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22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22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4 21:0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结合教材P115材料研读,
思考:中国土地制度存在什么问题?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
20-30%
90%
占有土地比例
农村人口比例
10%
70-80%
地主
农民
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
农民生活条件恶劣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措施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贫雇农代表分土地给农民
3.结果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解放区的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意义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
最后一碗米用作军粮,最后一尺布来缝军装,最后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歌
二、三大战役

1.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时间:
影响:
部队: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人物:
刘伯承、邓小平;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夏
“蒋介石两个拳头一伸, 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要对准胸膛插上一刀,插入他们的心脏” -----毛泽东
120
万人
430
万人
373
万人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1946—1947年双方兵力对比
280
万人
365
万人
内战爆发时
1946年6月
孟良崮战役后 1947年5月
挺进大别山后1947年8月
人民解放军:
1948年解放战争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的退守沈阳、北平、徐州3个战场上。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0505E3EF-67EA-436B-97B2-0124C06EBD24}战役
时间
指挥者
参战
部队
作战
方针
结果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林彪
罗荣桓
刘 陈
邓 粟 谭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东北人民解放军、华北人民解放军
攻占锦州
关门打狗
分割包围
瓮中捉鳖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攻打徐州
黑虎掏心
2.三大战役
材料一: 敌弱我强
材料二: 民心所向
材料二:东北解放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东北的97%和86%,人民群众盼望消灭国民党,支前踊跃。
三大战役的首战为何选在东北?
材料三: 孤军无援
东北野战军
东北国民党军队
70万
55万
林彪
卫立煌
材料一:
材料三:东北的敌军远离国民党的统治中心,且仅固守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座孤城,几乎得不到其它救援。
长春
沈阳
锦州
辽宁
吉林
辽 北


热 河
河 北
辽沈
战役
(1948.9-11)
东北
解放东北全境
战术:关门打狗(先占锦州)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山 东
河南
安 徽
淮海
战役
(1948.11-1949.1)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华东
灭黄百韬 部
灭黄维 部
灭杜聿明 部
战术:猛虎掏心(徐州为中心)
淮海战役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民工
543万人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畜
76.7万头
船只
8500只
筹粮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
平津
战役
(1948.11-1949.1)
北平
天津
张家口
新保安
瓮中捉鳖
傅作义
华北
东北解放军
为什么要用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可不记!)
①和平解放北平,是人民的呼声。
②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并保护文物、古迹。
③“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作战上策。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解放军下达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三、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时间:
结果:
1.渡江战役
意义: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归纳1927到1949年国共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并根据这四个阶段的影响,谈谈对我们今天处理国共关系的启示。
1924-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6-1949
内战爆发,祖国至今未能统一
第一次合作
分 裂
分 裂
第二次合作
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
国家内战,给日本进一步侵华以可乘之机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今国共两党更须以民族利益为己任,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回顾小结:
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按图索骥
城市:
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4、________
5、________6、________
1
2
3
4
5
6




战役: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
锦州
沈阳
北平
天津
徐州
南京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