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昌第十高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考试结束后,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 财产继承的原则 B. 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 任人唯才的要求 D. 兄终弟及的传统
2.《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3.《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A. 墨家 B. 道家
C. 儒家 D. 法家
4.商朝为事占卜,设置有专门的机构和卜官。刻有卜辞的甲骨,则作为国家档案保存,堆放于窖穴。这些甲骨卜辞
A. 是可以读出来的楔形文字 B. 是对商代历史真实客观的记录
C. 有助于了解商代社会生活 D. 印证了我国开始进入农业文明
5.《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部从全球视角为中华文明立传的史学巨著。下图章节目录应摘自该书的
可疑的独尊
新儒生
仕途即前途
受辱,还是去死
又见暴政
A. 《第五卷:从春秋到战国》 B. 《第六卷:百家争鸣》
C. 《第七卷:秦并天下》 D. 《第八卷:汉武的帝国》
6.鲁迅说:“晋以来的名流,每一个人总有三种小玩意,一是《论语》和《孝经》,二是《老子》,三是《维摩诘经》,不但采作谈资,并且常常做一点注解。”上述言论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征是
A. 呈现从神本走向人本的趋势 B. 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迹象
C. 科学技术成就突出领先世界 D. 体现出统一王朝的恢宏气势
7.从公元960年到1278年,是我国历史上宋辽金夏几个政权同时并立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印刷、兵器、纺织、制瓷、造船、冶金、土木建筑等行业有了长足发展,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的记录;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等传统领域也同样硕果累累,并涌现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传世的科学著作。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的发展和工商业的进步 B.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C. 政权同时并立 D.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8.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白居易以进士的身份授秘书省校书郎,在任期间他写诗道:“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人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上述材料
A. 说明朝廷践行崇文抑武治国理念 B. 表明参禅悟道已融入士人日常生活
C. 折射出朝廷重视图书的收藏管理 D. 反映了印刷术普及推动了知识传播
9.王阳明诗云:“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其体现的主旨是
A. 推崇无为的人生哲学 B. 格物致知以明人伦
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 反省内心以致天理
10.王夫之认为天子与大臣各行其权,各尽其责,才能治理国家,如果天子专权,“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宰相之权,即天子之权,挈大纲以振天下,易矣。”这表明王夫之
A. 鼓吹个性解放,提倡思想自由
B. 抨击儒家经典,否定纲常伦理
C. 反对理学空谈,宣扬功利主义
D. 吸取明亡教训,主张限制君权
11.有学者在评价我国古代某一文学名著时说:“_______撰写的幽默小说________,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上文中的空白处依次是
A. 吴承恩 《西游记》 B. 罗贯中 《三国演义》
C. 曹雪芹 《红楼梦》 D. 吴敬梓 《儒林外史》
12.1840年9月,林则徐上奏朝廷,指出船炮“本为防海必需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为长久计,亦不得不先事筹维”,并建议从广东海关税银中抽出十分之一作为造船制炮的费用,“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这表明林则徐
A. 迈出了建设近代海军第一步 B. 具有加强海防、抵御外患的思想
C. 提出仿效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D. 对西方政制的认识走在时代前列
13.1875年张之洞在四川尊经书院出版《书目答问》,该书采录了上海制造局新译西洋兵书五种和新译《几何原本》、《数学启蒙》、《地理备考》等。这一做法体现的理念是
A. 中体西用 B. 西学中用
C. 东学西传 D. 全盘西化
14.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国人)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这表明梁启超
A. 意识到启发民智重要性 B. 认为变法失败具有偶然性
C. 反思民主革命存在的缺陷 D. 否定了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15.梁启超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说明
A. 辛亥革命的彻底失败 B. 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C. 尊孔复古具有必然性 D. 中国民众的麻木颓废
16.1910年创刊的《小说月报》称:“缀述旧闻,灌输新理”“长篇短篇,文言白话,著作翻译,无美不收”“文言则情文并美,白话则诙谐入妙”。这一现象说明
A. 说明文学革命成就突出 B. 表明新旧文化不可调和
C. 体现了理性包容的精神 D. 反映了通俗小说的流行
17.“在十三年前,国家的大事只有皇帝一个人管,百姓都不能过问。好像一个东家生意,全店事情,这是东家一人管理,别人不能过问,店中伙计只是听命做工,不得兼涉店事一样。到了辛亥年,推翻淸朝皇帝以后,我们才是主人。”孙中山在此强调的是
A. 民族主义思想 B. 民生主义思想
C. 民权主义思想 D. 改良维新思想
18.1925年,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决议指出:民主革命“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A. 提出了党内合作的主张 B.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 D. 推动了工农为主体的革命运动
19.“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在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
A.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 人民民主专政学说 D.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0.1940年初,毛泽东指出:“在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这一认识
A. 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已经确立
B. 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凝聚中华民族抗日力量
C.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D. 说明中西文明的交流碰撞导致民族危机加深
21.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知识分子会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并制定了12年科学发展规划。会议还对知识分子在新中国的性质、作用等进行了重新定位,强调指出,国内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反映了
A. 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正式形成
B. 政府重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C. 当时摆脱了“两个凡是”方针束缚
D. “双百”方针贯彻推动了文艺繁荣
22.据《中国科学院编年史》记载,从1955-1970年,中科院年度大事共209项。其中36项属于与核弹、导弹和卫星都相关的通用性事件,27项与核弹相关,14项与卫星相关,7项与导弹相关。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 实施了提升国防能力的战略决策 B. 高新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C. 建立起现代化的海陆空防卫体系 D. 载人航天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
23.下表反映了我国近代以来语文教科书的演变情况。
时期 项目 1908年吴曾祺版 1935年叶圣陶版 2013年版人教版
语体 白话文 0 86 120
文言文 704 58 60
核心思想 以“八条日”(指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 以民国“新修身”为主,包括孝道、兄弟、慈幼、公益、守法律、服兵役、纳税等 以新时代“素质教育”为主
对上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导致了文言文体基本遭到学界摒弃 B. 文言文数量递减导致传统文化丧失了影响力
C. 核心思想由修身为主向以素质教育为主转变 D.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教育思想基本上没有变化
24.1977年9月19日,邓小平在同教育部主要负责人谈话时,要求修改招生条件:“政审,主要看本人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这一讲话
A. 明确了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B. 有助于高考制度的恢复和教育复兴
C. 肯定了“文革”前的高考选才制度 D. 推动了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的完善
25. 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
A. 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 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 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 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26.孟德斯鸠曾说:“只有权力未被滥用时,政治宽和的国家里才有政治自由。然而,自古以来的经验表明,所有拥有权力的人,都倾向于滥用权力,而且不用到极限决不罢休。”对此,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
A. 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完全切割 B. 以道德制约权力完善民主政治
C. 为权力运行设定特定约束条件 D. 以权力制约权力实现彼此制衡
27.有人如此描述18世纪的欧洲:“今天的妇女穿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好,她们的装束兼有轻盈、端庄、清新、优雅之美,轻质布料(印花棉布)缝制的裙子可以经常更新,不比绣金铺银的袍子,做一件就要穿很久,布袍的花色可随季节变化。”这说明当时
A. 社会生活时尚发生重大变化 B. 启蒙思想传播推动了妇女解放
C. 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整体提高 D. 化工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
28.1861年,马克思说:“达尔文的著作很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做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尽管还有许多缺点,但是在这里不仅第一次给了自然科学中的目的论以致命的打击,而且也根据经验阐明了它的合理的意义。”据此可知
A. 广大民众已普遍认可“人猿同祖说” B. 自然选择学说存在一定的学术价值
C. 生物进化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生物进化论已被实验证明是科学理论
29.1999年12月,美国《时代》杂志指出:“过去的100年里,全世界发生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一个世纪都多得多,其原因不是政治或经济上的,而是技术上的—技术直接来自基础科学的进展。任何科学家显然都不能像爱因斯坦那样代表这些进展。”这言论主要基于爱因斯坦
A. 完全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 B. 提出相对论并完善量子力学
C. 奠定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D. 推动了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
30.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达到一种奇妙的结合;在许多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我们还能见到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等。这反映出
A. 超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代文学主流 B. 现代文学风格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C. 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題材 D.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促进文学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得民时,善教得民心”“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化之官),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摘自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击奸;去奷之本,莫深于严刑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不求善,藉刑以去刑。
——擒自商鞅《商君书·开塞》
材料三 战国时期,诸侯争雄,兼并战争连年不绝。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民的价值进一步受到重视。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进一步总结道:“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蒙。”“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
——摘编自张晋藩《民惟邦本:古代治国重要经验》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孟子和商鞅两人治国主张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提出上述主张的共同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宋代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朝代,其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医药、农学等方面的探索与成都达到了可喜的水平。封建社会后期的科学著作如《梦溪笔谈》、《营造法式》、《洗冤录》都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科学技术著作。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木史》中曾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经呈现颠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的三项—一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都是在宋朝完善、成熟并迳渐走向世界的。
——摘编自葛艳红《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宋代科技的发展》
(1)图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取代了以往的什么制度?图二朝代采取的是什么制度?(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社会世俗生活的发达造就了广泛和多样化的艺术需求,使艺术品无论数量和种类都远远超过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赞助的时代,几乎所有艺术品都是订制的。艺术家与赞助人的委托订制合同表明,赞助人并非单纯的出资者,不只关心价格、人手、完成时间等问题,也非常关注艺术品的风格、题村、内容、布局等。当时,工艺与美术的分离闻所未闻,艺术家都是在手工艺作坊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自幼就进入作坊跟随某个师傳,从跑腿打杂到学徒、助手,逐渐掌从事艺术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技艺。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艺木家通常能应付多种不同的艺术需求,既能绘画,也能从雕塑和建筑,由此造就了众多“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摘编自刘君《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何以能繁荣发展》
材料二 值得关注的是,伏尔泰的很多思想与儒家确实体现出一致性。比如伏尔秦说“试把全世界的儿童集合起来,你只能从他们身上发现纯洁、温良和胆怯……所以说,人之初,性本善。”这种天赋人性本善的思想,则完全与孟子对人性本善论述方式相同。伏尔秦还把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称为“人类的法典”。果然在法国《1793年宪法》的人权宣言中,在阐释自由时,就把此奉为道德上的唯一原则。
——摘自叶匡政《儒家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一种力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繁荣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思想主张与儒家思想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这一做法的认识。(6分)
南昌第十高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BBBCD 6——10 BACDD
11——15 ABAAB 16——20 CCDDB
21——25 BACBA 26——30 DABBC
二、材料题
31.【答案】(1)不同点:孟子主张以德服人,重视教化;商鞅主张以力服人,严刑峻法。(4分)
目的:都是为统治阶级出谋献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2分)
(2)评价: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以民为本、民贵君轻、顺应民意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改善了民众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但也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宣扬民本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治民”“驭民”,以维护统治秩序。(6分)
32. 【答案】(1)秦朝 郡县制 分封制 三省六部制(4分)
(2)特点:高度发达;领先世界;领域广泛;实用性强。(4分)
(3)原因:隋唐的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基础;农耕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6分)
33. 【答案】(1)城市商品经济发展;世俗生活发达促使艺术需求增加;艺术家与赞助人的努力;传统手工工艺技术的积累。(8分)
(2)相同点:主张人性本善;重视道德修养。(2分)
认识:伏尔泰从儒家思想中汲取营养,利用儒家思想中的仁政、民本和伦理道德思想作为其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和教会神权统治的思想武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