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4 18:5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玉东一中
玉东一中
陆全锋

学习目标
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玉东一中
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铁器、牛耕出现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具有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和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穿有鼻环的牛尊
铁臿
玉东一中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材料 :《盐铁论·水旱》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穿鼻环牛尊
铁臿(cha)
结论: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玉东一中
一、农业
二、手工业
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青铜业
冶铁业
纺织业
煮盐业
玉东一中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中国一级文物,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1号墓出土,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春秋越王勾践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鸠(勾)浅(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
春秋越王勾践剑体现了当时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对研究越国历史和了解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和文字有重要价值。
玉东一中
三、商业
随着产品的增加,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春秋时期著名大商人有隐居宋国的范蠡(li)、郑国的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贡;战国时期著名商人有魏国的白圭、吕不韦。战国时期各国铸造流通的铜币种类增多,形状各异,有的模仿农具,有的模仿各种工具,也有的模仿贝的形状。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玉东一中
范蠡的经商之道
  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人物,他协助勾践彻底击败吴王夫差而雪耻复国,继而助勾践北向称霸中原。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务农经商,创造了人生的辉煌,为历史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把握行情,“人取我予”
  范蠡商业经营的最主要目标是“人取我予”,即满足人们生活与生产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且与时令、季节的关系也很密切。他能把握时机,能提供市场最需要的东西,当然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二、让货等人,“待乏贸易”
  范蠡运用农业丰歉循环论,调节物资,进行“待乏贸易”,具体说,就是“夏则资皮,冬则资易(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所谓待乏原则就是让货等人,不要让人等货。要准备别人所没有的或想不到的,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据制高点,占据优势。
  三、 诚信经商,“不求暴利”
  范蠡经商,不仅善于抓住时机,并且不追求暴利。《史记》记载,范蠡“侯时转物,逐十一之利。”这是非常人性化的主张,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而且薄利多销,不求暴利,细水长流,日积月累,必成大富。这是范蠡成功的秘诀之一。
  
玉东一中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玉东一中
目标导学二:王室衰微
社会动荡
玉东一中
分封制瓦解
今昔对比
西周—分封制
东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层层分封土地和人口
向周王进献贡物
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
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没地
没臣
没权
没钱
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王室地位下降,权力被诸侯取代,王室衰微。
玉东一中
难点解析
请你思考,东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表现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玉东一中
(1)王室衰微的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使得原来公田以外大量开垦荒地成为可能,导致不向国家纳税的私田大量出现。诸侯国不再分封土地,而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致使分封制逐步分解。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2)表现:①分封制逐步瓦解。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②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③诸侯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财政上陷入困境 (3)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崛起。竞相称霸,操控政局,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材料研读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
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玉东一中
目标导学三:诸侯争霸
读图学史
观察地图,春秋时期较强大
的诸侯国有哪些?
分小组讨论诸侯争霸的原因?
①周王室衰微
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为了夺取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天下霸主,诸侯领袖。
人物小传
齐桓公
前685-前643年在位,齐国第十五位国君,齐襄公幼子。姜姓,吕氏,
名“小白”。
宿怨
公子小白与管仲的“一箭之仇”
拜相
法家代表人物
葵丘会盟
齐桓公不计前嫌,听从鲍叔牙建议,拜管仲为相,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号令诸侯。
1、 春秋第一个霸主——齐桓公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玉东一中
“一箭之仇”的典故
由于齐襄公荒淫无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纠跟着他的师傅管仲到鲁国去避难,公子小白则跟着他的师傅鲍叔牙逃往莒国。不久,襄公被杀,另立新君。第二年,大臣们又杀了新君,派使者到鲁国去迎回公子纠当齐国国君,鲁庄公亲自带兵护送公子纠回国。管仲怕逃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因离齐国近,抢先回国夺到君位。所以经庄公同意,先带领一支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管仲的队伍急行到即墨附近时,发现公子小白正在赶往齐国,便上前说服他不要去。但是,小白坚持要去。于是管仲偷偷向小白射了一箭。管仲以为他已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回鲁国去护送公子纠回齐国。
不料,公子小白并未被射死,反而赶在管仲和公子纠之前回到了齐国都城,说服大臣们迎立公子小白为国君,这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于是,齐、鲁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鲁军大败,只得答应齐国的条件,将公子纠逼死,又把管仲抓了起来。
齐国的使者表示,管仲射过他们的国君,国君要报一箭之仇,非亲手杀了他不可,于是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往齐国。行至绮乌,守卫边界的官员竟跪在地上,端饭给管仲吃,神情十分恭敬。等管仲吃好饭,他私下问道:“如果您到齐国后,侥幸没有被杀而得到任用,您将怎样报答我?”管仲回答道:“要是照你所说的那样我得到任用,我将要任用贤人,使用能人,评赏有功的人。我又怎么能拿什么来报答您呢?”管仲被押到齐国都城后,鲍叔牙亲自前去迎接。后来齐桓公不仅没有对他报一箭之仇,反而任命他为相国,而鲍叔牙自愿当他的副手。
玉东一中
难点解析
2、齐国率先强大基于哪些因素?
地理优势
地处山东,盛产鱼盐。
政治优势
经济优势
外交优势
尊王,贤才管仲执掌国政。
发展生产,重视工商业。
亲邻、攘夷。
山东临淄春秋殉马坑
反映出齐国国力强盛
玉东一中
3、一代霸主——晋文公
骊姬之乱时,重耳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一路上吃尽苦头。前636年在秦穆公支持下回晋夺权。
晋文公
(前697-前628)
姬姓,名重耳,
晋国第22任君主。春秋第二位霸主。
逃亡
变革
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贤才,重视农业生产,
降低赋税,使晋国国力大增。
城濮大战
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
进行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大战,楚军大败。
称霸
践土会盟, 成为春秋的第二位霸主。
玉东一中
据史书记载,春秋294年间,有43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多起。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相继称霸。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春秋霸主
夫差矛
勾践剑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4、小结:
玉东一中
5、争霸利弊
春秋初期形势图
春秋后期形势图
观察两张地图,春秋时期的争霸有何利弊?
国家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促进大规模民族交融
春秋初有170多诸侯国
春秋末年数量大幅减少
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破坏植被等。
玉东一中
生产力的发展:铁质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周王室衰微:社会动荡、分封制瓦解
各诸侯国崛起竞相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先后争霸
利:促进局部地区统一、民族融合。
弊:生产生活遭到破坏,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
本课小结
玉东一中
随堂练习
请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春秋时期出现过
哪些我们熟悉的成语典故。
(要求:每位同学写出10个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
玉东一中
随堂训练
1.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首。”“他”是春秋五霸中的(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王嬴政
B
玉东一中
2.对诸侯争霸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C.加剧了民族分裂的趋势
D.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C
玉东一中
3.我国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不包括( )
A.铁农具的应用
B.牛耕的推广
C.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高
D.出现纸质货币
D
玉东一中
4.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 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2019崇左期末考)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
D
玉东一中
5.下列现象中不符合春秋时期特征的是( )
A.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号令不行
B.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
C.出现了春秋五霸
D.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
D
玉东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