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一种使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
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毒 气 室
焚 尸 炉
囚 犯 牢 房
试 验 室
纪 念 墙
绞 刑 架
布热金卡是奥斯维辛的二号集中营。
奥斯维辛,一个位于波兰南部的小镇。
在1940年4月27日这一天,德国法西斯为屠杀囚犯在此修建了一座集中营(灭绝营)。
这是,德国法西斯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
它犹如一个“死亡工厂”,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病房、大规模杀人的毒气室、储尸窖、焚尸炉,估计约有400万人在这里被杀,而超过九成遇害人都是犹太人。。。
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
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奥斯维辛堆积成山的尸体
本文是记者罗森塔尔1958年8月参观了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后有感而写的一篇新闻。
当时二战已经过去了13年, 奥斯维辛已成为一段历史,既然没有什么“新闻”,为何作者还要去报道它?
普利策新闻奖,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同时也是被全世界所认可的新闻界最高奖项。
奥斯维辛 这座平静的小镇,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
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着罗森塔尔的步伐走进奥斯维辛集中营……
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哪些东西?有什么感受
一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7自然段)
二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8自然段)
三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9)
四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10)
五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11)
六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13)
七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14)
八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15)
毒气室、焚尸炉 ——女牢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
↓ ↓ ↓ ↓ ↓
表情茫然(面) 一个参观者(点) 庆幸 表情木然 感到被窒息
停下脚步 惊惧万分 羞红了脸 深思 跪下来
浑身发抖 张大了嘴巴 恳求的目光
叫不出来 够了
参观者的神态和行为,说明了奥斯维辛集中营遗迹召唤了所有人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文中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集中营如何残害“犯人”?而你又是怎么体会到它的可怕的?
毒气室
“…人们对他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毒气室中等死的囚犯
焚尸炉
遇难者的鞋子
“…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焚烧尸体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这个囚犯还保持着被烧死时的姿势。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拥挤的囚犯宿舍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
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在门格勒医生可怕的实验中,一些妇女的内脏全部被掏空。
——幸存者的痛苦回忆
部分死难者的照片
“他们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而如今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阳光明媚、绿树成荫…
2、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很多,这篇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什么?这则新闻和你平时看到的新闻有什么不一样?请谈谈你的看法,并完成下面的表格填写。
零度写作(记者在新闻中不掺杂个人情感)
情感倾向
报道内容
时效性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一般新闻
强(报道最新发生的事情)
不强(奥斯维辛已经解放13年)
客观事实
客观事实、主观感受
突破零度写作
精读课文
2、整篇文章是否都是压抑沉重的,在这种灰暗色调之中,有没有一些亮色让我们看到一丝光明?
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成为新闻史佳作?
(1)突破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原则。
(2)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
(3)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
主题归纳
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
对受害者的哀悼。
对历史的反思。
提醒大家“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拓展延伸
1944年,穷途末路的德国纳粹开始加紧屠杀集中营的囚犯。一次,一个小孩在被推进坑中,即将被活埋的时候,抬起头对拿着铁锹的纳粹士兵说:“叔叔,请把我埋的浅一点好吗?这样我妈妈就容易找到我了。” … …
由此情景,你能联想到我们中华民族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吗?
?
?
出于一种使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
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毒 气 室
焚 尸 炉
囚 犯 牢 房
试 验 室
纪 念 墙
绞 刑 架
出于一种使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
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毒 气 室
焚 尸 炉
囚 犯 牢 房
试 验 室
纪 念 墙
绞 刑 架
在门格勒医生可怕的实验中,一些妇女的内脏全部被掏空。
——幸存者的痛苦回忆
精读课文
整篇文章是否都是压抑沉重的,在这种灰暗色调之中,有没有一些亮色让我们看到一丝光明?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第13自然段
长廊上的最引人瞩目照片
出于一种使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
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毒 气 室
焚 尸 炉
囚 犯 牢 房
试 验 室
纪 念 墙
绞 刑 架
布热金卡是奥斯维辛的二号集中营。
奥斯维辛,一个位于波兰南部的小镇。
在1940年4月27日这一天,德国法西斯为屠杀囚犯在此修建了一座集中营(灭绝营)。
这是,德国法西斯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
它犹如一个“死亡工厂”,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病房、大规模杀人的毒气室、储尸窖、焚尸炉,估计约有400万人在这里被杀,而超过九成遇害人都是犹太人。。。
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
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奥斯维辛堆积成山的尸体
出于一种使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
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毒 气 室
焚 尸 炉
囚 犯 牢 房
试 验 室
纪 念 墙
绞 刑 架
焚尸炉
遇难者的鞋子
“…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
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出于一种使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
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毒 气 室
焚 尸 炉
囚 犯 牢 房
试 验 室
纪 念 墙
绞 刑 架
出于一种使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
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毒 气 室
焚 尸 炉
囚 犯 牢 房
试 验 室
纪 念 墙
绞 刑 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