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表示练习
一、单选题
二氧化氮是大气的污染物之一.煤燃烧会产生一部分二氧化氮气体,它会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形成酸雨,NO2+O2+H2OHNO3,配平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 ? )
A. 1,1,1,2 B. 2,1,1,2 C. 4,1,2,4 D. 6,2,3,6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KClO3?KCl+O3↑ B. H2O2H2↑+O2↑
C. 3Fe+2O2Fe3O4 D. Mg+O2MgO2
要配平的化学方程式:C2H2+O2→H2O+CO2,各分子式前的系数(化学计量数)之和为(????)
A. 10 B. 15 C. 13 D. 18
松花皮蛋外面料灰的配料有纯碱、食盐、生石灰、草木灰.当用水将其调和包在蛋壳外面时,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提升“中国芯”的性能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中国芯”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体现了碳的氧化性
B. X的化学式为CO
C. 参加反应的SiO2与C的质量比为5:2
D.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少
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五氧化二磷
C. 每31份质量的磷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42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D. 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S B. SO2 C. Ag2S D. SO3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物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
B.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
C.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
D. 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一种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B. 该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D. 甲、乙、丙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
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 拉瓦锡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Hg+O2???△???HgO? 化合反应
B. 甲烷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氧化反应
C. 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Zn+H2SO4=ZnSO4+H2↑? 置换反应
D. 钟乳石的形成?CaHCO3=CaCO3↓+H2O+CO2↑分解反应
关于化学反应C+O2??点燃??CO2的理解错误的是(????)
A. 此反应是氧化反应
B. 碳与纯氧发生反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 每1mol碳和1mol氧气点燃后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碳
D. 每1g碳和1g氧气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以下化学方程式使用完全正确的
A.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KMnO4?K2MnO4+MnO2+?O2↑
B. 铁丝与稀盐酸:2Fe?+?6HCl?=?2FeCl3+?3H2↑
C. 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产生氧气:2H2O2?O2↑+?2H2O
D. 碳不完全燃烧:2C?+?O2↑2CO↑
神州九号载人飞船已于2012年6月12日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有一大突破,火箭推进器中常常盛有液态肼(X)和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关反应式为:X+2H2O2=N2↑+4H2O,据此判断肼的化学式是(????)
A. N2H4 B. NH3 C. NH2 D. N2O
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可读作(????)
A. 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B. 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 1个碳加1个氧气等于1个二氧化碳
D. 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MnO2?2H2O?+?O2↑??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
A.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B. 每2个过氧化氢分子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2个水分子和1个氧分子
C. 每2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分解生成2份质量的水和1份质量的氧气
D. 每68份质量过氧化氢分解,生成36份质量的水和32份质量的氧气
小明同学从2H2+O2??2H2O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④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后生成2份质量的水;⑤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 C. ④⑤ D. ①②③⑤
二、填空题
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可利用书后附录Ⅰ所提供的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信息)?如能发生反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钾________;
(2)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________;
(3)碳酸钾溶液和盐酸________。
氢氧化钠俗称 ______、______和 ______.在表面皿上放一些固体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可以观察到其表面先变潮湿,过一段时间,表面又出现白色粉末.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据报道,2013年徐州市发生火灾多起。干粉灭火器是常用的灭火器之一,它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它受热后生成纯碱、水和二氧化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钠的性质________;
(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专家提醒从火灾中逃生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其主要作用________。
三、实验题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 ,② ______ .
(2)实验室选用A装置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作为原料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 ;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如何改进装置 ______ .
(3)若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 ;若装置B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______ .
①控制液体的加入速度???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③加热反应物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______ 装置,若使用装置H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 ______ (填“e”或“f”)通入.
(5)利用药品氯酸钾和装置A、F(装满水)、G可以制取氧气并测量其体积,则接口的顺序为(填a、b、c、d):a→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有位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及所用药品如图所示),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给氧化铜加热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后加热,其目的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处看到的现象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C处看到的现象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反应后有⑤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
(3)本实验设计中,在B处所采取措施的目的是⑥? ? ? ? ? ? ? ? ??,其优点是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用4克氧化铜与CO充分反应,测得石灰水增重1.1克,则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⑧_______.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从组成的角度:水是由______组成的.(填写选项编号)
A.氢元素和氧元素??? B.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氢气和氧气
(2)从微观角度:如图可以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______.(填写图示编号)
(3)从资源角度看: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图1是净化河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B.利用在这个净化水的装置可以把硬水软化
C.此装置中活性炭只起到过滤的作用
D.利用此装置净化得到的水还不能作为饮用水
(4)从变化的角度看:
①水通电可发生分解反应,电解一定量的水,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写化学式),当正极产生的气体为5mL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______mL.
②图2是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答】
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HNO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NO2、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14、12,同时扩大4倍,则NO2、O2、H2O、HNO3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4、1、2、4。
故选:C。
2.【答案】C
【解答】
A.产物错误,条件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故A错误;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违背了客观事实,故B错误;
C.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C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
D.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违背了客观事实,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答】
可用待定系数法,首先确定C2H2的系数为1,根据原子个数前后相等得出:
C2H2+52O2→H2O+2CO2,
然后各项都乘以2,得:2C2H2+5O2→2H2O+4CO2,
所以各分子式前的系数(化学计量数)之和为:2+5+2+4=13;
故选:C。
4.【答案】B
【解析】解: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钙能和草木灰中的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属于复分解反应,过程中发生了2个复分解反应.
5.【答案】A
【解析】
【解答】
A.该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故错误;? ? ? ? ? ? ??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所以X的化学式为CO,故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含义可知,参加反应的SiO2与C的质量比为(28+16×2):(2×12)=5:2,故正确;
D.地壳中元素含量依次为氧、硅、铝等,所以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少,故正确。
6.【答案】D
【解析】解:A、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磷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可读作: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可读作: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选项说法正确。
7.【答案】C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硫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故C正确。
8.【答案】C
【解答】
由微观过程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方程式应该是:,则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即氧气与一种化合物即氨气,故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氨气相对分子质量为14+1×3=17,氧气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氮气相对分子质量为14×2=28,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8,所以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故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以及化学方程式含义可知,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28):(6×18)=14∶27,故错误;
D.反应前氨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生成物中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所以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故正确。
9.【答案】C
【解答】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生成了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H2OCH4+2O2;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分子的数目不变,故A错误;
B.由物质的变化和化合价的原则可知,该反应前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在反应后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故C正确;
D.由物质的组成可知,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都是氧化物,丙是甲烷,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为2Hg+O2???△???2HgO,故错误;
B.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这个反应不属于任意一种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错误;
C.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D.碳酸氢钙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H2O+CO2↑,故错误。
11.【答案】D
【解析】解:A、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碳与纯氧发生反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1mol碳和1mol氧气点燃后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可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故选项读法错误.
12.【答案】C
【解析】
【解答】
A.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选项中没有配平,不合题意;
B.铁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不是氯化铁,正确的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不合题意;
C.该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D.气体符号标错,气体符号只能标在生成物中,不能标在反应物中,且当反应物中有气体时,生成物中的气体不能标气体符号,不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2H2O2=N2↑+4H2O,可知:
??? 反应前? 反应后
氢原子? 4????? 8
氧原子? 4????? 4
氮原子? 0????? 2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物质X的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N2H4;
14.【答案】B
【解析】解:A、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选项读法错误.
B、该反应可读作: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读法正确。
C、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且物质种类不能论个数,故选项读法错误.
D、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选项读法错误.
15.【答案】C
【解答】
A.该反应可读作: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2个过氧化氢分子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2个水分子和1个氧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H2O2、H2O、O2三者之间的质量比是68:36:32,即每68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36份质量的水和32份质量的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H2O2、H2O、O2三者之间的质量比是68:36:32,即每68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36份质量的水和32份质量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16.【答案】B
【解答】
由2H2+O22H2O,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可读作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后生成36份质量的水;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故选:B。
17.【答案】(1)2KOH+SO2=K2SO3+H2O;
(2)NaCl+AgNO3=AgCl↓+NaNO3;
(3)K2CO3+2HCl=2KCl+H2O+CO2↑
【解答】
(1)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亚硫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KOH+SO2=K2SO3+H2O;
(2)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3)碳酸钾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K2CO3+2HCl=2KCl+H2O+CO2↑。
故答案为:(1)2KOH+SO2=K2SO3+H2O;
(2)NaCl+AgNO3=AgCl↓+NaNO3
(3)K2CO3+2HCl=2KCl+H2O+CO2↑。
18.【答案】烧碱 ? 火碱 ? 苛性钠 ?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解: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易吸水潮解,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本题答案为:烧碱、火碱、苛性钠,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2NaOH+CO2=Na2CO3+H2O.
19.【答案】(1)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
(2)2NaHCO3Na2CO3+H2O+CO2↑;
(3)防止吸入烟尘等。
【解答】
(1)由碳酸氢钠(NaHCO3),它受热后生成纯碱(Na2CO3)、水和二氧化碳可知,碳酸氢钠是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
(2)碳酸氢钠(NaHCO3),它受热后生成纯碱(Na2CO3)、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3)湿毛巾相当于防毒面具,防止吸入烟尘等。
20.【答案】试管;集气瓶;2KClO3?MnO2?△2KCl+3O2↑;试管口放棉花团;2H2O2?MnO2??2H2O+O2↑;①;A;f;c;b;d
【解析】解:(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答案为:试管,集气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制取时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写方程式要注意一写二配三注明四等号,用过氧化氢制氧气配平方法是用观察法配平;反应很剧烈要通过开关调节双氧水的流速;
(4)根据题意“用加热硫酸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故选:A,f;
(5)F装置可以用来收集和储备气体.利用药品氯酸钾和装置A、F(装满水)、G可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则接口的顺序为:a→c→b→d.
故答案为:
21.【答案】(1)①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②管中黑色的物质变成红色;③CO+CuOCu+CO2;④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⑤CO2?
(3)⑥防止尾气(含有CO)污染空气;⑦一氧化碳的重新利用
(4)20%
【解答】
(1)在给氧化铜加热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后加热,其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A处看到的现象是管中黑色的物质变成红色,发生的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在C处看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后有CO2生成?;
(3)一氧化碳有毒,本实验设计中,在B处所采取措施的目的是防止尾气(含有CO)污染空气,其优点是一氧化碳的重新利用;
(4)测得石灰水增重1.1g,即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1g;
生成的1.1g二氧化碳中O元素质量=1.1g×16×244×100%=0.8g
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0.8g4g×100%=20%。
22.【答案】A ? B ? BC ? O2 ? 10 ? 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
【解析】解:(1)从组成的角度: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A;
(2)从微观角度: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故选B;
(3)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故正确;
B.利用在这个净化水的装置不可以把硬水软化,故错误;
C.此装置中活性炭只起到过滤的作用,还能起吸附作用,故错误;
D.利用此装置净化得到的水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和细菌、病毒,所以还不能作为饮用水,故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