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六单元 《项脊轩志》 课件3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六单元 《项脊轩志》 课件39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4 20:0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惟此可歌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黄宗羲《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
一座房子
两种情感
三位女性
理清思路,细读琐事
(一)抓关键句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文的“喜”,启下文的“悲”。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边听朗诵边思考:项脊轩有何特点?
(二)项脊轩是一座怎样的书房?
修葺前:小、旧、漏、暗
修葺后:明亮、寂静
我喜欢,鼻端萦绕淡淡的兰香与竹香;
我喜欢,聆听小鸟时来啄食的声音;
我喜欢,时而长啸高歌,时而静静独坐;
我喜欢,桂影斑驳,明月相伴!

惬意/愉快/舒适/怡然自乐
我喜欢,在轩中读书的岁月;
……


可悲之事有哪些?在这几悲中,你觉得哪些细节更能打动人心?
【二悲:追忆先母】
【一悲:诸父分家】
【三悲:缅怀大母】
【四悲:思念妻子】

【教师示范】播放分析诸父分家微课片段,请大家举一反三。
家族破败,分崩离析,伤也

【分组讨论】
在这几悲中,你觉得哪些细节更能打动人心?
①语言:“儿寒乎,欲食乎?”

②动作:以指叩门扉

【二悲:追忆先母】
归有光八岁丧母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指归有光之母)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
——归有光《先妣事略》
幼时丧母,缅怀追思,泣也
① 语言:
a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b 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c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② 动作:持象笏、手阖门
【三悲:缅怀大母】
【三悲:缅怀大母】
归有光自幼苦读,8岁丧母,9岁能文,15岁束发读书于项脊轩中,20岁中秀才,23岁娶妻魏氏,29岁丧妻,35岁中举人,后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
——《家谱记》
思念之深,失意之悲,愧疚之切,长号也
【四悲:思念妻子】
日常生活琐事
a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b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c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中年丧妻,何其痛哉!寄情于物,睹物思人!
对联小结
上联:淡景清雅,书海啸歌,庭阶寂寂,桂影斑驳,几多憧憬几春秋?
下联:诸父异爨,老妪追怀,祖母殷殷,夫妻相敬,一度思亲一怆然?

群文阅读:探究家族情怀
结合导学案《项脊轩志》、《祭十二郎文》和《宗武生日》的有关内容,进行关联思考:从这些作品中,探究归有光、韩愈、杜甫的家族情怀。

《祭十二郎文》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后为谋生与侄子聚少离多。韩愈渴望在仕途上施展才华,这样才有能力去照顾家人,可惜侄子早逝。深陷自责的他已“无意于人世”,只求将侄儿与自己的后代抚养成人,担负其培养家族后继者的重担。
《项脊轩志》
归有光自觉地把家族使命扛在肩头,渴望通过科考光耀门楣,成为家族的脊梁,改变家族分崩离析的局面,重振归氏一族。

《宗武生日》——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杜甫要儿子发扬和继承写诗的家风,告诫其子要趁青春年少及早努力。先祖的杰出作为,激励着杜甫奋发向上。在这样的家风濡染下,杜甫也希望儿子宗文、宗武延续杜氏门风。
拓展作业
“中国式子女”,指家庭条件很一般,却把自己的日子过得很“高级”的人。不管父母如何辛劳,而这些人却吃喝玩乐,肆意消费。有人说:“父母尚在苟且,他在炫耀诗和远方。”
以归有光、韩愈、杜甫等为代表的传统读书人身上体现出的“家族责任感”让人钦佩。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描摹细节琐事 感悟家族情怀
——《项脊轩志》教学阐释
1
教材解读
学情分析
目标定位
基本理念
2
3
4
6
7
5
课程设计
方法选择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设计主要基于以下两种思考:
①旧文新教。在当前新旧教材的过渡期,我计划对这一篇“旧”课文进行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新”教。
本课更适于从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1 基本理念
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
本文中作者善于选取生活琐事和平常场景表现人物、表达情感。因此这一方面重在引导学生体味日常琐事记叙中的浓浓深情,理解细节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
本文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真挚的爱、对家庭破碎的痛,渗透着强烈的家族荣誉感和使命感,这与当代中国倡导传承优秀家风的精神相通。因此这一方面重在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与家庭的关系,培养维系家庭的责任感和传承家风的自觉性。

②重文 “轻”言。因此本课在教学安排上并不把文言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仅置于导学案中作为预习作业。课堂教学省略文言内容,紧扣文学、文化内容,集中引导学生把握创作技巧,领悟文化内容。

《项脊轩志》是一篇明代散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通过对百年老屋几度兴废的叙述,传达出作者对于家庭变迁的感慨,抒发其对祖母、母亲及妻子深沉的思念之情。作为一篇自主赏析课文,本文篇幅不长,文言浅近,文言字词通过导学案进行梳理。
2 教材解读
高二学生已经初步具有解读文言文的能力,语言障碍可以通过预习加以解决;而学生对于古代散文赏析什么、如何赏析,尚不能明其“法”。
因此,教学应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披文入情”。
3 学情分析
(1)在熟读的基础上,抓关键句,理清文章思路。
(2)合作探究,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抒写感情的手法,并能举一反三,实现能力迁移。?(重点)
(3)反思当代青年自我与家族、与家庭的关系,培养维系家族的责任感及传承家风的自觉性。(难点)
?
4 目标分析
重点:作者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常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并赋予这些平常的生活细节以极不平常的意义。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
难点:反思当代青年自我与家族、与家庭的关系,培养维系家族的责任感及传承家风的自觉性。
?
5 教学重难点
本课将通过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诵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6 教学方法
一、导入:黄宗羲的评论
设计意图:由课后的名句导入本文,贴切自然,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二 、理清思路,细读琐事
(一) 一座房子、两种情感、三位女性。
抓关键句 。
?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高度概括。
7 教学过程

(二)朗读
思考项脊轩是一座怎样的书房?作者喜欢它吗?从哪些描写能看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和赏析个别语句来体味情感,同时,根据内容进行仿写,提高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可悲之事又有哪些?在这几悲中,你觉得哪些细节更能打动人心?
播放《项脊轩志》有关诸父分家的微课。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余下的三悲。

? 设计意图:老师示范一组分析,请学生举一反三。分组讨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分组讨论,代表回答”能激励他们积极思考讨论。

(三)在分析三位女性时,引导学生学习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抒写感情的手法。
在分析缅怀大母时,引导学生注意三个 “曰”,以此为切入点,融入语言、动作的细节来分析祖母的感情。
(四)小结:
上联:淡景清雅,书海啸歌,庭阶寂寂,桂影斑驳,几多憧憬几春秋??????
下联:诸父异爨,老妪追怀,祖母殷殷,夫妻相敬,一度思亲一怆然?

设计意图:高度概括,形式新颖。
三、 群文阅读教学
围绕“传统文人士子”在家族责任面前的选择展开。根据时代的不同,选择了归有光、韩愈、杜甫这几个人物作比较,选文分别来自于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杜甫的《宗武生日》。

三、 群文阅读教学
试图以《项脊轩志》为主,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文中渗透着强烈的家族荣誉感和使命感。
体会以归有光为代表的肩负家族责任的一类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体察不同时代中个人与家族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触动学生反思当代青年身上的家族责任。
四、拓展作业:反思当今 “中国式子女”
“中国式子女” 指家庭条件很一般,却把自己的日子过得很“高级”的人。有人说:“父母尚在苟且,他在炫耀诗和远方。”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反思当下。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谢谢欣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