:
由 、 、 、 、 、 、以及 等物质组成。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例: 是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 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天阳紫外线的伤害。
新课预习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________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的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______。然而它对地球而言却非常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__________着地球。
2、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_______之间。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________趋势。
3、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热空气密度_________,________运动;而上方空气温度低,密度___________,下沉,形成对流。
课堂练习
1.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 )
A、狂风暴雨 B、火山喷发
C、雷电交加 D、碧海蓝天
2. 地球的大气层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层,则地球将会( )
A、出现睛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
B、仍然听到讲话的声音
C、频繁地受天外来客的袭击
D、没有白天和黑夜
3、指出下列大气对流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 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是( )
A、暖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外层
5. 地球表面大气层的厚度大约为( )
A、1000千米 B、2000千米 C、3000千米 D、5000千米
6.民航客机的高空飞行时常位于 的大气层中(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冷 热
冷 热
冷 热
冷 热南日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班级 姓名
年级:初二年级 学科:科学 整理:钱敏达 审核:
内容:§2.6为什么会降水 课型:新授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湿度及其气温之间的关系。
2、了解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相对湿度的概念
2、难点: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
课后作业
1.产生风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低的差异     B、空气湿度的差异
C、气温高低的差异     D、气压高低的差异
2.“ ”在天气符号中表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3.某同学以一定的速度向东跑,他感觉到无风,则此时( )
A、无风    B、吹西风,风速与跑速相同
C、吹东风,风速与跑速相同   D、吹西风,风速比跑速小
4.下列现象可能由风引起的是( )
①田里的甘蔗大片倒伏 ②公路被大量沙石掩埋
③铁路的路基大面积坍塌 ④大树被连根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拓展与提高
5.在浙江的东部沿海,每当夏季,总是有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风则会从陆地吹向海洋。从以上材料分析可知( )
A、浙江的冬夏季风力会发生不断的变化 
B、夏季的时候海洋上的气压比陆地的气压要高
C、浙江的冬夏季风向是固定不变的   
D、冬季的时候海洋上的气压比陆地的气压要高
新课预习
1.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空气的湿度一般用___ ______表示,它表示空气中水汽的____ _ ____,常用______ ______表示。由于空气中的水汽的多少往往是相对的,___ _____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2.观测湿度的仪器是___ _____,最常用的是____ ___,它由一支___ ____和一支__ ______组成。
3.干湿差大,则相对湿度_____________。气温高,空气容纳水汽多,湿度大,大多昆虫的翅膀变软,只能低飞。
4.降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最常见的降水是___________。
5.降水量用________ ______来度量,它表示一定时间内_______ ___ ______。用____ ____观测。
6.动物的____ ___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密切。而反映天气变化的基本要素是 、 和 。
课堂练习
7.决定云、雾、降水等天气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
A、大气湿度 B、气温 C、气压 D、风
8.云飘在空中而不降水,这可能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汽不足 B、气温不够高
C、云中凝结的水珠还不够大 D、云的上升运动太快
9.下列属于降水的是( )
A.雨 B.雪 C.冰雹 D.以上都是
10.下列有关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中只要含有水汽就一定会出现降水 B、大气降水形式就是降雨
C、冰雹也是大气降水的一种形式 D、空中有云就会降水
11.降水量的单位是( )
A、毫米 B、毫米3/小时 C、毫米3 D、厘米3
12.下列不属于降水的是( )
A、雨 B、雪 C、云 D、冰雹
13.通常水汽存在于(   )
A、云中 B、雾中 C、雨天的空气中 D、任何地方的空气中南日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班级 姓名
年级:初二年级 学科:科学 整理:钱敏达 审核:
内容:§2.7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课型:新授 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获取天气预报的常见方法。
2、学会看天气预报。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上的常见天气系统
2、难点:天气图上的等压线和天气系统
课后作业
1.大气中能成云致雨的成分是( )
A、水汽和臭氧  B、水汽和二氧化碳  C、水汽和尘埃 D、水汽和氧气
2.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有水汽的是(  )
①冬天从屋外进入屋内时眼镜片上会起雾  ②水缸外壁有时会出“汗”  
③水烧开后会冒出水蒸气   ④淋湿的地面自己会变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某日降水量为16毫米,它表示(    )
A、一天内降水的体积      B、雨量筒内贮水瓶积水量的体积
  C、每小时的降水体积    D、一天内降水形成的地面积水深度
4.大气层中的水可能存在于(  )
①云中   ②雨中   ③晴天的空气中  ④任何地方的空气中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有时会发现屋内电冰箱壁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说明此时(  )
A、空气的温度比电冰箱壁温度低   B、空气中的水汽绝对含量太小 
C、空气的相对湿度很大       D、屋内的空气相对湿度达到100%
拓展与提高
6.“蜻蜓低飞,不雨也阴”这条天气谚语的科学道理是(  )
A、云中的小水滴阻挡蜻蜓飞行 
B、下雨前气压高,把蜻蜓往下压
C、雨前空气的湿度大,蜻蜓的翅膀变软,飞不高
D、下雨前,蜻蜓的食物聚集到地面附近
新课预习
1.知道天气预报用语的含义。
⑴云:_________(云量在3/10以下)、少云、多云、_________(云量8/10以上)
⑵降水:__________(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中雨、大雨;小雪、中雪、大雪
⑶风向、风级:
⑷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2.天气图是表示不同地方_______ ___的地图。天气图上的曲线叫______ ____,它是___ ____相等的地方的连线。
3. 根据___ _________的分布特点可以分析出常见的4个天气系统: 高压(天气___ _ ____), 低压(_____ _ _____天气), 冷锋 (_________ ________), 暖锋 (__________________)。
4.向暖空气一侧移来的锋叫__________________,常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__天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是_ ________,常带来__________、 _______ ____等天气。
5._______________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分界面叫_______________。
6.如右图所示,此时的锋是__________,它是a________空气向b
________空气移动的锋,甲地锋面过后,气温将明显_________。
课堂练习
7.日常生活中,天气预报描述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
A、气压和风 B、气温和降水
C、气压和湿度 D、空气质量和风
8.下列有关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B、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大气热状况
C、天气仅指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D、目前,天气的预报水平低于地震预报水平
9.下列叙述中,说天气的是( )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
C、云南昆明四季如春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天空中总云量约为,为( )
A、晴 B、小云 C、多云 D、阴南日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班级 姓名
年级:初二年级 学科:科学 整理:钱敏达 审核:
内容:§2.2天气和气温 课型:新授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天气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3、学会测量气温。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气温的观测
2、难点: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
课后作业
1. 大气分层的依据是( )
A、大气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B、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C、大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D、大气组成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2. 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 )
A、近地面高纬度气压高,低纬度气压低  B、近地面气温低纬度高,高纬度低
C、 水汽含量低纬多,高纬少       D、高空气温低纬多,高纬少
3. 在大气层中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慢慢下降的是( )
A、对流层和平流层 B、平流层和中间层
C、中间层和暖层   D、对流层和中间层
4. 如果没有大气层,下列现象哪些可能在地球上发生?( )
①地球上到处都是陨石坑 ②地球上的重力明显减小
③天空仍然是蔚蓝色 ④ 生命都从地球上消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拓展与提高
1.以下有关大气层特点或作用的说法中你最认可的是(   )
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B、臭氧层——反射无线电波
C、暖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新课预习
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___________称为天气。天气是由许
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
2、气温是空气的温度,表示空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最高、最低温度计,分别测量一天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我国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是__________。温度计通常放在离地面1.5米, 漆成_______色的百叶箱内(门朝北)。
4、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_______________,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______________。
5、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__________和气温变化有关。而气温对人类_________的影响也很大。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___________。
6.医学实验证明:股骨主要是靠外界周围的 与韧带一起连在身体上的,如果
没有 ,我们的身体也会解体的。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
A、四季如春 B、烈日炎炎
C、长夏无冬 D、鹅毛大雪
2.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 )
A、中午12时 B、上午10时
C、午后2时 D、午后4时
3、—天当中,陆地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 )
A、日出前后 B、早晨8时
C、午夜12时 D、午夜4时
4. 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与气温无关的是( )
A、蚂蚁搬家  B、小狗呼吸加快 C、蚯蚓爬出地面 D、小鸟觅食
5. 某同学要测量家中的气温,为了使测得的温度更接近实际温度,则温度计应放在家中的(  )
A、朝南的阳台 B、客厅 C、朝北的阳台 D、楼梯间南日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班级 姓名
年级:初二年级 学科:科学 整理:钱敏达 审核:
内容:§2.8气候影响气候的因素(二) 课型:新授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地形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2、了解季风的概念,理解我国季风的形成机理。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成
2、难点: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成
课后作业
1. 相对天气而言,气候反映的大气状况( )
A、短期而多变 B、短期而稳定
C、长期而多变 D、长期而稳定
2.人们用“晨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我国西北广大地区气候的一个特点:气温的日较差远比沿海地区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不同
C、地貌的不同 D、人类活动的影响
3.属于气候范畴的是 ( )
A、小雨夹雪 B、晴空万里
C、四季如春 D、台风
4.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放热及温度和质量都没有关系
拓展与提高
1.由于 性质差异,深居内陆的地区受大陆影响 ,气温的年较差 ,离海近的地区受海洋影响 ,气温的年较差 。
新课预习
1.季风:是_ __________。
2.影响气候的因素
⑴纬度:低纬度区___________,高纬度区____________。
⑵海洋和陆地的性质:近海、沿海、海上_________________,离海远的内陆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地形: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___________。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________________。
⑷季风就是指在不同季节里_________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主要成因是由于
_____ __,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__________,陆地气压比海洋_________
故风从_____ ____吹向_____ ___。
3.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_______________最强盛,范围最广。我国在冬季盛行_______ ______,夏季盛行_______ _______。
课堂练习
1.下列情况中会使大气压变小的是( )
A、从高山顶下山的过程中 B、从赤道向北极运动的过程中
C、从室内到室外的过程 D、从一楼上升到九楼的过程中
2.山地的两侧气候不一样,迎风坡比背风坡 ( )
A、气温高,降雨多 B、降雨多,气温无差异
C、气温低,降雨少 D、气温高,降雨少
3.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因素
C、洋流因素 D、海陆位置
4.北京地区“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是讲述北京的( )特征。
A、气候 B、天气 C、温度带 D、干湿带
5.欧亚大陆和同纬度的太平洋相比,冬季( )
A、温度高、气压高 B、温度高、气压低
C、温度低、气压高 D、温度低、气压低南日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班级 姓名
年级:初二年级 学科:科学 整理:钱敏达 审核:
内容:§2.4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课型:新授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能说出晴朗的天气气压较高,阴雨的天气气压较低。
2、了解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气压变化过大会使人产生不良的反应。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2、难点:对高压多晴燥天气,低压多阴雨天气的理解
课后作业
1. 某彩色电视机显像管屏幕的面积为0.25米2,屏幕受到的最大压力最接近以下的哪个数
值(  )
A、2.5×106牛 B、2.5×104牛 C、2.5×102牛 D、2.5 牛
2. 屋顶的面积很大,大气压对屋顶有很大的压力,但并没有把屋顶压塌,这是因为(  )
A、屋顶有坚硬的横梁 B、屋顶四周有坚固的墙支撑着 
C、屋顶面积大,压力的受力面积大   D、屋内空气对屋顶产生同样大的大气压力
3. 刮大风时,即使风平行于窗户,窗户也常常会被刮开而打破,原因是(   )
A、风对窗户的作用力太大    B、窗内大气压大于窗外大气压 
C、风对窗户的作用力太小  D、窗内大气压小于窗外大气压
4. 如图,把装满水的瓶子浸入水中,口朝下放置。将瓶子慢慢向上提起,当瓶子有一部分已从水中提起,但瓶口还没有离开水面时,则( )
A、瓶中的水将全部流出,瓶子变成空的
B、瓶中的水不流出,瓶子仍充满水
C、露出水面的那段瓶子是空的,留在水面下的部分有水
D、无法确定瓶内是否有水
拓展与提高
1.资料说明:刮龙卷风时,大气压能达到9×104Pa。在一座面积为200m2的简易平顶厂房
中,当时的大气压强是1××105Pa,如果此时龙卷风从厂房房顶上刮过,那么大气对厂
房房顶的作用力可能是多少?方向怎样?
新课预习
大气压对天气影响:
高压区中心的空气_____ _____流动,天气__ ________,空气_____ ___。
低压区中心的空气___ ______流动,天空多云,常形成________ ____天气。
2.气压对人体的影响:大气压__________,人体感觉舒适。(填“高”或“低”)
3.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液面上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___________。
4.在高山上,由于地势的增高,导致气压 ,液体的沸点也随之 ,所以用普通的锅很难将饭烧熟。
5.⑴厨房里我们常用吸钩挂抹布,其实吸钩能够吸在墙上是因为 的作用。
⑵用高压锅煮饭,可以增大锅内气体的压强,使水的沸点 (“增大”或“减小”),饭菜熟得更快。
课堂练习
6.在下列现象中,应用了大气压作用的是( )
A、将风筝放上天 B、用针筒注射器把药液注入肌肉
C、用吸管吸饮料 D、火箭喷射高温燃气而升空
7.气压即为大气压强,气压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在低气压区,一般为( )
A、晴湿天气 B、阴雨天气 C、干燥天气 D、晴燥天气
8.高压锅煮牛肉时,牛肉容易烂,其原因是( )
A、高压锅内压力大,牛肉被压烂 B、高压锅内压强大,牛肉易膨胀变烂
C、高压锅内水温高,牛肉在高温下易煮烂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9.下列生活或生产用具不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工作的是( )
A、离心式水泵 B、真空压缩保存袋 C、吸尘 D、电冰箱
10.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水分,为了使糖在沸腾时不致变质,沸腾的温度
低于100℃,制糖时应采用措施为( )
A、增大装置内的气压 B、减小装置内的气压
C、加热的火不要太猛 D、一定要把整个装置搬到高山上去南日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班级 姓名
年级:初二年级 学科:科学 整理:钱敏达 审核:
内容:§2.9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候 课型:新授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和分布。
2、知道气候变化与动物行为的关系。
3、知道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和危害。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东部的季风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难点:中国东部的季风雨,人类活动与洪水。
课后作业
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两地( )
A、气温不同 B、湿度不同
C、阳光分配不同 D、土壤的肥沃程度不同
2.我国春节前后哈尔滨举行大型冰雕展,而广州举行花展,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季风 D、地形
3. 浙江省夏季盛行季风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4. 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影响 B、纬度影响 C、洋流影响 D、地形影响
拓展与提高
1.如图所示:A地海拔200米,B、C两地海拔2200米,且A处长年刮东风。则:
⑴B对A的相对高度为 ,A和B相比,
气温较高的是 地,理论推算两地温差

⑵B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地,判断理
由是:B地位于 ,
C地位于 。
新课预习
1.我国在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__________以__________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分布有_________季风气候、___________季风气候和____________季风气候。
2.冬季,我国盛行从蒙古、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的冬季风,气温________,降水______。
夏季,我国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吹来的夏季风,气温__________,降水_________。
3.许多动物的行为和气候变化有关,如蜗牛在夏季气候干燥时,身体会缩入壳内,以达到减少____________的目的;冬天,蛇和蛙等变温动物会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越冬。
4.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_________,降水________,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冬季,我国北方的寒冷天气又常常会对工农业生产造成__________________。
5.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__________,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气候区,降水变化大,冬寒夏热,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___________,但日照___________。
6.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___________活动,它是由___________活动引起的。每年袭击我国的寒潮平均约________次,寒潮会带来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天气。
7. 台风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灾害性天气。台风的中心叫____________,其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____________区。
8. 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引起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我国的降水季节主要集中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从西向东逐渐减少
C、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D、从北向南逐渐减少
3.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B、只有我国受台风的影响
C、台风到来往往给当地造成旱涝灾害
D、台风只袭击我国长江以南各个省区南日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班级 姓名
年级:初二年级 学科:科学 整理:钱敏达 审核:
内容:§2.8气候影响气候的因素(一) 课型:新授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2、了解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理解比热的概念,了解不同物质比热的差异。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不同物质的比热
2、难点:比热的概念
课后作业
1. 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测定,一般是从距离地面多高的百叶箱内的温度计上读得( )
A、1.5米 B、2米 C、2.5米 D、3米
2.下列属于天气的是( )
A、今天风和日丽 B、冬季寒冷干燥
C、夏季暖湿 D、四季分明
3.1998年2月13日,上海最高气温达27℃,创有史以来2月的最高气象记录。这天的最高气温估计出现在( )
A、午夜2时左右 B、午后2时左右
C、中午12时左右 D、日出前后
4.下列词语描述天气的是( )
A、冬暖夏凉 B、阴转多云
C、四季如春 D、终年高温
拓展与提高
1.下列表示下雨的天气图标是( )
A B C D
新课预习
1.气候:是某一地区 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____________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____________位置不同。我国海南岛____________低,____________高,属五带中的____________,长夏无东。地处我国最北的漠河,____________高,____________短,____________长而寒冷。
3.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它是指_____ _____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__ _____时所__ __ __的热量。
4.比热的单位是_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__表示。
5.水的比热是__________________,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陆地受热和散热都比海洋快,因此海洋或近海地区气候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均匀,其原因是 ( )
A、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大 B、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小
C、海洋上的风力比陆地大 D、海水在不停地流动,而陆地则无此现象
2.2005年5月25日.中国第四次珠峰综合科学考察队的部分队员成功登顶。在登山过程
中,随着高度的上升,下列符合事实的是( )
A、大气压强逐渐增大 B、大气温度越来越高
C、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 D、大气中的氧气逐渐稀薄
3.水比热容较大的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技术中有广泛应用。下列事例中哪个不是应用这一性质( )
A、北方冬天,用热水循环来供暖
B、初春傍晚,在秧田里灌水可防止秧苗冻坏
C、用水来冷却汽车的发动机
D、夏天各教师洒水,感觉凉爽
4.质量相同的一块0℃的冰和一杯0℃的水,它们具有相同的( )
A、比热 B、温度 C、体积 D、密度南日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班级 姓名
年级:初二年级 学科:科学 整理:钱敏达 审核:
内容:§2.5风 课型:新授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
2、学会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风的观测
2、难点: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
课后作业
1.下列事例中没有应用大气压的是(     )
A、把带吸盘的挂衣钩按在光滑的穿衣镜上
B、按自来水笔的笔胆能吸到墨水
C、背双肩带书包比背单肩带舒服
D、打吊瓶也要靠大气压才促使针剂进入人体
2.大气压虽然很大,但人为什么感觉不到,下面的解释恰当的是( )
A、大气压对人体不起作用     B、人体周围各方向的大气压强相互抵消
C、人体内部也有大气压强     D、人体内部也有压强
3.2005年11月,神州6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100多小时后顺利返航,其中宇航员穿了厚厚的宇航服的目的是(   )
A、供呼吸    B、保持体内外压强相等
C、美观   D、增大体积
4.中医常用一种“拔罐子”的方法治疗身体疼痛。拔罐子时,用火将小罐里的空气加热,然后将罐子猛扣在病人的皮肤上,等冷却下来之后,罐子就会吸附在皮肤上。将罐子取掉之后,可观察到皮肤上被拔的部位会留下圆圆的红印。上述事实可以说明什么?( )
A、说明大气有压强
B、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C、说明大气有压强,又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D、既无法说明大气有压强,又无法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拓展与提高
1.用高压锅煮粥,熄灭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而普通铝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熄灭时,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熄灭后,锅内温度仍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还在沸腾
C. 熄灭后,锅内温度仍高于100℃,打开锅盖后锅内气压比原采低,所以重新沸腾
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灭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新课预习
1.风是空气的___________运动。不同地区气压大小不同,空气从_________区流向_______,即形成风。
2. 和 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⑴风向是指_______________,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_______种风向,如: 表示______风。在气象预测中常是用________来测量风向的,它的尖端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⑵风速是指______________。常用的度量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风速常用_________表示。气象预测中用来测量风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初二(1)班的小明在值日时,看到被扫到一起的纸张被风吹起,但学校的人工湖上却没有因此而起小波,此时的风速大约是 米/秒,这一类风的名称叫 。
4.根据下表描述的情景在对应的空格处填出相应的风级:
风级 目测情景
脸部感觉有风,树叶有微响
有叶的小树摇动,湖面有小波
全树摇动,迎风步行感觉困难
树连根拔起,建筑物被毁
树枝折断,人向前行走感觉阻力非常大
船静,烟囱排出的烟直上
课堂练习
5.图为某地中午气压图。让你此时去放风筝,你最好向着哪个方向放?(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6.人类的下列活动是利用风来进行的有( )
A、气球探测   B、帆船运动   C、高空跳伞   D、滑雪运动
7.下列有关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给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雨水的是季风   B、不同的风,可以形成不同的天气
C、风是空气的垂直运动           D、东南风是指吹向东南方的风
8.下列现象不可以用来判断风向参照的是(   )
A、沙尘扬起的方向           B、旗帜飘扬的方向
C、水波移动的方向           D、石头滚落的方向
9.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一般为(    )
A、大于12级   B、12级    C、11-12级  D、10级以下
10.大风的陆上目测结果是( )
A、烟囱被吹断,屋顶受损,瓦片吹飞 B、树枝折断,人向前行感到阻力非常大
C、全树吹倒,迎风步行感到困难     D、大树枝摇动,电线鸣响,举伞困难
低压区
高压区
北南日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班级 姓名
年级:初二年级 学科:科学 整理:钱敏达 审核:
内容:§2.3大气的压强 课型:新授 时间:
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
2、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3、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证明大气压存在
2、难点: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课后作业
1. 下列词语描述天气的是( )
A、四季如春     B、暴风骤雨    C、冬冷夏热     D、夏季多雨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主要说的是(   )
A、天气的变化   B、气候的变化  C、温度的变化   D、季节的变化
3. 气温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也很大,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 )
A、22℃ B、30℃ C、18℃ D、25℃
4. 在冬季,下列做法可以有效抵御低温冻害的是( )
①在树干上绑草绳 ②在麦田里灌满水 ③给农作物盖上塑料薄膜 ④清除街道上的积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拓展与提高
1.百叶箱是安置测温仪器的防护设备,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___________和地面对仪器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影响,又能使仪器的感应部分有适当的___________,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温度的变化。一般安装在离地面1.5米高度的地方,因为这个高度气温变化比较___________,同时这个高度又是___________一般活动的范围,它可以真实地反映__________ _。
新课预习
1.大气的压强简称___________。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著名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
3.大气压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
1个标准大气压= ____________厘米水银柱=__________帕= 10.34米水柱
4.大气压的大小跟____________直接相关,大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__________。
5.气体压强与__________有关,气流速度越大,气体压强越_______。跟气体一样,液体的 压强也会随__________的增大而___________。
6.医学实验证明:股骨主要是靠外界周围的 与韧带一起连在身体上的,如果没有 ,我们的身体也会解体的。
课堂练习
1.下列情况中会使大气压变小的是( )
A、从高山顶下山的过程中 B、从赤道向北极运动的过程中
C、从室内到室外的过程 D、从一楼上升到九楼的过程中
2.关于大气压的值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B、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C、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D、大气压与高度无关
3.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例子,你认为以下哪个例子不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
A、用吸管吸牛奶      B、人的呼吸  
C、滴管中的液体不滴下来  D、沸水从茶壶中溢出
4.当向两张纸条中吹气时,两张纸的下端将会(   )
A、分开   B、合拢   C、先分开后合拢    D、先合拢后分开
5.气体跟流速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大      B、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C、气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D、气体的流速与压强成反比
6.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设计者与实验结论分别为(    )
A、牛顿,证明了牛顿第一定律 B、阿基米德,证明了浮力的存在
C、托里拆利,验证了大气压的数值 D、奥托·格里克,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