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5 08: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考试用时60分钟,全卷满分100分)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题(1—12小题,共4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妥当(tuǒ)
头衔(xián)
勋章(xūn)
掺和(cān)
B、称职(chèn)
女娲(wā)
抟土(tuán)
星宿(xiù)
C、庇护(pì)
澄澈(chéng)
爵士(jué)
陛下(bì)
D、聘请(pín)
呈报(chén)
赏赐(cì)
缥缈(piāo)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可救药
力不暇供
不求甚解
莽莽榛榛
B、骇人听闻
媚开眼笑
威风凛凛
小心翼翼
C、神通广大
油然而生
兴高彩烈
东倒西歪
D、齐人忧天
钦差大臣
哄堂大笑
随声附和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
B、某银行柜台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持枪抢劫案。
C、某人在半年中就贪污公款上千万,这件事实在骇人听闻。
D、我校申办第五届市中学生运动会成功,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时刻!
4、下列词语中的感彩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狡猾
精致
愚蠢
随声附和?
B、卑劣
勇敢
怯懦
心甘情愿
C、富丽
美妙
诚实
精致无双
D、聪明
行动
害怕
不可救药?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远远的∕街灯∕明了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其一犬坐∕于前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要派诚实的老大臣到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
B、“是什么在飞?”盲孩子停下脚步仔细听着,“我听见翅膀扇动的声音”。
C、女娲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D、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7、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得一人之使(使唤)
/因往晓之(知道)
B、若屈伸呼吸(你)/
家无井而出溉汲(浇灌)
C、及其家穿井(挖)
/有闻而传之者(传播)D、国人道之(讲述)/其人舍然大喜(通“释”消除)
8、下面相关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列子》—道家经典—列御寇—战国
B.
《丑小鸭》—童话—安徒生—丹麦
C.
《所罗门王的指环》—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
D.《聊斋志异》—志怪小说—聊斋居士—清代文学家
9、请阅读下表,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完成表格。(6分)
文学作品
人物
人物描写
人物评点
《植树的牧羊人》
牧羊人
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是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涌出的神秘泉水。
(1)
(2)
母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双关,毫不张扬的母爱;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心
《西游记》
大圣
那大圣飘飘荡荡,左沉不能落地,右坠不得存身。就如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滚了一夜,直至天明,方才落在一座山上,双手抱住一块峰石。定性良久,仔细观看,却才认得是小须弥山。
(3)
10、星期天,小林准备到花园澥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花园澥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6分)
(1)老大爷的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2)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
请写出你问路的话。(3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1)恐前后受其敌


(2)其一犬坐于前


(3)奈地坏何


(4)身亡所寄


12.默写填空。(7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2)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3)
,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及弟子《论语》)
(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
,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


(7)《江南逢李龟年》抒发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沧桑之感的诗句是


二、阅读鉴赏题。(13-26小题,共53分)
阅读下面(A)(B)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3—16题(14分)。
(A)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B)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三人成虎》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信之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自为知
/
屠自后断其股
(《狼》)
D.而谗言先至/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14.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
久之,目似瞑
(《狼》)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
有闻而传之者
(《穿井得一人》)
D夫君子之行
(《诫子书》)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分)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3分)
16.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7-18题。(共7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7、诗中的“僵”“孤”,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何作用?(4分)
?
18、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3分)
?
?
阅读《皇帝的新装》节选,回答19—23题。(共16分)
①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②“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土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
③“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④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19.从第②段的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20.这几段心理描写分别揭露出皇帝怎样的性格特点?(6分)
②段揭露了
????????????????????????????????????
③段揭露了
????????????????????????????????????
④段揭露了?
???
21.请指出“骇人听闻”这个成语在文中的含意(2分)(
)。
22.“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
23.“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中的“这”指的是(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共16分



傍晚我打完猎,独自驾着一辆马车回去。距家还有七八俄里路,狂风猛地在上空怒号起来,随之电光一闪,雷声响开了,下起了倾盆大雨,四下黑得什么也看不见。我躲到一个树丛下,耐着性子等待雨停。突然,在电光中瞥见大路上有一个高高的人影。“什么人?”一个响亮的声音问。“你是什么人呀?”“我是这里的护林人。”我报了自己的姓名。“哦,我知道的!您是回家去的吧?”“是回家。可你瞧,多大的雷雨呀……”一道白晃晃的电光把这个护林人从头到脚照得通亮,紧接着响起急促而爆裂的雷声,雨下得倍加起劲了。
“怎么办呢!”“要不,我带您到我家去吧。”他说。马车起动了。我们走了一大阵子,我的带路人终于停下脚步。“我们到家了,老爷。”他语调平和地说道,“嘎”地一声推开了篱笆门。护林人住的只有一间屋子,熏得黑黑的,很低矮,屋里空荡荡的。我瞅了瞅他。我很少看到这样帅气的汉子:他身材魁梧,宽肩膀,体形健美,从那淋湿的麻布衬衫里突露出结实的肌肉。我向他道了谢,并问了他的名字。
“我叫佛马,”他回答说,“外号叫孤狼。”“你就是孤狼呀?”我好奇地打量着他。我常常听到其他人谈论孤狼的事,附近的庄稼人都像怕火似的怕他。“原来你就是孤狼呀,”我重复了一句,“伙计,人家说你是什么人都不放过的。”“我是尽自己的职责,”他阴郁地回答说,“总不能白吃主人家的饭呀。”“怎么,你没有内当家的吗?”我问他。“跟一个过路的城里人私奔了。”他带着苦笑说。他走出去,“砰”一声带上门。我再次打量了四周,我感到这屋里比原先更显凄凉了。护林人进来了,坐在板凳上。“雷雨快过去了,”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说,“要是您想回去,我送您出林子。”我站起身来。孤狼取过枪,我们一起走出来。雨已经停了。他突然说:“瞧,就趁这样的夜晚来偷。”可除了树叶的喧哗声外,我什么也听不出来。我们下到山沟里,斧子均匀的响声清晰地传入了我的耳朵。这时候天空越来越明净了,林子里也有点亮了。
我们终于走出了山沟。他弯下腰,举起枪,消失在丛林中。透过喧闹不已的风声,我隐约听到从不远处传来的轻微声响。“往哪儿跑?站住!”骤然响起孤狼钢铁一般的喊声,还响起兔子般的哀叫声……我朝那吵闹的方向奔去。我看到的是一个庄稼人:他浑身都湿透了,衣服破破烂烂的,长长的大胡子乱蓬蓬的。那里站着一匹瘦弱的马,马的旁边还停有一辆货车。“放了他吧,”我对着孤狼的耳朵轻声地说,“这棵树我来赔。”孤狼不声不响地用左手抓住马鬃,用右手抓住偷树贼的腰带。我们便往回走,好不容易才回到那座小屋。“我本来想把他关到贮藏室里去,”他指了指庄稼人继续说,“可是那门闩……”“让他待在这儿吧,别折腾他了。”我打断孤狼的话说。我在心里发誓,无论怎么得想法子放走这个可怜的人。在灯光下我可以看清他那干枯的皱巴巴的脸,倒挂的黄眉毛,惶惶不安的眼睛,瘦骨嶙嶙的肢体……“佛马,”庄稼人猝然用低沉而衰弱的声音说,“哎,佛马。”“你要干什么?”“放了我吧……是饿得没法呀……放我走吧。”
“我可知道你们这种人,”护林人沉着脸说,“你们整个村子就是贼窝。”“放了我吧,”他又沮丧又绝望地一再哀求,“实在是饿得没法……孩子们哭着要吃的,真的没法子。”“我说了,不行。我也是做不了主的,东家会追究我的。”这个可怜的人垂下了头……孤狼打了一个呵欠,把头靠在桌子上。雨仍然下个不停。庄稼人猛然挺起身子,他那双眼睛冒出怒火,脸都涨红了。“那你就吃了我吧,你就掐死我吧。”他说。护林人转过身去。“你这家伙……我要治治你!”“我有什么好怕的?饿死,打死,反正是死。……可你呢,等着吧,会有受报应的时候!”“闭嘴!”护林人大喊一声,跨前两步。“我偏不闭嘴,”这个不幸的人继续说,“你这凶手,野兽……你作威作福长久不了,等着吧!”
孤狼抓住他的肩膀,我扑过去救助那庄稼人。然而令我极为惊诧的是,孤狼一下子把绑着庄稼人胳膊肘的腰带扯掉了,打开门,把他推了出去。“带着你的马滚吧!”他朝庄稼人的背后喊道。院子里响起那庄稼人的马车轱辘的响声。“听,他走了!”他咕哝说,“下回我就不饶他!”
——
《猎人笔记·孤狼》节选??
2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开篇一段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阴暗的氛围,其中“狂风怒号”“倾盆大雨”等描写具有象征意味,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险恶。
B.作者善于把握人物的特点,“孤狼”这个外号非常形象贴切,与佛马的体貌神情、生活境遇、工作环境、行事风格极为吻合。
C.小说中多次正面描写偷树的庄稼人的外貌和神态,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他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孤狼种种不近人情行为的不满。
D.孤狼称呼“我”为“老爷”,说明“我”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孤狼最后放走穷困潦倒的庄稼人,也是慑于“我”的威严,其实他内心是很不情愿的。
E.小说反映了农奴制下俄罗斯农村的现状,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偷树的庄稼人一家的贫穷与痛苦,可以说是当时俄国下层民众命运的真实写照。
25.“孤狼”佛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26.“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七上语文第六单元测验参考答案
B
2、A
3、D
4、C
5、C
6、C
7、A
8、D
9.(3分)
(1)孤独、神秘;自信、平和。
(2)《秋天的怀念》
(3)
本领高强,忠诚不二;目标坚定,勇往直前。
10、(1)言外之意是小林你说话没有礼貌。应该尊重老大爷,懂礼貌!??(2)?如果我是李明,我会说:“您好,老爷爷,请问这里离花园澥还有多远呀?”?
11、(5分)(1)敌(攻击)(2)犬(像狗似的)(3)奈...何(把...怎么办)(4)亡(同“无”,没有)
12、(略)
13(2分)
D
解析:A.距离
/离开B.相信
/诚信C.自己
/从D.都是“到”的意思
14.(2分)C
解析:
C.代词
穿井得一人这件事与例句同
(例句
代词,代这种传言)
15.(1)(3分)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采分点:得,得到;使,使唤,劳动力;句子通畅各一分)
(2)(3分)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采分点:市,街市或市场;明,明显;然而,但是,可是。
16.(4分)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1分),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意思接近即可)(1分)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提高自身素质。(意思接近即可)(2分)
17、“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出意志坚定不移。
18、表达作者要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
19、表现皇帝是一个愚蠢之极的人。自己无法对大臣的好坏做出判断,而要靠做衣服鉴别。
20、
②段揭露了愚蠢。③既写出了皇帝的恐惧,又写出了他的骄横。④段揭露了皇帝的昏庸、愚蠢、虚伪的丑恶灵魂。
21、使人听了吃惊。
22、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皇帝之所以上钩,主要是看中了这一点,以便毫不费劲的就可以鉴别他的臣民,帮助他的统治。老大臣、官员、随员以及老百姓之所以说假话,也都是因为这一点。2分
23、皇帝因没有看到布认为自己愚蠢。
24.BE(A“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险恶”过度解读,C“对孤狼种种不近人情行为的不满”欠妥,D“慑于‘我’的威严,其实他内心是很不情愿的”不妥)(每答对一项给2分,共4分)
25.答:①佛马生活困窘,妻子也离他而去,但他没有自暴自弃,是一个坚强的人。②佛马主动带“我”到他家避雨,后来又放走可怜的偷树人,是一个心存良善的人。③佛马警觉机敏,责任心强,是一个忠于职守的人。(每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6.答:①讲述故事。“我”是故事的讲述者,是故事的见证人,小说通过“我”串联起了相关情节,并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②推进情节。“我”对偷树人持同情态度,愿意替偷树人赔偿损失,劝说福马放走偷树人、不要折腾偷树人等,对小说情节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③刻画人物。小说通过“我”的眼睛来观察福马和偷树人的外貌神态,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每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