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教案:期末复习1-全等三角形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教案:期末复习1-全等三角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04 11:1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数学一对一教学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课题
期末复习(一):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三角形的五种判定方法,会用相关判定方法进行证明。3、会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定理。
教学重难点
1、三角形全等的五种判定方法的运用。2、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定理的运用。
教学内容
知识归纳1、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
符号:“≌”读作“全等于”,如图,△ABC和△全等,记作:△ABC≌△读作:△ABC全等于△.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ABC≌△,则点A与、B与是对应顶点。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4、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区别与联系
对应边、对应角是对两个三角形而言的,指两条边、两个角的关系,而对边、对角是对同一个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关系而言的,对边是指角所对的边,对角是指边所对的角.例如:下图中,AB与DE是对应边,B与DEF是对应角;而在△ABC中BC是A的对边,B是AC边的对角.5、找对应边、对应角的常用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对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的对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最小角)。6、全等变换
如图,把△ABC沿直线BC移动线段BE那样长的距离,可以变到△DEF的位置:以直线BC为轴把△ABC翻转180°,可以变到△DBC的位置;以点A为中心,把△ABC旋转180°,可以变到△ADE的位置。这些图形中的两个三角形之间有这样的关系: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按平行移动、翻折或旋转等方法得到的。像这样,按某种法则把一个图形变成另一个图形,叫做图形变换.经过图形变换,图形的一些性质改变了,而另一些性质仍然保留下来,上面的三个图形经过变换,图形的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变换前后的图形全等。像这样,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7、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8、判定方法的选择
选择哪种判定方法,要根据具体已知条件而定,见下表:9、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1)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一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2)逆定理:到一个角两边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点在角平分线上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3)用符号语言表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如图:
①性质定理:
因为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PD
OA,PEl
OB,所以PD=
PE.
②逆定理:
因为PD=
PE,PDOA,PEOB,所以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10、全等三角形的动点问题例题讲解与练习1、如图,∠DBC和∠ECB是△ABC的两个外角,点P是∠DBC、∠ECB两角的平分线的交点,PM、PN、PQ分别是P点到AB、AC、BC三边的垂线段,PM、PN、PQ的数量关系为
(
)
A.PM>PN>PQ
B.PMC.PM=PN=PQ
D.PM=PN>PQ
第1题
第2题
第3题2、如图,△DAC和△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①△ACE≌△DCB;②CM=CN;③AC=DN.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3、如图,在△ABC中,AB=AC,∠BAC=90o.直角∠EPF的顶点P是BC中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E=CF;②△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S四边形AEPF=S△ABC;④EF=AP.当∠EPF在△ABc内绕顶点P旋转时(点E不与A、B重合),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4、如图,若△ABC≌△ADE,∠EAC=35o,则∠BAD=________.第4题
第5题
第6题5、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AB=10
cm,则BC=__________cm.6、如图,ABBD于B,EDBD于D,AB=CD,BC=DE,则∠ACE__________.7、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AM折叠,使D点落在BC上的N点处,如果AD=7
cm,∠DAM=15o,则AN________cm,∠NAB______________.
第7题
第8题
第9题8.如图,在△ABC中,∠A:∠ABC:∠ACB=3:5:10,若△EDC≌△ABC,则∠BCE:∠BCD=___________.9.如图,△ABE和△ACD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o形成的,若∠BAC=
150o,则∠θ=___________.10、如图所示,∠E=∠F=90o,∠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l=∠2;②BE=CF;③△ACN≌△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第10题
第11题
11、在如图所示的4×4正方形网格中,∠1+∠2+∠3+∠4+∠5+∠6+∠7=___________.12、如图,在△ABC中,AB=AC=10厘米,∠B=∠C,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
时,能够在某一时刻使△BPD与△CQP全等.三、解答题
1、如图,△ABO≌△CDO,点B在CD上,AO//CD,
∠BOD=30o,求∠A的度数.2、如图,在△ABC中,点E在BC上,点D在AE上,,
∠ABD=∠ACD,∠BDE=
∠CDE.试说明BE=CE.3、如图,在△ABC中,∠ACB=90o,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CFAE,垂足为F,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1)试说明AE=CD;(2)若AC=12
cm,求BD的长.
4、如图,延长△ABC的各边,使得BF=AC,AE=CD=AB,顺次连结D、E、F,得到△DEF为等边三角形.
5、如图,△ABC中,∠ACB=90°,AC=6,BC=8.
点P从A点出发沿A-C-B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B点;点Q从B点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B点;点Q从B点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点.点P和Q分别以1和3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和Q作PE⊥l于E,QF⊥l于F.问:点P运动多少时间时,△PEC与QFC全等?请说明理由。
-
1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