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4 16:2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
重点:了解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重点: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01
02
03
04
01
02
重点:讲述巨鹿之战和楚汉之争;
02
03
03
重点: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的天下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知识回顾: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行政
军事
监察百官
皇帝
郡(守)
县(令或长)
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
最高统治者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典客
少尉
治粟内史
廷尉
宗正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郡县制:
地方
中央
皇权至上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前221年
前210年
前207年
秦统一中国
秦二世继位
秦亡
秦始皇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何还如此短命?
一、秦的暴政
(一)秦的暴政:
1、表现:
材料一:
“至于始皇……收泰半(三分之二)之赋,发闾左之戍(兵役).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问题:阅读下面材料,反应秦朝末年社会有什么问题?
(1)赋税沉重
材料二: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四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万,修直道一百多万人,修建骊山陵墓、阿房宫又七十多万,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空心砖
修长城
阿旁宫
秦始皇陵
(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修骊山陵、阿房宫、长城等)
材料三:
“五人盗, 赃一钱以上, 斩左趾, 又黥[qíng]以为城旦(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秦简记载
(秦朝刑罚严酷,以至)赭[zhě]衣塞路,囹圄[líng yǔ]成市(穿囚衣的犯人堵塞了道路,监狱多得像市场一样),天下愁怨,溃而叛之。——《汉书·刑法志》
束颈的铁钳
(3)法律严苛、刑法残酷
材料四:
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占卜、种植之书。”帝曰:“可。”——《史记·秦始皇本纪》
(4)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材料五:(指鹿为马)
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二世
赵高
(5)秦二世更加残暴
(一)秦的暴政:
1、表现:(也是秦朝灭亡的原因)
(1)赋税沉重
(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修骊山陵、阿房宫、长城等)
(3)法律严苛、刑法残酷
(4)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5)秦二世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
人物小传
1.直接原因:
因大雨戍守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陈胜(字涉)
反抗暴秦的先驱
苟富贵无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史记·陈涉世家》
前208年被车夫庄贾
杀害,成为千古遗恨。
阅读课文归纳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起义?
2.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3.起义时间地点:
4.领导人:
前209年 大泽乡
陈胜、吴广
大泽乡起义
5.经过:大泽乡→攻占陈县,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直逼咸阳→秦二世反击→被害→失败
大泽乡
占陈县建立张楚政权
秦二世反击
陈胜吴广被害
直逼咸阳
起义失败
刘邦
项羽
6.影响:(意义、作用)
1)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沉重打击了秦王朝;
3)具有首创精神;
4)鼓舞后世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
问题思考: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相竞亡秦,由涉首也。——司马迁
三、项羽起义、刘邦灭秦朝
人物简介
刘邦
(前247—前195年)
刘邦字季,江苏徐州人。
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
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
出身农家 豁达大度
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
陈胜起义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
攻占沛县,自称沛公。
投奔名将项梁,受封为武安侯。率军
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秦亡。
项羽
(前232—前202年)
项羽 ,江苏宿迁人。楚国
名将项燕之孙。秦末农民起
义领袖,自称西楚霸王。
勇猛好武 骁勇善战
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
领导巨鹿之战,击败秦军主力。
秦亡后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
与汉王刘邦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
1、巨鹿之战:
项羽PK秦朝: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
公元前207年, 刘邦攻入咸阳,秦灭亡
推翻秦朝
2、刘邦灭秦: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入关中,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共存15年的秦朝灭亡。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仅存十几年,传位二世,威名显赫的大秦帝国便在讨伐声中走下历史的舞台,谁应为大秦帝国的灭亡负责?
刘邦率兵直抵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刘邦入关
3、如何评价秦始皇:
不想死的都好好说话!想当年,朕统一六国,南征越族,北击匈奴,开灵渠,修驰道,筑长城,书同文、车同轨、钱同币、统一度量衡,我就是千古一帝,还有谁不服!!!
政哥你怎么有那么多皮肤啊?有钱任性!不过你实行残暴的统治,刑法苛严、赋税沉重、兵役徭役繁多、焚书坑儒,你是暴君啊!
①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一个功过参半的皇帝;
②既有功劳,他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③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三、楚汉争霸
楚汉战争
汉王刘邦
前206年—前202年,项羽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进行的战争。
约法三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刚愎自用
楚河汉界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乌江自刎
江东父老
西楚霸王
暗度陈仓
1、成语典故中的历史
乌江
垓下
鸿沟
鸿门
咸阳


收揽民心,重视人才,善于用人。
项羽
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VS
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为邦本,要以人民利益为上。
2、结果:
垓下之围,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霸王别姬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北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知识拓展:关于项羽的诗句
你更赞成哪位诗人的观点?为什么?
中考真题演练
1.(2019·山东临沂)“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2.(2020·安徽)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这说明
A.秦朝法律影响后世 B.法治思想始于秦朝
C.秦朝实行严刑峻法 D.法律助推秦灭六国
【C】
【A】
中考真题演练
3.(2018·黑龙江龙东)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A.刘邦、项羽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陈胜、吴广起义
【C】
中考真题演练
1.(2015·烟台模拟)《史记·秦始皇本纪》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此语一出,秦颁行了哪一项措施
A.统一文字?????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D.诛尽百家学者
2.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A.陈胜、项羽???B.吴广、项羽? C.陈胜、吴广???D.项羽、刘邦
3.(2019·山东临沂·3)“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B
C
C
成语说历史——连连看
1、纸上谈兵
2、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3、破釜沉舟
4、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5、四面楚歌
A 鸿门宴
B 巨鹿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垓下之战
E 陈胜吴广起义
秦的暴政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刑法严苛
秦二世更残暴
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项羽起义
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秦朝灭亡:前207年
楚汉之争:争夺帝位
时间: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意义:第一次大规模的
农民起义,具首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