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4 19:4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16)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
0
2
2
0
00
本课目标
【课程标准】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曹操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对比《三国演义》里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第一部分
完成学案
自学生疑

01
自学生疑
{3C2FFA5D-87B4-456A-9821-1D502468CF0F}战役名称
发生时间
交战双方
影响
特点
官渡之战
?
?
?
?
赤壁之战
?
?
?
{3C2FFA5D-87B4-456A-9821-1D502468CF0F}政权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
?
?

?
?
?

?
?
?
第二部分
明确目标
合作探究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他轻视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涣散。
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02
探究1
官渡之战
本名:曹操 别称:曹阿瞒、曹公、曹贼
字号:孟德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出生日期:155年 逝世日期:220年
地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陈留起兵
逐鹿中原
官渡之战
远征乌桓
赤壁之战
平定凉州
位极人臣
相争汉中
襄樊会战
壮士暮年
少年不羁
崭露头角
人物档案

02
探究1
官渡之战
“挟天子以令诸侯”
招揽各种人才
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经济上
“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三国志》

02
探究1
官渡之战
袁绍——约110000人
曹操——20000人
参战方兵力
伤亡情况
袁绍——约100000人
曹操——约8000人
曹操赤脚迎许攸
曹 操
袁 绍
公元200年
官 渡 之 战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乌巢
官渡
之战

02
探究1
官渡之战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
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壮心”到底是什么呢?他将遇到的对手会是何许人也?

02
探究1
官渡之战
唇齿之盟
刘备(161年-223年)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三顾茅庐
隆中对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
割据江东的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据说是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
周瑜
鲁肃

02
探究1
官渡之战
孙、刘联军——5万
参战方兵力
曹操军——20万(称80万)
孙、刘联军——刘备周瑜
主要指挥官
曹军——曹操
草船借箭
主要指挥官
曹军“伤亡过半”,多为荆州降兵

02
探究2
赤壁之战
论从史出
孙、刘联军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 条件
曹操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
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02
探究2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02
探究3
三国鼎立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措 施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翻车


02
探究3
三国鼎立
措 施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
助他们改进生活。以理
服人,没有选择残酷的
手段来实行统治。
德才兼备、光照寰宇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堪称古代完人与宗师。

02
探究3
三国鼎立
吴国船只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措 施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吴国的立国方针 “务农重谷”

02
探究3
三国鼎立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舰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孙吴立国,不闭关,不锁国,面向大海,敞开胸怀,积极开拓与南海各地的政治经济联系

02
探究3
三国鼎立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 (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 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等记载

02
探究3
三国鼎立
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
瑜部将黄盖 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孙刘联军采用了火攻战术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等记载

02
探究3
三国鼎立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公船舰为备所 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 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曹操败走华容道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等记载

02
探究3
三国鼎立
曹冲208年病危时,曹操悔不该杀华佗。而 关羽是在219年北伐攻打樊城时受伤。
关羽刮骨疗伤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等记载

02
探究3
三国鼎立
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上的实际情况一样吗?
诸葛亮
(公元181年)
周 瑜
(公元175年)

02
探究3
三国鼎立
猜一猜哪个是曹操
功首罪魁非两人,
遗臭流芳本一身。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02
探究3
三国鼎立
背景
交战双方
时间
三国鼎立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经济发展
背景
交战双方
时间
结果
影响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势力逐渐壮大
200年
曹操、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刘备、孙权势力成为曹操统一全国的障碍
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02
小结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刘备
孙权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 ( 208年)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02
小结
第三部分
即时训练
巩固提高

03
即时训练
1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 B )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
2.奠定了曹军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C )
A.巨鹿之战 B.肥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D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是( B )
①官渡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诸葛亮治蜀 ④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三顾茅庐”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哪两个人之间 的故事?( B )
A.孙权与刘备 B.诸葛亮与刘备 C.曹操与诸葛亮 D.刘备与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