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昌第十高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或IS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这反映西周政治是( )
A.神权政治 B.皇权政治 C.族权政治 D.官僚政治
2.据《秦律·置吏律》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 )
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 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
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 D.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
3.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至秦始皇帝,灭诸候为郡县,不世官。”与此表述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不包括( )
A.世官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4.“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具有上述职能的机构是( )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
5.史料记载,1384年9月14-21日,皇宫收到奏章1000多份,共3000多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皇帝下令( )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B.设立尚书台为正式国家机构
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共议朝政
6.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
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三司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7.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
A.汉朝建立中外朝制度 B.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制
C.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 D.清朝设置军机处
8.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你认为近代中国在反对外来侵略中多次失败的主要原因在( )
A.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中国的专制主义政治
C.清政府的腐化堕落 D.中国军队的武器落后
9.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出了《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象( )
A.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出现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0.冯友兰教授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中世纪”。以下说法不能论证冯友兰观点的是 ( )
A. 太平天国要建立的是君权神授的政权 B. 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太平天国影响很大
C. 太平天国在反清朝同时反抗外来侵略 D. 太平天国主张体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口者,竟不纳税。”“……丝绸(输美)美收百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之五。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
A.领事裁判权 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C.开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12.某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李大钊说:“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他主要强调义和团( )
A.是一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B.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障碍
C.具有旧式小生产者的保守性 D.坚持“扶清灭洋”的方针
14.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 )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不承认清廷签订的卖国条约
15. 1913年袁世凯在一次演说中提出《临时约法》,“即其内容规定,束缚政府”,让他“身受苦痛”。由此可见《临时约法》( )
A.维护民主共和 B.扩大总统权力 C.缩小内阁权力 D.赞成独裁专制
16.辛亥革命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五四运动所体现的“更新的时代烙印”是指( )
A.首次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由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领导 D.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17.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 “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照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 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B. 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C.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18.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
A.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9.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20.毛泽东在《清平乐·蒋桂战争》中写道“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该词所反映的历史阶段是( )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21.《论民主》一书中指出:“希腊人的政治体制是……一种乡镇会议式的民主。”依据是( )
A. 财产等级制的推行 B. 希腊民主面向全体居民
C. 古希腊实行小国寡民基础上的民主制 D. 梭伦改革中分区管理民众的政策
22.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在于( )
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男女平等 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
23.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有学者认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随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该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A.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
C.标志着罗马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24.美国启蒙思想家潘恩在考察了1832年之前的英国政体时说:“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的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由此可以发现1832年的议会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君主权力开始受到议会限制 B.贵族退出议会政治活动
C.中小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 D.工人阶级取得了一定的选举权
25.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材料表明该法案( )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 B.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
C.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 D.无益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26.18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美国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的能手,利用既有的政治智慧,依靠全新阐释的社会契约平地建国,遂达成了政治、经济、社会的三翼齐飞。美国“择其善者而从之”在政治上的主要体现是( )
A.行政、立法、司法互相制约的原则 B.政治体制上贯穿“分权制衡”的原则
C.中央和地方实行分权的原则 D.总统和议员由民选产生的原则
27.1937年,罗斯福以压倒性优势连任美国总统。于是他乘胜而进,提出改组法院,以便在最高法院增加自己的同盟军,但令人意外的是超过50%的人民表示反对。这说明( )
A.分权制衡理念深入人心 B.国家干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C.经济危机还未根本解决 D.美国人民缺乏宪政精神
28.“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为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美国最终选择( )
A.变邦联制为联邦制 B.建立民主共和制
C.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D.实行民主制原则
29.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共和派力量的强大 B.共和派和君主派的妥协
C.封建势力依然存在 D.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
30.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与当时英国相比,德国确立的政体特点不包括( )
A.国家元首掌握国家大权 B.内阁领袖去留由元首决定
C.民选议会掌握立法实权 D.具有浓厚的军事专制色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计40分。)
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 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竟然发出像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然后问其买办何以至此,买办曰: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牟世安《鸦片战争》
材料二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惠,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态度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国人的影响。(6分)
32.(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7月30日,议会两党的7位政治要人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队前来英国,帮助捍卫英国人的自由。威廉乘“新教之风”登陆英伦后,詹姆士二世逃走。英国仅以换了一个国王的代价完成了革命。 ――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立宪君主制。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 ――马克《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所述的是什么事件?(4分)材料二出自什么文献?(4分)依据材料说明它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6分)
(2)根据材料三,简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1分)
南昌第十高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A D A C D D B B C D C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B A B B A D B C A A C C B
27 28 29 30
A A D C
31.(15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1)态度 : 漠然 。(3分) 原因 : 专制政府的腐败 , 国人民族意识的淡薄 。(6分)
(2)影响 : 唤醒国人民族意识 , 开始救亡图存运动 。(6分)
32.(25分)
(1)光荣革命(4分),《权利法案》(4分),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司法权)、征税权(或财政
权)。(6分)
(2)①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为一体的混合物(4分)
②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4分)
③君主统而不治(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