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4 16:4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始农耕生活
一 原始农业的发展
三 半坡居民的生活
二 河姆渡人的生活
课标要求: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原始农耕生活
半坡居民平均寿命30-40岁
北京人平均寿命15岁
数据整理自:黄象洪《原始人类的寿命有多长》,于世永、康志海《陕西潼关南寨子遗址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与死亡模式》,倪江林《我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兴隆洼聚落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
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采集狩猎
农作物种植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半坡居民使用的石刀
河姆渡人使用的石锛
耒耜
耒耜使用示意图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兴隆洼人猪合葬墓
家畜饲养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遗址
区域:南方长江流域
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
时间:距今约7000年
河姆渡遗址发掘现场
聚 落
河姆渡遗址
房屋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干栏式建筑
南方潮湿多雨,低洼多水
通风防潮防蛇虫猛兽,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畜
西双版纳竹楼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
河姆渡发掘出土的炭化水稻
今天的水稻作物
农作物种植
河姆渡发掘出的骨耜
河姆渡人使用的石锛
生产工具
河姆渡出土狗骨
河姆渡出土猪下颌骨
河姆渡出土猪纹黑陶钵
河姆渡出土圣水牛头骨
家畜饲养
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状况表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原始居民
河姆渡居民
时间
地点
房屋
农作物种植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手工业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
干栏式建筑
人工栽培水稻
骨耜、磨制石器
猪、狗、水牛
陶器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半坡遗址
区域:北方黄河流域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时间:距今约6000年
半坡遗址发掘工作情况
壕沟
聚落
房屋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半地穴式房屋
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寒冷,风沙大
半地穴式房屋挡风保暖
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定 居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小米)
农作物种植
今天的小米作物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器物
石斧
石锛
石刀
石锄
数量
313件
71件
67件
19件
总计
470件
半坡遗址出土部分石器表

石斧
石锛
数据整理自:《西安半坡》第59-69页
石球
骨镞(zú)
飞石索
弓箭
鱼钩
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
半坡遗址出土的猪骨
半坡遗址出土的狗下颚骨
家畜饲养
半坡遗址中的圈栏遗址
没有发现灶坑或居住面等居住痕迹。我们推测它们很可能是当时饲养家畜的圈栏一类的建筑遗迹。
——《西安半坡》
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甑(zèng)
半坡遗址中的陶窑
存放粟的陶罐
人面鱼纹彩陶盆
陶器制作
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表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原始居民
半坡居民
时间
地点
房屋
农作物种植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手工业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
种植粟
磨制石器
猪、狗
彩陶
河姆渡、半坡生产生活状况对比表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原始居民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时间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6000年
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房屋
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房屋
农作物种植
人工栽培水稻

生产工具
骨耜
磨制石器
磨制石器
家畜饲养
猪、狗、水牛
猪、狗
手工业
陶器
彩陶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二者的共性?
农作物种植
家畜饲养
磨制石器
聚落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充足的粮食,就使得我们人类社会可以进行更细致的社会劳动分工,使得一部分人脱离基本生活需求的生产活动,而从事更高级的一些社会活动,例如社会管理、艺术品的创造、手工业的生产和专门从事战争等等。而这些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也使得我们人类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直接导致了文明社会的出现。
——纪录片《中国通史》第3集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