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
登高
杜甫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它的“诗眼”是哪个字?
凄凉、悲愁、苦闷、
孤独、沉重、忧郁
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悲
风、天、猿、渚、沙、鸟 、落木、长江
——意境
既肃杀凄凉,又雄浑高远。
——意象
诗人在首联和颔联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会构成怎样的画面?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二、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这两种景物分别意味着什么?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落木
长江
无边
不尽
萧萧
滚滚
生命之短暂
时间之流逝
意境:雄浑而悲壮
下
来
既感觉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品景,应考虑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找名词);
再现画面,深入研究“修饰语”(形容词、动词、叠词和景物的特殊意义);
把握意境的特点(用双音节词概括)。
颈联和尾联反映了“悲”的哪些丰富意蕴?(多少层“悲”?)
宋代学者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悲愁。
宋代的罗大经评论此诗颔联有八意: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暮病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如何理解尾联中“艰难”一词?
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艰难苦恨繁霜鬓
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
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
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之恨
以及日见白发增多却壮志难酬之虑使诗人悲从中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喜也喝酒,忧也喝酒
新 停
悟情,抓直接抒情的词句,仔细品味其中蕴含的复杂感情,并与景色融合,情景交融,相辅相成。
还要知人论世,要结合学过的诗人的其他作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以最终深入体悟诗人的情感。
本诗的主旨:
《登高》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日长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
诗的艺术特色
1、对偶工稳,音韵和谐。
2、情景交融,意境开阔。
3、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沉”即深刻、深厚,“郁”是凝重、含
蓄。沉郁是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而非消极
或简单的忧愁。这首诗将诗人漂泊他乡、身体多病、孤独无依、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悲伤心情一起倾斜出来。
“顿挫”是指语言的凝练,节奏的铿锵。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