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 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 课件3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4 16:0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
邢台二中 李燕 2020.12
河北省名师张利娜工作室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学习内容
1、认识柳宗元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柳氏民居背后的文化传承;
2、熟读文本,剖析文本寓意,探究柳宗元的为政思想。
一、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汉族,河东(山西运城)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溪居》《江雪》《渔翁》。
太行深处柳宗元后代,十三世不分家的“一门柳”传奇是如何炼成的?(百度TA他说)
1、柳宗元生平经历 1、父母影响
柳宗元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
773年,生于京城长安。幼年在长安度过,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12岁时,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785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回到了长安。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柳宗元生平经历 2、少年成才
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柳宗元生平经历 3、永贞革新
805年1月26日,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改元永贞,即顺宗。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
王叔文等掌管朝政后,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随着顺宗的病情加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朝臣联合外藩联合反对改革派向朝廷施加压力,要其引退。
805年7月,太子李纯监国。同月,王叔文因母丧回家守丧。八月五日,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位,即宪宗。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
永贞革新失败后,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半年后,柳宗元母亲因病去世。在永州10年中,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他写下《永州八记》等317篇诗文(占《柳河东全集》的近六成)。
815年1月,受诏回京。到长安后,又被武元衡等仇视,不同意重新启用。3月改贬为柳州刺史。六月到任,多有惠政——释放奴婢,兴办学堂,开凿水井,开荒建设。819年,宪宗大赦天下,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岁。
1158年(339年后),宋高宗加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侯。
柳宗元生平经历 4、柳州病逝
2、文学成就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古文大致为六类。
(一)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
(二)寓言: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三)传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种树郭橐驼传》。
(四)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小石潭记》等,作品中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他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五)诗词: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江雪》《渔翁》《溪居》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3、柳氏民居,
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柳氏民居是全国唯一以血缘关系世代聚居而成的古村落,至今还有几十户村民居住,更何况,人家可是河东先生柳宗元的后代!
祖训:耕读为本,族产勿分,合族聚居,勿宣门庭。
柳宗元遗族世居 柳氏宗祠
即使五百年不宣门庭,
这个古老的家族依然显露着德高望重的身份。
魁星阁 关帝庙
让人万分惊讶的是,这个偏僻的角落里竟然还收藏着朱熹、王阳明和吴道子的书法、绘画碑,柳氏一脉根基之深厚可见一斑。
选A【解析】试题分析:“柳屯田”指的是柳永。
课上练习:下列各句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柳屯田”,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B.柳宗元留世诗文作品有600余篇,其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有所寄托,存有《河东先生集》。其诗歌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
C.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也是“唐宋八大家”中仅有的两个唐朝作家。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复兴儒学。
 《庄子》中描绘了许多异于常人的人。有的外貌奇丑或形体残缺不全,如《养生主》中的右师(只有一只脚),《德充符》中的王骀(tái)、申徒嘉、哀骀它;有的具有特异技能,如善解牛的庖丁,运斤成风的匠人,承蜩的佝偻(gōu lóu)丈人等。
柳宗元写这篇传记,把这两种特点都集中在郭橐驼一人身上,他既有身体残疾的特点,又有精于种树的非凡技能。
二、《种树郭橐驼传》赏析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橐驼”。橐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种树郭橐驼传
橐(tuó)驼:骆驼。指驼背。
病偻(lòu):患了脊背弯曲的病。
隆然伏行: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
类:像。
号之:给他起个外号叫。
名我固当: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
因:于是,就,副词。
舍:舍弃。
谓:称为。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业:以……为业,名词作动词。
为观游:经营园林游览。为,从事,经营。
取养:雇用。
或:或者。移徙:指移植。徙,迁移。
硕茂:高大茂盛。
早实:早结果实。蕃:多。
窥伺:偷偷地察看。
效慕:仿效。
莫:没有谁。如:比得上,动词。
第一、二段介绍传记主人公的姓名、形象特征,以及籍贯、职业和技术特长。这二段看似闲笔,却生动有趣,引人遐思。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寿且孳(zī):活得长久而且繁殖茂盛。孳,繁殖。
致其性: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
植木之性:按树木的本性种植。
筑:捣土。密:结实。
已:(做)完了。
其:如果,连词。
莳(shì):栽种。若子:像对待子女一样精心。
置:放在一边。若弃:像丢弃了一样不管。
不抑耗其实: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的成熟过程)。
早而蕃(fán):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根拳:树根蜷曲。土易:更换新土。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
反是者:与此相反的人。
甚者:更严重的。
爪其肤:掐破树皮。爪,掐,作动词用。
日以离:一天天地失去。
不我若:不若我,比不上我。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一般要置于动词前。
若,及,赶得上,动词。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郭橐驼
他植者
本质特点
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种植过程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照顾过程
勿动勿虑,
去不复顾。
打个比方
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
若不过焉则不及。
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对比论证
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句式富于变化。写橐驼种树,用的是整齐的排比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用押韵的辞句,使重点突出。从介绍橐驼的种树经验上可以看出,柳宗元的观点同老庄思想还是有差别的。
柳是儒、道两家思想的结合,他并不主张一味听之任之的消极的“顺乎自然”,而是主张在掌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下的积极的适应自然。他要求所有的种树人都能做到认识树木的天性,即懂得如何适应树木生长规律去种树。把种树的道理从正反两面讲清楚以后,文章自然就过渡到“养民”。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道:指种树的经验。官理:为官治民。理,治理,唐人避高宗李治名讳,改“治”为“理”。
长(zhǎng)人者:为人之长者,指当官治民的地方官。大县的长官称“令”,小县的长官称“长”。烦其令:不断发号施令。烦,使繁多。
卒以祸:以祸卒,以祸(民)结束。卒,结束。
促尔耕:催促你们耕田。
勖(xù):勉励。植:栽种。
督:督促。获:收割。
缫(sāo):煮茧抽丝。而:通“尔”,你们。绪:丝头。早缫而绪:早点缫好你们的丝。
早织而缕:早点纺好你们的线。缕,线。
字:养育。
遂而鸡豚(tún):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遂,顺利地成长。豚,猪。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聚之:召集百姓。聚:使聚集。
木:这里指木梆。
辍飧(sūn)饔(yōng):不吃饭。辍,停止。飧,晚饭。饔,早饭。以:来,连词。
劳吏者:慰劳当差的。
蕃吾生:繁衍我们的生命。
安吾性:安定我们的生活。
病:困苦。怠:疲倦。
若是:像这样。
其:大概。类:相似。
养人:养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民”为“人”。
传:作传。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戒:鉴戒。
第四、五段揭出本文主旨——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
先简要概括“养人”“不善”:“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遥相呼应。
接着用铺陈手法,描述官吏烦政扰民的种种表现,刻画地入木三分。
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百姓劳作,一连用了七个短句构成排比,被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最后画龙点睛,以“问者”的口吻点出“养人术”三字,这个“养”字很重要。
可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是“养民”,要让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
——这才是柳宗元的为政思想。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吾乡长人者
柳宗元
为政特点
好烦其令,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颁布政令
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督促执行
鸣鼓而聚之,
击木而召之。
百姓生活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且不得暇...故病且怠。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耕织养殖、重视教育
顺其自然,宁静无为
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按照时令,春耕秋收。
主旨
探究:柳宗元的为政思想
这篇文章题目虽称为“传”,但并非是一般的人物传记。文章以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仍旧民不聊生。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的老庄思想的具体反映。
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只有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如果封建统治者仍借行政命令瞎指挥,使老百姓疲于奔命,或者以行“惠政”为名,广大人民既要送往迎来、应酬官吏;又不得不劳神伤财以应付统治者摊派的任务,这只能使人民增加财物负担和精神痛苦。
写作练习
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编写一个种树的小故事,将抽象的道理蕴含到小故事中。
抽象道理:
不按规律办事,最终会事与愿违。
凡事没有规划,七手八脚瞎折腾,最终事情会越做越糟糕。
四兄弟在后花园移植了一株罕见的黑牡丹树,他们视为珍宝,决定一人照顾一天。为了能使黑牡丹树早些开花,四兄弟都殷勤看护,尽职尽责。
第一天由老大看管。他一大早起来就围着黑牡丹树团团转,一遍一遍地为树松土锄草拣去杂物,工作细致极了,一天下来累得满头大汗。
第二天轮到老二,他认为这几天高温闷热,气候干燥水份蒸发快,应多浇水才对呀。忙去挑来水,让黑牡丹树喝得饱饱的。
第三天,刚破晓老三就出现在后花园,见到老二给树灌饱了水,心想:哪有光浇水树能开花的道理?应当多上肥料才正确嘛。急匆匆地挑来一担农家肥,一古脑儿全给洒了下去。
第四天,老四兴匆匆来了,他胸有成竹地说:“他们都太缺少经验了,要使花开得艳丽,整枝是关键。底部多余的叶子没用,养料全被它们抢走了!”说完不管三七二十一,操起剪子把底下的叶子几乎全给剪光了。
四兄弟个个忙得手忙脚乱。几天以后,黑牡丹树却渐渐枯萎,后来完全失去了活力。
感谢观看
《种树郭橐驼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