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技术的产生、内涵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时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技术的产生、内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通用技术
更新时间 2011-11-23 15:2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授课时间: 2011年 9 月 12 日 授课时数: 第 2 课时
课 题: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技术的产生、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能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说明技术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
(2)了解技术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3)理解技术的内涵是随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展深化的,能举例说明技术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4)理解什么是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5)认识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先举例,然后由学生自主探讨周围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发明以及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技术课的兴趣,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2)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某些技术产生、发展的案例,理解技术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3)列举近代工业技术发展历史,从而理解技术的内涵。
(4)由学生对比举例,发现生活中符合以及违反技术自然和社会属性的事例,从而更好的理解技术的两个属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展现技术是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状态,提高学生学习技术课的兴趣。
(2)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发现生活中的小困难,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技术的产生
教学难点:技术的内涵;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教学器材: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进解、演示、讨论
教学过程:
从古至今,人类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断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远古的时候,人们在冬天只能身披树叶难抵御寒冷,只能躲避在简陋的山洞,只能吃生肉,这些困难都严重的影响人类的生存质量(投影原始人类生活想象图)。那么人类又是如何从原始野蛮的状态发展到如今高度文明的社会呢?
一、技术的产生
老师:聪明的人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是如何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的呢?
学生:发明制作衣服抵御寒冷,建造房屋遮风避雨,学会用火,食用熟食。
老师:当这些目的都达到了,人们又发明各种时装、建筑物和美食,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幻灯投影:
1、造纸术的发明(图片展示)
为了更方便有效的记录传递信息,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
2、飞机的发展史(图片展示)
原始人类生活想象图 学会用火 多样美食
建造房屋 豪华建筑
缝制衣物 漂亮服饰
为了能够飞上天空,发明了飞机。
(1)原始飞机
(2)客机
(3)军用飞机
这是课本中的例子,同学们讨论下,看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同学们分两组讨论,看哪个组举出的例子多。
学生分组讨论
1、为了方便出行,发明马车,又发明汽车。
2、为了能在水面活动,发明了船。
3、为了方便联系,发明电话。
技术的产生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具有目的性,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需求和愿望促使人类发明新技术改变自己的生活!
(设置任务,激发兴趣)课下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还没有彻底解决的难题在困扰我们,需要发明哪些新技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试一下,看咱们自己能不能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来解决这些问题,美化我们的生活呢?
二、技术的内涵
刚才我们讨论了技术的发源,那么到底什么是技术,技术的内涵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回顾一下人类社会一些主技术发展的主要阶段。
时间 13—15世纪 18—19世纪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中叶
事件 中国四大发明 纺织机械,蒸汽机发明 内燃机,电机发明 核能,航天,生物,信息网络等技术
影响 影响世界科技发展 欧洲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 对技术内涵理解到新的高度
幻灯投放相应图片
1、古代:技术仅指个人的技术和技能
例:骨针、穿孔兽牙
2、在手工业生产条件下,技术是指手艺人世代相传的制作方法、手段和配方。
3、三次技术革命:
回顾技术发展的历程,人们通常认为,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合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合技能的总和。这就是技术的内涵。
课后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