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导读·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4 10:1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名著导读·家》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参考了网络媒体等不少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导入课题
请一位同学朗诵诗歌《家》。
家有苦蔓苦藤的牵连
家有冬去春来的甘甜
家是风雨同舟的信念
家是倦鸟必归的巢眷
家收藏着童年般的顽皮
家镌刻着秋天般的丰盈
家是你受伤时最温馨的呼唤
家是你寂寞时最氤氲的弥漫
家是你遇到暴风雨时避风的港湾
家是你心头萦绕的那份永恒的挂念
通过对比该诗的温情与巴金《家》的冷酷导入课题。
二、走近作者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讲真话的一面旗帜,二十世纪的良心,一个时代的伟大代表,常青的文学大树,鲁迅之后的伟大文学家。?
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1983年又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随笔集:《随想录》五集。
三、故事梗概
家,可以让你想到什么??
家,在人们的眼中,都是爱的代名词,是避风的港湾,是永恒的栖息地,家就是一个能给你幸福温暖的处所,它就是爱。然而,巴金先生的小说中,“家”却是一个明争暗斗却不见硝烟的战场。
《家》的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四、形象分析
1.觉新:善良、待人诚恳、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实行“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觉新就是介于高家封建家长和叛逆青年之间的一个地位特殊、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他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也萌生过理想和追求,憧憬过婚恋自由,却屈于封建家长的专制而断送了个人幸福。他既同情弟弟们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不满长辈们荒唐行径,但又固守“责任”帮长辈们劝阻弟弟们反抗,以维护高家的“秩序”。他奉行的“勿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只能换到一时的苟安,但最终使自己和亲人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总之,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他性格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某些时代特征。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典型人物,批评了“不抵抗主义”,指明对于封建旧制度、旧观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剧。
2.觉慧: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在家里,他是“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人道主义者,革命者。“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作者对觉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实于生活的。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3.高老太爷:专横、虚伪、腐朽、冷酷,年迈衰老、面目可憎、严厉专横的老人——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象征。高老大爷和觉慧祖孙两代人的矛盾是无法调和与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也正因此,当他临终前,意识到这个家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时,又极力挣扎,企图用慈祥、温和、自我忏悔将已走上新路的觉慧等拉回到老路上来。当然,高老太爷的挣扎是徒劳的,高家最终没有免于崩溃的命运。作品通过塑造高老太爷这样一位腐朽反动的人物,表现出了封建制度以及旧礼教、旧思想、旧道德必然灭亡的趋势。
4.三类悲剧女性形象:
梅: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抑郁——梅芬病逝。
瑞珏:封建迷信的殉葬者,温柔宽厚,贤慧善良——瑞珏身亡。
鸣凤: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美丽聪明,柔中有刚——鸣凤投湖。
鸣凤?:高家的一个小丫环。性情刚烈,但心灵纯洁,在对觉慧的爱意下她并没有因主仆差异而感到不可能,最后,她为了这段感情,以死向封建专制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琴:主张男女应同校,男女应平等,她还自己主动要求到觉慧的学校去学习。虽然遭到母亲等的反对,但她还是成功了。作者把她塑造成了一位接受新思想、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解放、敢于向封建礼教反抗的形象。在当时看来,她是时代的叛逆者,但她的所作所为是当时女性中的先驱者。作者之所以塑造琴这个形象,无疑是为了唤醒这社会的另一半——女性的崛起。
五、主题探究
1.时代背景(论世)。
《家》写作于1931年,但它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1920年冬至1921年(秋)间的生活。二十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长期在封建羁绊下生活的青年们不断觉醒,不断反抗,主要体现在民主科学思想与封建专制、封建迷信的矛盾斗争中。
2.家庭背景(知人)
“我不是为做作家才来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人物都是我爱过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
“觉新不仅是书中人,他还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就是我的大哥。二十六年前我在上海写《家》,刚写到第六章,报告他自杀的电报就来了。你可以想象到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完这本小说的。”?——巴金
思考: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概括出《家》的主题吗?
控诉封建家长制和旧礼教吃人的罪恶(压迫者受害者);批判了“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觉新);赞颂了年轻一代的觉悟和反抗(觉慧等)。?
六、延伸拓展
1.《家》在明确的告诉人们;敢于奋斗,做自己的主人,就可以在旧制度崩溃时获得新生;而懦弱胆怯,屈从环境和命运,必然成为牺牲者。
2.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巴金)
3.“巴金小说的价值,不只是在现时代,而特别在将来的时候要保留着。因为他的小说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转变。这好似一部影片,在上面有无数的中国人所表演的悲剧,作者个人的经历的叙述,在很多青年心中引起了共鸣。为什么《家》会有这样的收效呢?唯一的原因就是她代表了中国大多数青年的自传。”?(法国学者明星兴礼)
4.根据你对《家》进一步的理解,分别用一句话补充下列短句。
高老太爷说家是?????????;觉新说家是????????
?
?;
觉民说家是?????????????;觉慧说家是?????????????;
鸣凤说家是?????????????;瑞珏说家是?????????????;
梅芬说家是?????????????;巴金说家是?????????????;
我说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